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駙馬都尉

作者:我喝黑茶
王臣沒有想到,替他下聘這種事居然也有人搶。

  李晟也沒想到,替他爭職官這種事也能吵起來。

  就在郭六、王大還有元大三人先後去懷貞坊替王臣下聘之時,右相元載和左相王縉也在政事堂上爭吵起來。

  左相王縉平時很少在政事堂上發表意見,這次竟然也亮劍了。

  魚朝恩伏誅這件事情對王縉的刺激不小,他覺得自己又行了。

  王縉說道:“李晟不僅有復隴大功,昨晚在麟德殿更護駕有功,對大唐和聖人也是忠心耿耿,是以理應由他出任神策軍都知兵馬使,接替魚朝恩統帥神策軍。”

  有一說一,王縉這話真是公忠體國之言,由李晟出任神策軍都知兵馬使,就絕對不會再出現像李輔國、程元振、魚朝恩這樣的權閹,朝綱從此就會變清明。

  但是元載顯然不願意朝堂上出現一個手握重兵而且只忠於聖人的大將。

  元載當即提出反對:“李晟不僅是忠臣,更是世所罕見的猛將以及名將,理應統帥大軍與吐蕃決勝於隴右河湟,而不是留在長安當只守門犬!守護聖人安全的忠犬,朝堂之上多的是,並不是非李晟不可!”

  王縉當即轉過頭瞥了元載一眼。

  魚朝恩一死,元載的氣勢立刻就大不一樣。

  之前魚朝恩在時,元載說話都是細聲細氣,很少有起高聲之時。

  可是現在,元載不僅敢起高聲,言辭也是極不客氣,鋒芒畢露。

  停頓了下,元載又說道:“所以我的意思是,以李晟代李抱玉爲隴右道及山南西道兵馬副元帥,節制隴西、隴南、河原以及邠寧等各鎮,拒吐蕃於河湟。”

  說完,元載和王縉的目光便同時轉向李適,等着太子發表意見。

  到這裏有必要說說隋唐直到宋朝的羣相制。

  說到羣相制,就必須先說丞相制。

  在秦漢時期,都是丞相獨攬朝綱。

  但是丞相制存在一個致命的缺陷,因爲全天下的人事任免權甚至財權都集中於丞相一人之手,像諸葛亮、曹操這樣的丞相更是兵權都一把抓,皇帝直接變成傀儡擺設,其他丞相表面上不掌握兵權,但是很容易通過手中掌握的財權以及人事權對軍隊形成侵蝕,從而將皇權架空,這樣一來,謀朝篡位就變成了輕而易舉的事情。

  所以隋文帝就弄了個三省六部制,把相權給分解成了三個部分,中書省負責起草皇帝的命令,門下省負責審覈,尚書省下轄的六部負責執行。

  這樣也就沒有了大權獨攬的丞相,皇帝的權威就有了保障。

  但是三省六部制同樣也有一個致命的弊端,就是效率低下。

  因爲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必然有爭鬥,人與人相爭,部門與部門相爭,哪怕正事不幹,老子也要壓你一頭,於是朝堂上就充滿了各種推諉扯皮,一件事情從起草到審覈再到執行,拖個三年五載也是有可能。

  於是雄才大略的隋文帝又弄了一個政事堂。

  就是把中書省、門下省還有尚書省的頭頭腦腦集中到一個地兒,有矛盾當場解決,有意見當面提出來,然後交給三省走程序,再交六部執行。

  順便多說一句,科舉也即國家公務員考試製度也是隋文帝首創。

  隋文帝在華夏曆史上的四百多個皇帝中名聲不彰,但是影響力延續千年經久不衰。

  到了唐朝,唐太宗李世民又弄了同中書門下三品和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這兩個加銜,讓許多品級較低的官員也參與政事堂廷議,於是宰相的數量就急劇膨脹,最多的時候甚至可以達到十七人之多,開會時那叫一個熱鬧,長老團了屬於是。

  李世民精力充沛,事必親躬,他很喜歡這種氛圍。

  但是李豫不喜歡,因爲他沒精力也沒工夫調和這麼多人的矛盾。

  所以唐代宗一朝,能夠參加政事堂廷議的宰相通常只有三四個。

  現在就只有三個,元載是中書省的頭頭,王縉是門下省的頭頭,李適是尚書省的頭頭,他從寶應二年起就官拜尚書令。

  現在元載和王縉都發表了意見,那麼接下來就應該輪到李適了。

  然後該吵架吵架,該溝通溝通,該妥協妥協,最後再達成一致。

  不過李適並沒有急着發表意見,因爲他知道政事堂馬上就要從三相變成四相了,樞密使董休馬上也要拜相,這是他的人。

  轉念間,董休就攏着窄袖進來。

  “聖人口諭。”董休進來就宣旨。

  李適三人趕緊向着董休叉手見禮。

  清了清嗓子,董休尖着嗓子說道:“由董休接任天下宣慰處置使,接管神策軍,再在政事堂下設樞密院,由董休兼任樞密使參與政事堂廷議。”

  元載和王縉當即愣在那,好半天都沒能回過神來,由董休接任天下宣慰處置使,並接管神策軍也就罷了,因爲神策軍畢竟是北衙禁軍,是聖人私軍,聖人想要安排誰接管神策軍就安排誰,他們就只有提出建議的權力。

  但在政事堂下設樞密院,並給予樞密使參與廷議之權,就不尋常。

  這是要在三省之外再設立一個省,從此政事堂就從三相變成四相,抑或五相?

  更令元載和王縉不安的是,董休曾經是東宮典內,是東宮的老人,太子的走狗。

  所以,聖人這是要把權柄徹底交給皇太子?元載內心涌起一股難以言說的情緒,好不容易鬥垮了魚朝恩,結果來了一個更強大的對手?

  李適笑了笑,直截了當的接過議題主導權:“李晟的差遣事關重大,還是容後再議,現在還是先議一議王臣的差遣吧?”

  元載下意識的就開始反駁:“王臣雖在隴西有大功,昨夜在麟德殿又護駕有功,然而他已經拿所有軍功換取一百死士凌煙閣上留名,所以他現在仍只是安西軍的一個隊頭,一個小小隊頭的差遣,似乎犯不着由宰相來定奪?”

  李適微笑說:“一個小小隊頭的差遣固然不必由宰相定奪,但若是駙馬都尉呢?夠不夠資格由宰相定奪?”

  “駙馬都尉?”元載和王縉聞言再次愣住。

  難道聖人要招王臣爲駙馬?跟李晟搶女婿?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