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儒生不要臉,但確實有效

作者:御前悍匪
李世民見嬴政發脾氣了,他也不生氣,倒仍然是滿臉的無所謂。

  與始皇帝相比起來,有李隆基那種後代其實都沒什麼了,畢竟人家始皇帝的江山眼見都快亡了,計較那些沒必要嘛!

  李世民攤手道:

  “你方纔不是想聽建議嗎?朕只是將你大秦之後的漢朝拿了出來,告訴你他們是怎麼做的,怎麼維持天下運轉的而已,這有什麼問題?”

  “而且你若想借鑑這一點,可以問問旁邊的劉徹,這玩意兒就是他弄出來的,問他,那就最合適不過。”

  “同樣是罷百家而尊一家的路數,你爲何只肯看法家,而如此抗拒儒家呢?”

  嬴政眉頭緊鎖,很是不爽:

  “說過多少次了,大秦以法立國,大秦是在商鞅變法之後國力才強盛起來的,而且如今大秦吞併六國,國家愈發龐大,若不以嚴法約束,六國遊俠和貴族定然會比如今更加猖獗——如此嚴刑峻法之下,朕這些年都被刺殺過不知多少次,若更改國本,豈不更甚?!”

  他當然知道嚴刑峻法已經不適用於如今鯨吞六國的大秦,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大秦的公信力便在於法,大秦的凝聚力來自於軍功爵制度,而當年商鞅變法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更新了軍功爵。將大秦如今用的法家改爲儒家,就代表着軍功爵制度的破滅,如此一來,動的可就不是一個兩個人的利益了,那是動搖國本。

  但李世民搖了搖頭,不知道該怎麼跟嬴政說。

  他看向了講臺上的宋慎。

  宋慎想了想,指向劉徹:

  “漢武帝這一輩子被人詬病的地方也不少,但始皇帝你應該也看出來了,他絕對是個雄主。既然他採納了董仲舒‘推明孔氏、抑黜百家’這個諫言,那就說明這其中一定有好處。”

  “大漢建國之初,其實漢高祖劉邦非常不喜歡儒家,恨到都直接往儒生的帽子裏撒尿了,他比你還不喜歡。所以,他用的是黃老之術,講究無爲而治、輕徭薄賦,一直到了文景之治時,儒家才重新開始冒頭。”

  “那時候,在大秦幾乎覆滅的諸子百家也都跟儒家一樣冒出來了,但爲什麼董仲舒能贏?因爲人家實實在在地拍到了馬屁!”

  “他認爲春秋大一統是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現在師異道,人異論,百家之言宗旨各不相同,使統治思想不一致,法制數變,百家無所適從。”

  “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這就是他的建議。”

  “嬴政同學,你自己想想看,這是不是馬屁拍得正正好?”

  在場所有人,哪怕是在漢武帝之前的朝代,如嬴政、蒙恬、張良等人,都不是傻子也不是文盲,他們最起碼也是一個合格的政治家,所以聽出這裏頭的彎彎繞還是沒有問題的。

  諸子百家各有各的好處,也各有各的弊端,但是毫無疑問地是,用董仲舒這種所謂的儒家來經世治國,對皇帝而言好處是最大的。

  哪怕使用法家的嬴政也知道,他的大秦需要上下一統的思想來治理,否則就會亂成一鍋粥,而照歷史進程來看,秦用過法家,漢初用過道家,爲什麼漢武帝不能試試看儒家呢?

  嬴政眉頭就一直沒鬆開過。

  從其他人的表情就能看出來,他們都很贊同使用儒家。

  身爲華夏第一個皇帝,嬴政自問對權術算是爐火純青,而對後世這些皇帝來說,不管用什麼東西治國,只要權力能捏在自己手上,只要這東西可以讓國家平穩運行,那就是好東西——顯然,儒家已經做到了這一點。

  “若是這套東西放在漢朝能用,想來放在大秦也能用,朕不否認。”

  嬴政頓了頓,才繼續道:

  “但先生,朕想問問,後世有沒有更好的法子治國?若有,您能否說說看?”

  宋慎一愣。

  他沒有立即回答,而是在心裏先問了系統一件事。

  “系統,我平時沒上課的時候,裏頭這些學生都在做什麼?他們一直以爲自己是進入了仙人幻境,那我這個所謂的仙人下課之後,他們的時間就是一直凝固的嗎?”

  【回答宿主,在您下課後,輔導班內的所有學生會進入模擬世界,他們都以爲自己回到了進入時的年代,他們會以爲自己仍然在做帝王將相,在模擬中繼續未竟的宏圖霸業。】

  這就對了。

  宋慎心中的疑惑終於被解開。

  難怪,難怪這幫人看起來這麼想從自己這兒套話,這麼想改進國力,甚至對出海殖民、工業革命有着那麼大的興趣。搞了半天,他們還以爲自己真的在繼續當皇帝啊!

  既然如此,那這事兒可以好好掰扯掰扯。

  宋慎仔細考慮了一下,才道:

  “就在漢朝,出現過一個人,叫做王莽。”

  “他造了大漢的反,篡位稱帝,建立了一個叫做新朝的王朝,但這個新朝只存在了短短十五年就被推翻了。”

  “按理說,這麼短命的一個王朝沒有什麼能拿出來說的,不過有一個很有意思的點,就是在後世的玩笑話裏,很多人談起王莽談起新朝,都說他怕不是個從兩千年後去了漢朝的穿越者。”

  “他推行了王田制,也就是限制土地私有,超出限額的部分就統統歸於朝廷所有,沒有土地的人呢,就由朝廷統一配發土地,一夫百畝;他禁止各家各戶買賣奴婢了;他推行五均六筦,也就是讓鹽、鐵、酒、鑄幣、賒貸等全部由國家經營,以增加稅收,將重要行業全部壟斷在國家手裏。”

  “還有很多有意思的地方,在這裏就不過多贅述了。”

  “伱們或許並不明白爲什麼他搞這些就被戲稱爲穿越者,但我可以告訴你們——”

  “這些政令之中,有許多許多,都帶着兩千年後的影子。”

  “在兩千年後的華夏,這些政令可以推廣開來,甚至非常適配,讓百姓過上了好日子,可放在漢朝、新朝,王莽篡位不過十五年就直接亡國了,各位同學,你們覺着這是爲什麼?”

  沒人吭聲。

  從嬴政到劉徹,從李世民到朱元璋,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

  就連聽着自家大漢被人篡位謀反的劉徹,都沒功夫去想後世子孫怎麼這麼蠢笨,他滿腦子都是剛纔聽說的,王莽乾的事情。

  大家有點難以想象,一個皇帝居然敢搞這種事情。

  王田制,聽起來很好,土地兼併是每一個王朝中後期都會面臨的問題,他們自然也想過要怎麼解決。

  例如劉徹提出的“千古第一陽謀”推恩令,這玩意兒看起來是很厲害沒錯,解決了西漢郡國制帶來的巨大隱患,但實際上對土地兼併卻治標不治本。

  把土地收歸國有……聽起來也很好,但基本沒人敢幹,因爲哪怕是皇帝,也很難承受所有大地主們聯合起來爆發的怒火和叛亂。

  看吧,王莽這就是扯着蛋了。

  宋慎看着他們各不相同的臉色,笑了:

  “看來大家都明白,他步子太大,扯着蛋了。”

  “我要告訴你們的就是一條,華夏上下五千年,每一個時代能夠坐穩江山的王朝,它所下達的決策在當下都具有先進性。”

  “哪怕在後世看來不怎麼樣、能挑出很多毛病的制度,例如大秦的耕戰制,例如選拔人才從舉薦到九品中正制再到科舉制,又或者是推恩令,郡縣制、郡國制等等等等,它們在後世看來都是落後的,可這並不代表它不適用於當下。”

  “如果大秦當初沒有商鞅變法,沒有使用軍功爵和耕戰制,那麼一統天下的或許就不是大秦。”

  “而我想說明的是,請大家注意,祖宗之法不是不可變的!”

  “超前半步是天才,超前一步就是瘋子。”

  “只要使用比當下先進一兩百年的制度,那這個江山就能夠坐穩;相反,如果像嬴政同學剛纔問我的那樣,一問就想知道兩千年後如何如何,我只能說,用那種制度,大秦將會比歷史上死得更快。”

  “社會制度要跟生產力相匹配,後世可以做的,你不一定可以,大秦甚至連鐵器都還沒能量產到可以配備給左右軍隊,那就不要想着其他了,現在,先把你的生產力提高,讓黔首從無休無止的苦力之中解放出來,讓糧食更多,百姓更富裕一些,而後你就會發現,很多東西自然而然就會冒頭。”

  “順應時代,然後去跟隨時代。依你的能力,其實只要跳出祖宗之法不可違這個框架,我覺得穩固大秦江山雖然很難,卻也不是不可能的。”

  “好了,大家應該有很多想說的,現在,自由討論一下吧。”

  說完,宋慎就不再繼續講課,而是端着自己的保溫杯慢慢嘬了起來。

  現在這幫人一定滿腦子都是要怎麼改進自己現有的政策,而在這個教室裏,恐怕腦子最不好使的,除了朱祁鎮就是他這個先生自己了。

  宋慎沒那麼傲慢,他現在能夠教導這羣華夏曆史長河中最璀璨的星星,只是因爲他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用後世的眼光來評判歷史。但只要這些人能夠被點通,也許只是一兩句話,那麼他這個先生就沒法再教導什麼了。

  正如他剛纔所說,所有能夠成功維持的制度,在當下都是具有先進性的,他無法給出任何一定會成功的建議,所以,教教道理就得了,不用想着把這幫封建時代食物鏈最最頂尖的人物改造得多好。

  …………

  講臺下。

  嬴政沉默了很久,終於,他轉頭看向了劉徹。

  “漢武帝,你爲何要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法家不好嗎?”

  “朕想知道,當時你究竟是出於什麼想法,最終選擇了儒家。”

  他的語氣很溫和,不再如方纔那樣牴觸。

  劉徹也進入了探討模式,認認真真地想了好一會兒,才說:

  “其實這不太對,朕並沒有獨尊儒術,確切地說,朕所用的儒家,跟先秦時期的儒家是不一樣的。”

  “董仲舒當年根據《中庸》提出了天人感應,這個你或許不大明白,過後可以找博士一類的人問問,相信他們可以給你一個滿意的答覆。”

  “總之,他的意思是,聖人按天道行事,慶賞刑罰,正是爲君王者的德行。”

  “始皇帝,董仲舒可沒有讓朕照着儒家規矩來辦事,他只是用了儒家這層皮,將陰陽五行雜糅其中,將神、君、父、夫串在一道,互爲呼應。”

  “這樣的儒家,只要推廣開來,加上朕後來重用了學過這種‘儒家’的儒生,久而久之,自然會對皇帝有好處,對任何皇帝都是如此。”

  如果是在現實世界中,劉徹當然不能也不可能對任何人說出這種話。

  但這裏是輔導班,是系統空間,面前是一堆皇帝,大家誰不知道誰啊?

  厚黑在這兒是絕好的優點,只要能讓天下臣服,管你陰謀陽謀還是彎彎繞繞的詭計,黑貓白貓抓着耗子就都是好貓!

  所以劉徹也不裝了,怎麼想的就怎麼說。

  “始皇帝,大秦可以取天下,卻因爲前面沒有任何可以參照的經驗,不清楚該如何守天下、治天下,朕不是在罵你,只是在陳述事實,你不知道逆取順守的道理,六國方定,靠你一人可以震懾,可一旦換了皇帝就會迅速土崩瓦解,因爲大秦國土泱泱卻始終人心不齊。”

  “兼併六國時可以用法,而大秦一統後國土擴張何止數倍,你不可能讓六國遺民都遵秦法,所以只能用倫理教化讓他們歸心,用宗法來約束國土之內的每一家每一戶。”

  “黃老的無爲而治,大漢立國之初已經試過了,不可行,所以朕用了願意爲朕睜眼胡扯的儒生,他們足夠不要臉,所以足夠適合替朕教化萬民。”

  “照朕用下來的結果看,後世的朝代,多半也是用了此法——不信,你問問李世民和朱元璋?”

  嬴政順着劉徹手指的方向看去。

  李世民和朱元璋緩緩點頭:

  “確實不要臉,但也確實有效。”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