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89章:論朝堂吵架的藝術,最佳辯手歐陽修!
“下官以爲,此三條理由,皆非能夠限制官家微服外巡。
“其一,何爲險不可測?”
“官家只是在京東路巡察,又非前往邊境。即使遇到流賊,最多也不過幾十人而已。三衙之中難道就挑不出數百精兵來護衛官家?官家是在自家的土地上巡察,伱們聲稱有各種危險,我想問,樞密院日日責令三衙練兵,練出來的都是一羣廢物嗎?”
“若在自己家裏都不能保護官家,那遇到契丹人或党項人豈不是必敗無疑!若兩府相公皆認爲朝廷禁軍無法護衛官家周全或者兩府無法處理朝堂之事,保證汴京城一切事務正常運轉,臣建議陳相與夏樞相應立即自請去職!”
“其二,何爲君行臣事?”
“奏疏上的文字能與親眼看到的場景一樣嗎?官家不入民間,如何能知百姓疾苦,只有官家真真切切看到之後,才能下達最正確的詔令。齊州變法,涉及我大宋未來前景,官家親往,理所當然,沒有任何一名臣子可代勞,也不該代勞!”
“其三,何爲忠臣不應令官家陷於險地?”
“開封府外皆是險地嗎?依下官看來,諸位相公只是怕擔責,只是怕引來麻煩而已,此非忠心,而是敷衍塞責,無作爲……”
……
蘇良說了一大段話,其實就一個意思。
“官家不能外巡,實乃兩府無能。”
一時間。
衆相公無言以對,想不出該如何反駁蘇良。
這時,唐介走了出來。
“景明,你剛纔所言,不無道理,但是官家安全高於一切,萬一出現問題,誰也擔待不起。若官家帶領數萬禁軍前往齊州,我不反對,但若微服私訪,我仍覺得有些冒失了!”
不遠處。
文彥博、吳育、包拯、何郯都點了點頭。
他們認可蘇良所講的這份道理,但這份道理仍然不足以使得趙禎親身犯險。
陳執中見文彥博、唐介、包拯等人都不贊同蘇良,不由得挺起胸膛。
“蘇良,你莫爲了媚君而在此狡辯,你看朝堂衆臣,誰與你的想法一致?”
就在陳執中覺得無人會爲蘇良幫腔時,歐陽修緩步走了出來。
“哼!”
他冷哼一聲,伸手將除蘇良之外的其他朝臣指了一遍。
此動作,甚失儀態。
“當年,官家得知生母在世,朝臣以‘兩宮並立,將動搖國本’爲由,使得官家此生都未能見到生母;宋夏戰爭時,官家深知我朝‘將不知兵,兵不知將’的隱患,欲御駕親征,然後被朝臣以‘官家無子,不可外出’爲由,困在了汴京城;而今朝臣又以‘忠臣不可使君王陷入險地’爲理由,拒絕官家巡察齊州。”
“我在想,如果當年官家能見生母,會不會沒有兩宮對立,官家也沒有遺憾;如果當年宋夏戰爭時,官家鼓舞了士氣,我們會不會至少能贏西夏一場,沒有那麼丟人!”
“你們這些忠臣,你們以‘忠’之名可使得官家成爲仁君,卻無法使得官家成爲聖君!”歐陽修驟然放大了聲音。
“官家整日幽閉于禁中,如何能有血性?如何能知民間疾苦?如何能將天下盡攥於手心?你們是忠臣,但更是誤國者,你們能培養出一個仁愛之君,卻毀掉了一個本來能夠千古流芳,比肩堯舜的聖君!”
歐陽修說到最後一句話時,眼眶含淚,臉上盡是悲憤。
誤國者。
這三個字的殺傷力足以將那個閃閃發亮的“忠”字徹底抹殺掉。
頓時,羣臣都陷入了沉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