第205章 榮譽感

作者:榮王小蓋子
“教導隊本身就要保留,大王設置教導隊的目的就是整訓全軍,如果教導隊就此消失,有違設立的初衷,按照我們想法,九月之後教導老兵會從建制中退出來,重新歸入教導隊內,但從沒想過輪換這一點!”張青補充道。

  “時刻保持人員的流動,可以避免很多的事,我個人認爲這是一個不錯的想法!”

  思維沒打開,總是在一個圈子裏打轉。

  軍機處沒有廢教導隊的念頭,同時也沒產生教導隊輪換的念頭,經過羅貫中怎麼一說,思路一下子就打開了。

  “可行,不過這樣一來,教導隊級別就要提升,要讓士兵擁有榮譽感,不然吸引力會變小!”常森快速說道。

  “附議!”

  “同意!”

  ……

  一時之間,無數人紛紛贊同這個做法。

  “既然如此,那軍機這邊就儘快拿出方案,將其中的梳理出來,至於人員就按照折中二千五百人進行!”

  黃子澄身爲內閣元首,直接給擴軍方案做出總結。

  “人員變了,那麼比例是否也要跟着變?”張青開口道。

  瓊州本身就有一衛三千戶的兵力,加上下馬坊下來的,現有常備兵力四千人。

  這四千人中勢必不可能人人都進入新軍,會有一大部分被淘汰,重新歸於民籍,如何安置好這些舊軍人,亦是1+3計劃中的關鍵。

  一個方案的準備,更改,可不僅僅只是數字改變,更涉及到方方面面。

  “按照軍機內部的統計,對於尚未改制的軍戶總數大概有二千八百多人,剔除老弱傷殘之後有一千八百人符合新兵,需地方分流四百人方能完成安置,如今只有二千五百人名額,這一千八百人顯然還需重新分配!”

  如今的千戶所可不是後期,那種出現了大量逃兵,逃戶的千戶所,滿員是肯定的,最多就是人員質量有所差距。

  軍改第一批,無論是哪方面的代表,無一不是有着將舊軍一口喫下,一勞永逸徹底解決大明遺留的念頭。

  任何形式的社會改變,都會有人在此過程中被犧牲。

  衛所制,以後世的眼光來看,屬原始落後的制度,限制民衆多樣化的發展等諸多不科學的地方。

  但問題是衛所制是華夏千百年軍戶制的晉級版。

  通過這一套成熟的體制。

  軍戶們能以本就不多可能性,換取到了一個上升的機會,一個不需要繳納賦稅的資格,王朝初年,鼎盛之時,軍戶的待遇遠比普通老百姓要好,配合建功立業的可能,這才讓一代殺胚安分下來。

  如今要改……軍籍變爲民籍!

  自由是自由的,可也失去了不需要繳納賦稅的軍田,等於是失了一鐵飯碗。

  而且現役的軍戶中,祖輩多數有功與大明,哪怕自身沒建立過什麼功績,僅從軍中遷徙進瓊州,這對於大明的穩定也做了貢獻。

  一刀切可以!

  問題在於怎麼切,才能既能完成軍制的改革,又能讓曾今的軍戶們滿意。

  原先的方案全部考慮到了,可如今人數少了五百個名額,這五百人是從百姓中出,還是從軍戶中出,一拉一扯之間其中的麻煩不小。

  “軍隊需要保持平衡,全盤接受的話,舊軍人數太多,免不了會將過去的思想帶入軍中,所以全盤接受是絕對不可能的!”

  常森直言道。

  自家侄子,一直都在移民,爲何?

  還不是爲了平衡人口結構,人源配比,軍隊本身也是一個小社會,想要練出新軍,想要練出強軍,舊軍的人數就不能太多。

  教導團有所改變,但歸根究底還是舊軍中出來的。

  來自民間新兵少了,時間一長就會被同化,到時候想要再改就沒那麼簡單的。

  過去的方案中,三千人是一千八對一千二,形成舊二對新一的局面。

  “軍中軍戶,其實並非多爲戰兵,還有不少手藝人,如果真有麻煩的話,我覺得工部可以吸收一部分!”

  “刑部,司法都需要執法人員,各家吸納一百人問題不大!”

  “針對基層的軍官,我個人覺得也可以放開,給他們一個從軍隊中跳出來的機會,如何?”

  ……

  內閣成員是來解決問題,而不是製造問題。

  面對常森新拋出來的問題,解淪,沈秀和,林天麓,郭清紛紛開口,勢要將這些不穩定因素分流掉。

  “工部分流兩百人,刑部,司法分流兩百人,各級縣衙分流一百八十人,最終舊軍進新兵的人數控制在一千四百人左右,同時給予副百戶以下官員,一次自由選擇的機會,原則上級別不變,通過考覈之後可加入司法,刑部,審計部門充當對應官職!”

  黃子澄目視四周。

  講心裏話,他不希望其他體系吸納這些武官,因爲這將影響到個體系的平衡問題,埋下大小不定的隱患。

  可這不是沒辦法嗎?

  主動提出還能早做準備,自己十一人解決不了,不是還有朱允熥嗎?

  “可!”

  “附議!”

  ……

  “投票吧!”

  得到多數人認可之後,進入決議決斷,最終全數通過,“下一個問題,軍中文職官員的任免!”

  如果說之前的事,多以軍機處爲主,各部門爲輔助。

  那麼這個問題,就涉及到各部門核心的問題。

  人手!

  沒有那個部門是不缺的。

  行政六部,如今還有部門尚書都沒有,更別說全架構的組建,一是因寧缺毋濫,二是朱允熥劃下了一條紅線,無基層經驗者不得入中央。

  司局級還好一點,都是跟着過來的老人,能力和經驗在過去都得到驗證,關鍵還是督辦級太少。

  就算是第一批,第二批學員,也需要足夠的時間成長,拔苗助長只會讓損失更大。

  軍隊要大建,一線是的兵卒,二線則需要處理各種工作的文職人員。

  在所有部門都缺人的情況,支援軍機處誰心裏都不願意。

  “一線的給我砍了五百人,我不多說什麼,但四位司局級,十三位督辦級,外加四十一位戊級吏員,一個都不能給我少!”

  軍機是真的缺人,常森,徐增壽,張青,誰不是一人擔負多職,兵員少一點以後可以補充,可文職人員的數目未來各部門都會缺,今搶不到足夠的人,往後幾年也別想補齊。

  “過分了啊,四個司局級,十三個督辦級,開什麼玩笑?”解縉苦笑道。

  。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