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97章:攬客入齊州,不走尋常路

作者:上官不水
不多時,這名掌櫃便帶着商隊,轉道去了齊州。

  頓時,王安石信心大增。

  只要將名聲建立起來,齊州有了好口碑,就能無形中解決很多麻煩。

  ……

  而此刻。

  在齊州北境的一處驛站前,司馬光心情忐忑地望着遠處。

  此處乃是從汴京通向青州的必經官道。

  商隊尤多,且多是長途奔走的商人。

  蘇良也站在一旁。

  他知曉司馬光沒有王安石那種厚臉皮,便選擇陪着司馬光。

  從上午到此刻,已經過去了二十餘支商隊。

  司馬光與之交談的也有十餘家,不過依舊無人轉道去齊州。

  好幾個商人都被嚇到了。

  他們覺得官員們對他們那麼好,必然是有所企圖。

  雖然屢遭懷疑,但司馬光還是會耐心地向商人們推薦齊州,講解齊州的各種特產以及齊州對商人的優惠政策。

  司馬光最大的優勢便是情緒穩定。

  且他認爲,宣講齊州比引客更加重要,只要建立起好名聲,客商自然能蜂擁而至。

  由於二人還有公務要做。

  王安石每隔三日便去官道攬客一次,每次大概是小半天。

  而司馬光選擇每隔兩日一次。

  不過,他會在驛站中住宿,晚上在驛站附近停下休息的客商也不少。

  篝火下,正是宣講齊州的好時機。

  當然,二人的這些舉動不會是今年常態。

  一旦外地客商對齊州的印象改觀,二人便會再次拉長時間間隔,甚至不用再招攬客商了,但後續的服務定會做得更精緻。

  王安石和司馬光,正在以一種大宋朝從未有過的方式,改造着齊州。

  用一位老農的話語來形容二人。

  “這兩位官老爺的腦袋是低着的,腰也是彎着呢,並且還會衝咱們笑呢!”

  ……

  商人向來都是傳遞信息的最佳媒介,更何況齊州這個大宋變法的首選之地。

  很快。

  “知州坐官道,通判守驛館”這十個字便經由商人們嘴,傳向了齊州外的四面八方。

  “那日我帶着商隊走在官道上,齊州知州王安石在知我不會路過齊州後,仍爲我們準備了茶水,就衝這份對我們商人的尊重,我也要去齊州進次貨!”

  “齊州有剪徑徒?我已往返齊州兩次,一個賊人也沒有遇到,並且那位司馬通判拍着胸脯向我保證,在齊州境內若丟失貨物,他定幫其找回,若找不回,府衙將會賠償我的所有損失!其他州府,哪個主官能做到這一點?”

  “齊州的綿帛,京東最佳,往昔都是齊州商人們運送,如今省下一大筆運輸費用,足夠年底蓋上幾間新房了。”

  “齊州民風彪悍?剪徑者衆?胡說八道,我覺得齊州比青州要好多了,這樣的知州和通判,真是打着燈籠都難找呢!”

  ……

  雖然大宋商人的地位較漢唐有所提高,但士大夫官員從來都是高高在上的,而今王安石和司馬光表現得如此接地氣,自然引得無數百姓熱議。

  六月二十日。

  蘇良來到齊州的第二十八天。

  這一日,“知州坐官道,通判守驛館”的效果突然迸發。

  足足有三十多支商隊來到齊州城。

  其中帶頭者,還是拒絕王安石的那個賣棗和核桃的老漢。

  這位老漢爲齊州帶來了數支販賣藥材的商隊。

  王安石和司馬光靠着個人魅力將這些人引入齊州城,至於能不能將這些人留下,就靠齊州的商品質量和價格了。

  這一日。

  齊州城主街上甚是喧鬧。

  街道兩旁,車馬不斷,過年節時也不過如此。

  有些地方甚至自動形成了露天草市。

  府衙的差役們全部出動,他們的任務只有一個:解決大街上百姓的一切問題。

  因爲多勞多得的考績方式,差役們也都甚是興奮,忙得熱火朝天。

  此時的王安石和司馬光,纔算是真正體會到了齊州自治的好處。

  二人也逐漸明白,什麼纔是真正的變法。

  變法,必須要不走尋常路。

  二人若不是放下臉面,恐怕要形成今日這個局面,至少要熬二三百個日夜。

  蘇良與張茂則緩步走在大街上,觀察着周圍的車馬川流不息。

  張茂則開口道:“知州坐官道,通判守驛館,真是開我朝先例,確實是招攬商客的好辦法。不過,朝堂的那羣相公估計不會喜歡。”

  “蘇御史,你最好今晚就寫奏疏向官家解釋一番,不然官家先入爲主,聽了那些人的理由,毀掉這番好局面,就可惜了!”

  蘇良認可地點了點頭。

  大宋的士大夫官員,向來講究高雅有節。

  但如今,一州知州與通判爲招攬客商,不惜放下身段,這在那些老頑固眼裏,是破壞禮法,是對士大夫官員身份的侮辱。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