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29章:五日彈劾三次,捱罵達人高若訥

作者:上官不水
第130章五日彈劾三次,捱罵達人高若訥

  “臺諫舊人?”

  包拯聽到這個稱呼,不由得看向夏竦,道:“夏樞相,你稱呼我爲臺諫舊人,我是否可理解爲我與臺諫官有結黨之嫌?”

  “我沒這樣說啊!”夏竦當即反駁道。

  當下,結黨這個帽子不能亂扣,扣不好,容易被貶謫外放。

  特別是向包拯扣這個帽子,根本不會有人相信。

  這時。

  又一名館閣官員站出來說道:“官家,臺諫官雖不能決議政事,但當下確實是一致對外,他們對官家決策的干擾性已甚於中書宰執,此風斷不可漲啊!”

  歐陽修朝前踏上一步,看向那名館閣官員。

  “什麼是干擾?什麼叫一致對外?朝堂論事,到底論辯的是非對錯還是勢力強弱?若臺諫官們出言有錯,諸位以理反駁即是,官家自會明斷。諸位在擔心什麼?擔心臺諫官把控了朝堂,將宰執們架空?宰執們若事事都是爲國爲民,我們臺諫官們巴不得日日不寫彈劾章疏呢!”

  歐陽修向來不受委屈。

  此話不但將那名官員的話語駁回,還諷刺了一番當下的宰執。

  “夠了!”趙禎高聲道。

  雙方再吵下去,真就變成兩方敵對的勢力了。

  趙禎緩了緩道:“一件事一件事來說。”

  “首先,關於滕宗諒之事,朕以爲,滕宗諒知嶽州期間,政績民聲,有目共睹,乃天下知州之典範,任蘇州知州沒有任何問題。至於你們所言的貪墨之舉,他已受過懲罰,莫再舊事重提,揪住不放!”

  聽到此話。

  臺諫官員們各個欣喜,而陳執中和夏竦則是一臉無奈,沒想到官家還是偏向了臺諫官。

  趙禎接着說道:“關於臺諫勢大的問題,朕早就看出了端倪!”

  “臺諫官們嫌棄中書的決策太慢,中書又認爲臺諫官的干預性太大,此種情況,歷來有之。朕希望各位能互相體諒,互幫則雙贏,互相彈劾則雙輸,朕以後不想再看到中書與臺諫上奏無端詆譭對方。”

  夏竦黑着臉,官家實在是太偏私臺諫了。

  就在這時。

  趙禎又補充道:“朕再宣佈一個任命。”

  “任命以觀文殿學士,知永興軍的高若訥爲御史臺侍御史兼知雜事,即日前往御史臺赴任。

  聽到這個任命,陳執中最先會意,高聲道:“官家英明!”

  夏竦的臉上也突然露出笑容。

  而歐陽修則是緊緊攥起了拳頭。

  這個高若納,不是別人。

  被石介罵作“一妖一孽”中的一孽,便是高若訥。

  蔡襄詩作《四賢一不肖》中的那個“一不肖”,便是高若訥。

  歐陽修那篇《與高司諫書》的高司諫,便是高若訥。

  石介稱高若訥大奸。

  蔡襄稱高若訥爲不肖之徒。

  歐陽修稱高若訥趨炎附勢,迎合當時的首相呂夷簡,不復知人間有羞恥事。

  其中,《四賢一不肖》詩和《與高司諫書》更是傳到了遼國與西夏。

  高若訥的名聲徹底被搞臭了。

  當時,高若納還是一名臺諫官。

  一名諫官被罵成這個樣子,且還流傳到了遼夏,整個大宋朝也是沒誰了。

  但高若訥依然認爲自己沒有錯,是遭到了一羣無良文人的誣陷。

  侍御史兼知雜事,是御史臺的二把手,僅次於御史中丞。

  趙禎將高若訥安排在御史臺,就像在臺諫官中間插了一根釘子。

  蘇良雖不喜。

  但從趙禎的角度來講,這確實是個正確的選擇。

  以高若訥遏制臺諫擴張的權力,又納臺諫之意令滕宗諒爲蘇州知州。

  趙禎此舉,頗具聖君的平衡之道。

  官員們各自後退一步,也都不願意再爭辯下去了。

  朝會至此結束。

  ……

  六月十八日。

  五十歲的高若訥回到了汴京城。

  其身材瘦高,山羊鬚,國字臉,頭髮花白,但甚有精神。

  高若訥是個全才,不僅是進士及第入仕,而且精於天文,兼通醫術。

  他的醫術足以與汴京城一些醫館的大夫媲美。

  不過,他的脾氣較爲暴躁,性格也以固執著稱。

  御史臺前。

  高若訥望着硃紅色的大門,喃喃道:“老夫爲官半生,受盡詆譭誹謗。”

  “這一次,官家給了我再次說話的機會,老夫定要重拾名聲,讓天下之人知曉,歐陽修、蔡襄、石介之流不過是徒有虛名的庸俗文人而已,我高若訥,方爲爲國爲民的真御史!”

  高若訥算得上御史中丞唐介的前輩。

  唐介當即出門親迎,將其帶到了臺院。

  御史臺有三院。

  分別爲臺院、殿院和察院,主官分別是侍御史,殿中侍御史和監察御史。

  其中,侍御史設一個名額,殿中侍御史設兩個名額,監察御史可有四到六個名額。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