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05章:國之碩鼠,宗室貴戚能動否?

作者:上官不水
翌日午後,開封府。

  當包拯看到蘇良臉上洋溢的笑容,便知其定是想出興開封府商貿之策了。

  他當即將蘇良請進後衙茶室。

  並拿出了趙禎年初賞賜的貢茶,小龍團。

  此茶,一斤值金二兩,甚是珍稀。

  陳執中曾得一餅,將其視之爲珍寶,家有貴客,纔會拿出來展覽一番。

  別人都稱包拯不通人情世故,過於耿直。

  其實,分人。

  不久前,陳執中與夏竦來開封府,連白水都沒有喝上。

  能入包拯眼裏的人。

  包拯對其甚是熱情,付賬都會搶在前面。

  而他不喜歡的人。

  三言兩語聊完公事後,根本不會再行客套之事。

  二人相對而坐,品了兩口茶後,蘇良從懷裏拿出一張大藤白紙,上面繪製了一副魚骨狀腦圖。

  “希仁兄,你先看,而後我再慢慢解釋。”

  包拯接過大藤白紙,認真看了起來。

  魚骨圖下方。

  寫着四個大字:南郊市集。

  而魚骨上,分別是:汴京擁堵、宗室貴族、百姓生計等多行小字。

  包拯看完後,疑惑地望向蘇良。

  蘇良輕啜一口茶湯,道:“此策非興開封府商貿之策,而是以富恤貧之策,更是彰顯開封府爲天下第一府之策!”

  聽到此話,包拯不由得坐直了身子。

  蘇良繼續道:“我大宋商貿日趨繁盛,百姓遷徙越來越頻繁,而汴京乃天下最宜居之所,以後,人必將越來越多。當下的汴京城已甚是擁堵,每逢市集,車馬難行,以後情況只會更甚。”

  “汴京街道日日擁擠,其主因,在於日常補給供應的車馬攤販繁雜無序,停留過長。”

  “每逢早晚,各色販賣豬羊兔魚、菜果生鮮、冠帽鞋布、鳥獸花朵、煤炭器皿等日常物品的百姓皆成羣結隊進城。”

  “有當街叫賣者,有供於酒樓客棧者,有集聚於富人宅院後門等待出售者,還有專供於某些貴人者,使得汴京城內擁擠不堪,站在街上,一眼望去,滿是運貨叫賣的百姓。”

  “然,百姓們費心費力,錢財卻大多爲宗室貴族、豪商巨賈所賺,他們的收益甚是微小。”

  “我認爲,可在南郊擇數千畝地,建一集市,名爲:南郊市集,爲那些奔波的攤販農戶所用。令人人皆有攤位,並置貨倉。而後由朝廷統一價格,規劃整體運送路線,減少中間人蔘與,令百姓有利可圖,免於有貨而難以售出,處處受到宗室貴族的鉗制!”

  包拯面帶興奮,非常認可地點了點頭。

  他知開封府數月。

  自然知曉汴京城的擁堵原因。

  攤販農戶們拼了命地朝着汴京城鑽,只爲養家餬口。

  但是汴京城牙子無數,很多貴族商賈更是控制買賣。

  價格全都是他們說了算。

  普通百姓若想在汴京城安身立命,要麼用錢行賄,要麼有貴人當靠山。

  比如,相國寺的集市攤位。

  若想在那裏擺個攤位,定然要賄賂那裏的大和尚們。若無錢行賄,便只能在大路上叫賣,能否賣得出去,全憑天命。

  在汴京城,一個殺豬的屠夫,其豬肉賣的好不好,不取決於豬肉的品質,只在於有沒有後臺。

  有後臺者,豬肉一斤十貫都有人競相來買;無後臺者,只能被奸商不斷壓價,而後薄利售出。

  商貿往來,處處都是人情關係。

  而汴京城主導這些的正是那些閒散的宗室貴戚。

  他們,有權,又閒。

  其中的利益鏈,錯綜複雜,根本理不清。

  蘇良正色道:“南郊市集,除糧食外,凡百姓所需,百姓可用,皆應有之。”

  “設南郊市集,有四大好處。”

  “其一,可緩汴京城擁堵現狀,令主道通。”

  “其二,匯通南北漕運商貨,盡顯天下第一府的包攬之力。

  “其三,護周邊百姓之生計,令開封府百姓,人人有錢可賺。”

  “其四,去宗室貴戚之特權。削宗室外戚依勢所得錢財,還於民,還於社稷。”

  “作爲天下第一府的開封府,應有此氣魄和擔當!”

  包拯面色激動,蘇良之言甚有道理。

  但是,執行甚難。

  包拯已能預測到,他若提出建設南郊市集之策,朝堂大部分官員都會立馬反駁。

  因爲,此舉損害了無數宗室貴戚、達官富商的利益。

  論汴京城最易賺錢的人。

  其一,是相國寺那些腦滿腸肥的和尚們;其二,便是汴京城內的宗室貴戚。

  趙禎不能生,子嗣凋零。

  但趙家的宗室貴戚們卻賊能生,且都在汴京城居住。

  依照太祖命令,宗室貴族與官僚皆不允許經商。

  但現在,此命令已經化爲了空氣。

  官僚還不敢逾越。

  但宗室貴戚們已成爲汴京城經商的主力。

  犯下過錯,普通百姓可能會傾家蕩產,重則流配甚至於身首異處,但是他們多爲降官罰銅了事。

  而經商,便成爲了他們最喜歡的賽道。

  這個行業,他們根據自己的特權,很快就能賺得盆滿鉢滿。

  一言以蔽之,此策最大的阻力來自於汴京城的宗室貴戚。

  在汴京城內,只要是叫得上名字、生意紅火的店鋪,基本都是宗室貴族在後面做東家。

  他們敢如此猖狂。

  一方面是擁有宗室特權,想要賺錢非常容易。

  另一方面,則是因很多宗室子弟,漸出五服,受到朝廷的恩寵正在衰減,爲了子孫後代,他們不得不使勁斂財。

  斂財的最好方式,便是經商。

  趙禎對宗室貴族不給實權官職,但待遇卻甚是厚重。

  比如,汝南郡王趙允讓。

  每月可得錢400貫,每年兩季各得綃100匹,小綾30匹,大綾20匹。春季又有羅10匹,冬季又有棉五百兩。

  此俸祿,足夠讓趙允讓瀟灑度日了,但其爲了子孫後代,依舊在拼命斂財。

  不是在斂財的路上,便是在生孩子的路上。

  趙禎對此事向來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只要這些人不造反,他都能接受。

  這些宗室貴族們,已經快被皇帝養成國之碩鼠了。

  蘇良看向包拯,笑着說道:“此策利國利民,但最大的阻礙就是那羣宗室貴族,他們可遠比朝堂的相公們豪橫!”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