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兩百萬口
李適給王臣的封賞,除了世襲罔替的親王爵位之外,還賞賜了五十個美人、五百匹康居馬及光行坊的十餘棟宅邸。
光行坊所有的宅邸都被李適買下來並且賞賜給王臣。
現在整個光行坊就只剩一個安王府,獨佔一坊的大豪宅,是頂級豪門的門檻。
“正要說這事。”王臣笑道,“聖人你賞賜的五十個美人,臣實在是無福消受,不如換成軍器監的鐵匠如何?一個美人換十個鐵匠,不多吧?”
“美人換工匠?”李晟、郭晞和董休全都愣住。
王臣卻又說道:“聖人要是覺得太貴,換五個也成。”
“成,朕準了,給你二百五十個鐵匠。”李適笑道。
“誒我……”王臣頓時失語,失策,整成二百五了。
不過話說回來,軍器監的鐵匠可不是一般鐵匠,都是大師級的老師傅。
李適自然不知道二百五這梗,又道:“不過五十個美人也不用還給朕,只管放心收下就是,朕不是太上皇,賞賜給你們的美人都是身家清白的,她們身上並沒有肩負使命,更加不會對你們的言行實施監控然後密奏給朕。”
後半句,卻是對李晟還有郭晞一起說的。
李晟和郭晞聞言只能夠尬笑,這話他們真沒法接。
只有王臣搖搖頭說:“美人還是算了吧,聖人要是實在過意不去,折成錢也行,又或者折算成絲綢、瓷器也成。”
“不準。”李適笑罵,“朕現在可沒有多餘的銅錢,也沒有再多的絲綢、瓷器又或者茶葉賞賜給你了,你們不知道,這次麟德賜宴幾乎將大盈、瓊林二庫掏了個精光,你再要錢,朕就只能向戶部度支使司借支。”
李適這話並不是瞎說,大盈、瓊林二庫雖然沒空,但是也相差不遠了。
所以說,環境改變人這話是真的沒說錯,因爲大唐內外部環境的改變,李適的性格和氣度也出現了脫胎換骨的提升,幾乎換了一個人。
王臣卻一正臉色又道:“聖人,臣還有一事。”
“你是在擔心河北士族的後續遷徙事宜吧?”李適臉上表情也變嚴肅,點點頭說,“此事朕會盯着,絕對不會出任何紕漏。”
遷徙的河北士族有四十多萬戶兩百餘萬口,這麼龐大的人口整體遷徙,即便整個時間跨度長達一年,而且是分批遷徙,也是非同小可。
中間但凡出現一點丁紕漏,就有可能死傷無數。
萬一惹出民變就更加麻煩,畢竟要從長安經過。
遷徙路線王臣都設計好了,河北士族遷徙的第一站就是洛陽的含嘉倉,在含嘉倉領取到了口糧之後再到第二站長安太倉,然後是第三站武威。
然後是張掖、酒泉、敦煌,到敦煌之後再分道。
其中一路過蒲昌海,沿孔雀河經由焉耆、龜茲、疏勒,然後翻過蔥嶺,抵達終點站寧遠鎮,也即費爾幹納盆地。
另一路穿過莫賀延磧北上,再經由伊州、西州及庭州,沿着正在夜以繼日鋪設中的庭伊官道翻過果子溝抵達伊麗河谷。
王臣的整個計劃是這樣的,河北士族的這兩百萬口,其中一百萬口充實寧遠鎮,另外的一百萬口充實伊麗鎮,這樣一來,就足以改變費爾幹納盆地以及伊麗河谷的人口結構,從而從根本上改變伊麗河谷以及費爾幹納盆地的民俗文化及宗教。
對於河北士族的同化能力,王臣是一點都不帶懷疑的。
不要說是唐朝的河北士族,即便是遷徙到江南各地並且被反覆分拆的各姓宗族,依然具備極其強大的生命力及同化能力,華夏文化的內核其實就是氏族文化或者說宗族文化,或者再濃縮一下,就是姓氏傳承!祖宗!
華夏文化的根,就是姓氏!
改造民俗文化,纔是讓中亞永爲漢土的基礎前提!
河北士族將成爲王臣改變中亞文化民俗的急先鋒!
正因此,王臣不希望河北士族有任何閃失,哪怕損失一個都心疼,因爲裏邊的每一個人都是一顆火種,都是極其寶貴的。
因爲兩百萬人口真的不多。
光是五個斯坦國就有四百萬平方公里面積。
想到這,王臣很嚴肅的道:“聖人,臣以爲最好是專門派一個人盯着。”
“那還是讓楊綰盯着。”李適說完又扭頭對董休說,“老董,你記一下,回頭讓楊綰再兼任河北至安西遷徙使,專負責河北士族的整體遷徙事宜,而且朕給予他臨機專斷之權,沿途州縣及大族若敢阻撓者,准許他先斬後奏!”
李適是懂王臣的,直接把遷徙事務上升到最高級別。
“再還有含嘉倉、回洛倉及太倉等的三千萬石存糧,也必須專糧專用。”王臣又道,“河北士族雖然同意遷徙,但是情緒並不是很穩定,這時候如果鬧出斷糧斷炊,很容易出現大規模的逃亡甚至於叛亂。”
“嗯,言之有理。”李適點頭道,“絕不能因小失大。”
一頓,李適又道:“老董,再記,三千萬石存糧不得挪作他用。”
“喏。”董休叉手應聲喏,又從內侍手中接過紙筆仔細的記好。
王臣鬆了一口氣,又寬慰李適道:“不過聖人也不用太過擔心,我會讓龜茲軍團的三個步營以及騎營在洛陽、長安、武威等地設立收容站,接應河北士族的同時,也兼顧監督,就算真鬧出逃亡或叛亂,也能及時阻止。”
“能不出事還是儘量別出事的好。”李適擺擺手,又道,“你不是常說,漢族人口是咱們大唐最寶貴的資源麼?對了,這次遷徙的河北士族具體有多少丁口?”
王臣道:“全部加起來兩百餘萬口,其中的壯丁數量大約爲七十萬。”
“兩百餘萬口麼?”李適幽幽說道,“也不知道走到安西時能剩多少。”
王臣道:“一個不死肯定是不可能的,但是隻要不斷糧,醫療能跟上,其中的絕大多數肯定能活着抵達安西。”
李適點點頭又問:“這兩百萬口你將如何安置?”
王臣道:“一半安置在伊麗,另一半安置在寧遠。”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