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財賦重地

作者:我喝黑茶
王臣原本以爲要等十年之後,到唐德宗建中二年(782)纔會爆發四鎮之亂,然後才能借鎮壓建中之亂的機會發兵中原,對河朔三鎮實施騰籠換鳥的絕戶之計,就是將仇恨大唐的河北軍民全體遷往安西鎮守漢土。

  在這之前,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吐蕃。

  說起來或許有人不信,但事實就是,吐蕃既是大唐此時的頭號勁敵,但也是大唐的主要敵對國家中最脆弱的那個。

  如同生鐵,硬度極高,但是也極脆!

  只要找準吐蕃的弱點,再針對吐蕃的弱點發起針對性的打擊,重創甚至討滅吐蕃其實遠比討滅回紇或河朔三鎮容易得多,甚至連南詔也比吐蕃更難對付。

  吐蕃的弱點是什麼呢?就是被吐蕃人倚之爲天塹的雪域高原。

  只要破解雪域高原這個天塹,吐蕃其實很脆弱,因爲吐蕃三勇部的主力兵團全部駐屯在象雄、青海以及九曲之地,只有四衛戍部留守邏些。

  所以王臣的計劃就是,花兩到三年的時間經營伊麗及寧遠軍。

  同時給龜茲、焉耆、疏勒、于闐、伊麗及寧遠六軍配足火炮。

  然後,郭昕就會率領焉耆軍團以及疏勒軍團協同李晟隴右軍、郭子儀河西軍,從三個方向同時向吐蕃發起攻擊,將三勇部的主力吸引到吐蕃的外圍防線。

  最後,王臣將親率于闐軍團於四月到六月間橫穿羌塘無人區,兵鋒直指邏些。

  只要不出大的意外,于闐軍團抵達邏些附近時,最多隻有四衛戍部留守邏些,甚至於有可能只有兩三個衛戍部,這種情況下,王臣不認爲吐蕃還能擋住于闐軍團的進攻,更不相信赤松德贊還有機會逃跑。

  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

  僅過了一年,到大曆七年(772)十二月,大唐東南的財賦重地突然亂了。

  或者更加確切一點說,亂的並不是東南財賦重地,而是中原,就是佔據中原的淮西節度使李忠臣派兵阻斷大運河,扣留了從東南運往長安的絲綢等戶調,說是扣留,其實就是公然搶劫,跟造反也沒啥區別。

  李忠臣也是平定安史之亂的名將。

  早年間,李忠臣其實真的是忠臣。

  安史之亂剛剛爆發時,還叫董秦的李忠臣斷然拒絕了安祿山的威逼利誘,召集同僚殺死了安祿山的心腹,盧龍節度使呂知海。

  緊接着,李忠臣又自任兵馬使並且先後斬殺申子貢、榮先欽等燕軍叛將。

  再接着,李忠臣又跟平盧軍節度使劉正臣攻破漁陽,擊敗李歸仁、李鹹等叛將。

  這之後,李忠臣又大敗與安祿山勾結的奚軍,斬殺奚軍首領祭旗,斬獲了無數戰功,被賜姓名李忠臣。

  永泰元年時,吐蕃大軍攻陷長安。

  李忠臣二話不說盡起淮西軍勤王。

  直到這時候,李忠臣都還是大唐王朝的忠臣。

  然而兩年後,到了大曆二年同華節度使周智光起兵造反時,李忠臣就開始管不住自己的慾望又或者說野心,在討滅周智光之後,大掠華州。

  潼關至赤水兩百里,被淮西軍殺得雞犬不留。

  而且從那個時候起,李忠臣開始聽宣不聽調。

  這就印證了一句話,仗義每多屠狗輩,當屠狗輩拿着三千的月薪,當着馬嘍,對國家對民族往往都是無限的忠誠,可一旦解決了溫飽問題,當口袋裏邊有了幾兩碎銀之後,就轉而開始對國家對政府罵罵咧咧。

  一旦身居高位掌握權力,就會把初心忘得一乾二淨,從屠龍少年蛻變成惡龍。

  李忠臣就是從屠龍少年墮落成了惡龍,早年間他有多痛恨安祿山,現在他就有多羨慕又或者說想學安祿山。

  正是因爲這,元載才盯上李忠臣,並且讓楊炎派人暗中勾連李忠臣作亂。

  不過李忠臣並不傻,不願意輕易給人當刀使,所以一直都晾着元載沒動,因爲在他看來元載根本就鬥不過太子。

  但是到了大曆七年,也就是今年,李忠臣卻漸漸的開始坐不住了。

  其中原因也很簡單,通過大運河往來於洛陽與東南之間的漕船數量太多,看着一船船的絲綢、瓷器以及布匹源源不斷的通過淮西運往洛陽,李忠臣眼睛都快要冒綠光,這麼多的戶調財貲得值多少錢吶?有了這些錢可以養活多少軍隊?

  於是,李忠臣就按捺不住下手了,截斷漕運。

  連接東南與洛陽之間的交通大動脈一下斷了。

  ……

  消息傳到時,李適正在政事堂跟其他宰相做今明年的財政預決算。

  因爲年底了,又到了做過去一年的財政決算以及明年的財政預算,戶部度支司的幾十個小吏分坐大堂上,將珠算拔動到飛起。

  分管吏戶禮三部的尚書左僕射劉宴紅光滿面,正向李適彙報工作。

  劉宴去了一趟東南,對東南各道做了次摸排,結果發現東南各道的手工業竟然異乎尋常的繁榮,比起五年前繁忙了十倍不止。

  聽完了劉宴的彙報,李適喟然說:“賈誼說的真沒錯,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東南的土地兼併原本已經對財賦造成重創,只是絲綢戶調一項,就從貞觀年間的兩千多萬匹銳減至不足一千萬匹,然而隨着絲綢之路重新被打通,來自安西乃至泰西的需求出現激增,東南的手工業及桑麻種植便快速繁榮起來,之前因爲失地而喪失生計的農民,反而給手工業以及桑麻種植園提供了充足的力役及傭工。”

  這其實就是大唐版的“絲綢喫人”。

  如果絲綢之路中斷,國際貿易不暢,東南半壁的土地兼併就是壞事。

  但如果絲綢之路暢通無阻,國際貿易變得更加的興盛,東南半壁的土地兼併就反而變成了好事,因爲土地兼併會導致大量農民失地,這些農民爲了謀生就只能進入各類手工作坊或者地主家的各類大種植園做工。

  這樣就會形成明確的分工進而提高效率。

  換言之,因爲絲綢之路重新貫通,國際貿易日趨興盛,大唐的東南半壁已經快速發展成手工業之都,而且工業規模遠超以往。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