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09章:舌戰羣朽,蘇懟懟的恐怖殺傷力
御史臺門外。
上百名來自昭文館、史館、集賢院、太常禮院、宗正寺等衙門的官員們,全都望向蘇良。
這時。
站在最前面的集賢殿修撰許修信,走到蘇良面前,質問道:“蘇良,你可知罪?”
蘇良拽了拽官袍的衣角,站直身體,挺起胸膛,反問道:“我知何罪?”
“知何罪?我們已列舉了你的六宗大罪,宗宗都能令你丟去官身!”
聽到此話,蘇良不屑一笑。
這羣鑽在書袋子的官員,整日守在館閣,對朝廷的貢獻不大,但是撰文搶功,卻都是一等一的好手。
他們即使列舉出六十宗大罪,蘇良都不感到意外。
許修信見後面還圍着其他衙門的一些官吏,不由得放大了聲音。
“其罪一,涉嫌與範富二人結私黨,知諫院歐陽修、御史中丞唐介與你亦有勾結,你們沆瀣一氣,企圖操控朝堂權柄。”
“其罪二,你作爲臺諫官,與朝臣交往過密,與龍圖閣學士包拯多次私下相聚,壞臺諫歷來之風氣,已無資格再擔任臺諫官。”
“其罪三,你爲個人前程,多次獻陰詭之策,動田地,亂商貿,害軍伍,妄改祖宗家法,動搖我大宋江山根基。”
“其罪四,你標奇立異,言語不檢,任崇政殿說書,卻不備講義,不談聖賢經義,盡說一些誤導官家之言!”
“其罪五,你勾結外戚,私下籠絡曹家曹佾,意圖得後宮之勢,窺探官家之言。”
“其罪六,你……你心術不正,身爲士大夫官員,卻處處行損害士大夫官員利益之事,且以此爲榮,助自身仕途升遷,實乃官員之恥!”
“假以時日,亂天下蒼生者,必是你蘇良蘇景明!”許修信扯着嗓子喊道。
而在其喊完後,後面的官員們幾乎同時喊道:“蘇景明,亂天下!蘇景明,亂天下!蘇景明,亂天下!”
這顯然是來之前便排練好的,不然不會喊得如此齊整。
這羣官員甚是雞賊。
後面那些圍觀的官吏可能記不住這六宗罪的具體內容,但定然能記住這句:蘇景明,亂天下!
正所謂,三人成虎。
他們是要將蘇良的名聲徹底搞壞。
聽到這一道道“義憤填膺”的聲音,蘇良不由得笑了。
他沒想到自己年紀輕輕,做京官還不到三年,竟然就擁有了如此“顯赫”的戰績。
此刻,他終於明白範富二人在被外放後,任憑很多人在背後辱罵都沒有解釋的原因了。
心涼如冰。
和這些自私自利的人去解釋,毫無用處。
而此刻。
兩府三司的相公們盡皆知曉,一羣官員圍在御史臺門前與蘇良論辯。
他們也分別派人查看。
若出現鬥毆,他們將會立即出現。
若只是論辯,他們也不願意來這趟渾水,畢竟官家還沒有表現出態度。
與此同時,趙禎也知曉了此事。
“茂則,速去照應着點兒,若蘇景明吃了虧,你便將他召來見朕!”
“臣,遵命。”張茂則拱手,然後大步走了出去。
趙禎喃喃道:“這羣老學究,朕將他們的奏疏留中不發,拒不見他們,都是爲了他們好,事情鬧大,朕會爲了他們將蘇景明外放嗎?一羣人的能耐都抵不上蘇景明一人,自己心裏都沒點數嗎?”
蘇良在齊州那晚與王安石、司馬光的關於以齊州之變,掘天下之變的言論,張茂則一字不動地彙報給了趙禎。
趙禎其實並不反對再次變法。
只是不願太猛,擔心過於更張無漸,導致朝堂混亂。
而目前,蘇良的做事節奏,他非常滿意。
他能感知到,大宋正在向上發展,元氣越來越足。
從官招商法到南郊市集之策,趙禎都非常認可,因爲他知曉這些都是富國富民之策。
而今那些館閣官員,無憑無據便想要將蘇良外放。
趙禎自是不同意的。
當然。
趙禎也不願蘇良一怒之下,整出一個加強版的《答手詔條陳十事》,開啓全面變法。
……
御史臺,門內。
唐介等人聽到這六宗罪,氣得差點兒沒有衝出去。
臺諫官風聞奏事,還講究先有風聲,而後纔會去彈劾。
這些官員完全是毫無根由地硬編。
他們的目的也不是致蘇良於死地,而是欲將蘇良趕出臺諫,趕出汴京城。
他們實在太害怕蘇良延續範富二人的政策,對士大夫官員們的仕途開刀。
不過,這種老舊的手段用得太多。
大家都已經厭煩了。
官家定然也不會頭腦一熱便將官員外放。
這兩年,士大夫官員們的話語權已被皇權和臺諫官削弱了許多。
蘇良想了想,道:“諸位,此六宗罪,我也懶得解釋了,咱們這樣做如何?”
“諸位在彈劾我的罪狀上都簽上名字,然後咱們去找官家,懇請官家命大理寺、開封府、皇城司,三方聯審。”
“不過,諸位編造的這六宗罪恐怕是沒有證據的,僅查我一人,也不合大宋律令。我建議所有簽上名字的官員都接受三方聯審,咱們將步入仕途後做的所有事情都交待出來,看一看到底誰有罪誰有功,如何?”
蘇良看向衆官員。
許修信眉頭一皺。
“蘇良,你莫以爲我們不知你打得什麼壞主意!當下,你與開封府、皇城司的關係都非同一般,如此查,實難公正!”
蘇良就等着這句話呢!
“你們信不過開封府和皇城司也很好辦,我們將各自做過的事情及所有收入來源,全部公之於衆,是非對錯自有百姓品評如何?沒有人能操控汴京城上百萬百姓的意志吧!”
此話,一下子將官員們全噎住了。
他們每個人都不是多幹淨,手裏甚至還有些見不得光的買賣。
根本經不起查。
收入來源,絕對是不能公佈出來的。
“蘇良,你莫在這裏東拉西扯,今日討論的乃是你的罪行。有些罪過,你還未實施,但已被我等看出。我們勸你懸崖勒馬,及時認錯。你的路還很長,莫誤入歧途,成爲整個朝堂的公敵!”又一名官員站出來說道。
此話,帶着一些威脅意味。
蘇良的臉色瞬間變得冰冷起來。
當下的蘇良早已不是那個初入汴京城的監察御史裏行,豈能再被無故潑髒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