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62章:把控全局的趙禎,留給羣臣的三道送命題

作者:上官不水
汴京城內睡不着的不僅是趙禎。

  陳執中府邸內。

  陳執中在書房內來回踱步。

  一旁書桌上擺放着一摞紙,都是他今晚寫的。

  論問治國之策,他通曉的不多,但論找理由藉口,他足足寫了六大頁。

  他猜測。

  明日必有人向中書發難,必有人挑撥中書的的政事漏洞。

  故而,他將能解釋的原因都寫上了。

  而此刻。

  他還在思考有沒有什麼是沒有想到的,心中總有一種不祥的預兆。

  ……

  夏竦也未曾入眠。

  他未入眠完全是因爲年齡大。

  覺少。

  此刻的他。

  正在後廳欣賞着兩個來自異域的姑娘跳舞。

  如今的夏竦,心態已經完全放開。

  他覺得這次開天章閣,官家肯定會針對中書。

  沒準還會改革吏治。

  但他如今不管這些,只要他能穩坐樞密使之位,他便樂意看着臺諫與陳執中鬥一鬥,沒準兒他還能坐收漁翁之利呢!

  ……

  與此同時。

  張方平、文彥博、吳育、包拯、唐介等人也都沒睡。

  他們皆知明日的朝會很重要。

  很有可能是大宋的一個轉折點。

  故而都在打腹稿。

  想着明日如何講述自己的觀點,如何反駁那些頑固的守舊官員們。

  ……

  對諸多官員而言,這注定是一個不眠的夜晚。

  當然,也有例外。

  此刻的蘇良依偎在唐宛眉的懷中睡得正香。

  他知曉明日肯定又要吵架,故而養精蓄稅,喫過飯沒多久,先將蘇子慕哄睡着,而後又與唐宛眉親熱一番後,便入睡了。

  蘇良的人生信條是——

  即使天大的事情落在跟前,還是要該喫喫,該睡睡,任何情況下都不能與自己的身體過不去。

  ……

  翌日,天微微亮。

  兩府三司、館閣、臺諫、學士院、大理寺、宗正寺、太常禮院、審刑院等各個衙門的官員,足足有上百人。

  齊聚大慶殿。

  待百官站好後,趙禎大步走到了御座前。

  “昨日,朕開天章閣,召衆卿奏對。衆卿的文章,朕都看了,朕心甚是欣慰。自古以來,歷朝歷代都無完美的朝廷與國策,知其疾而改之,方爲上等應對之策。”

  趙禎繼續提高聲音。

  “這次,朕不願小打小鬧,不願像往常那般雷聲大雨點小,朕要解決我朝存在的根本性問題。”

  “蘇景明在自己的奏對文章中寫道:冗兵不除,天下民力殫也;冗官不除,朝政日愈濫也。國無盈餘,大宋永難興焉!”

  “朕深以爲然!冗官、冗兵、國庫不足是我朝當下存在的最大的三個問題,都應改之!”

  此刻,大慶殿內,寂靜無聲。

  羣臣都傻眼了。

  這……這怎麼改?

  官員是大宋的腦,兵丁是大宋的手與腳。

  至於錢財,大宋就那麼多錢財,又該如何充實國庫,是增民賦還是降官俸?

  官員本以爲官家此次提出的改革方向會是在某個方向邁出一大步。

  但此話一落,這哪是邁出一大步,完全是令還不會走路的嬰孩去參加武舉。

  步子邁的實在太大了。

  當下的大宋哪裏經得起這樣的折騰。

  蘇良聽到此話,不由得也有些疑惑,但旋即一想,便明白了。

  數日前。

  他在經筵課上曾對趙禎說了一句話。

  “屋暗,開窗不被衆人許,可言欲拆門拆頂,而後衆人定許開窗。”

  蘇良不由得露出一抹笑意,心中道:“這真是學好不容易,學壞一出溜兒啊!”

  陳執中率先站了出來。

  “官家,歷朝歷代,都有冗官、冗兵、國庫不足之通病,我朝重視文教,士大夫官員較多並不算是疾。此外,因遼夏一直虎視眈眈,近兩年來,我們招募士兵確實有些多,但乃是爲了防不時之需,算不得冗兵。至於國庫錢財不足也是常態,但而今商貿繁榮,過幾年必然會是另一副模樣,這也不算弊端。”

  這三大項,大動任何一樣都能讓中書省忙死,更不用提要同時動三項了。

  陳執中話音剛落。

  唰!唰!唰!

  副相吳育、張方平、文彥博還有三司使王堯臣幾乎同時站了出來。

  四人謙讓了一下。

  吳育率先開口道:“官家,臣以爲陳相所言有所不妥,我朝士大夫官員日趨臃腫,兵丁耗財甚多,以及國庫錢財不足,乃衆所皆知之事,沒有解決,乃是因未尋到最佳之策,到陳相口裏,怎麼變成皆不算弊端了?”

  張方平接着說道:“當下,我朝養兵已逾百萬,使得民窮國匱,養兵本應衛民,而今卻反殘民也,怎能不改!”

  文彥博又道:“因官員冗多,使得朝政愈發混亂;因募兵過多,使得國用不足,若能改之,乃天下之幸也。”

  三司使王堯臣看向陳執中,瞪眼道:“陳相,你不是不知三司無錢。去年年底,中書三次下詔撥錢,還是你給我出主意,讓我假意稱病,拖上一個月,你現在竟稱不算弊端,要不你來兼這個三司使!”

  王堯臣曾經乃是地道的文人雅士,當了兩年三司使,性格愈加暴躁起來。

  畢竟,經常被其他衙門的主官追着要錢,任誰都心情鬱悶,脾氣會越來越差。

  陳執中被四人罵了一頓後,張了張嘴,不再說話。

  一旁的夏竦,微微眯眼,他就喜歡陳執中這種喫癟的模樣。

  這時候,包拯走了出來。

  “官家,冗官、冗兵、國庫不足,確實爲我朝之頑疾,然不可能全部解決,臣以爲,應挑選最可行的方向進行改革!”

  聽到此話,趙禎不由得眼前一亮。

  他等的就是這句話。

  若同時裁官裁兵,再增加百姓賦稅,大宋朝必亂。

  蘇良看向趙禎那一抹得意的笑,不由得喃喃道:“官家開始把控全局了。”

  “咳咳!”

  趙禎乾咳一聲,道:“衆卿以爲,當下是要裁官、是要裁兵,還是要再想良策爲國生財呢?”

  大慶殿再次安靜下來。

  官員們都不由得皺起眉頭,三道選項,全是送命題。

  裁官,可能動搖國本,將引起諸多士大夫官員恐慌。

  裁兵,若遼夏來攻還要禦敵,大家都知曉大宋士兵的戰鬥力,自然希望兵丁數目越多越好,不然根本沒有安全感。

  至於再想良策爲國生財,那就更加困難了。

  減官員俸有負面影響且即使對半減都不一定夠,因爲養兵養官本就是無底洞。

  至於增加百姓賦稅更是不可行,底層百姓已經被壓迫得很慘了。

  或許能再走陸上絲綢之路,進行開源。

  但陸上絲綢之路已被西夏切斷,若想開通,必須先滅了西夏,這就更難了。

  “必須要選一個!”趙禎高聲道。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