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安西銃

作者:我喝黑茶
水力鏜牀試車成功,王臣也很高興。

  不過心情高興之餘,王臣也同樣沒忘記還有正事要辦,當即將張厭九還有孫鐵爐等幾個老師傅召集到一起開會。

  “三件事,第一件,在庫車河上游多挖坎兒井,保證水力供給。”

  “只有庫車河的水力持續穩定,水力機械廠才能持續輸出動力。”

  “第二件,立即搭建機械車間,按我繪的圖樣,先把橫亙車間的大梁澆鑄出來,長度至少需要五丈長,每根大梁確保能帶動至少五臺鏜牀。”

  “這一來,四架水車就能帶動至少二十臺鏜牀。”

  “其餘四架水車用來帶動水錘,鍛打鐵板卷制槍管。”

  庫車河的流量一般,落差一般,帶動八架水車差不多就已經是極限。

  這八架水車的一半,用來帶動鏜牀鑽制槍管並對內壁進行打磨拋光,另外一半用來帶動水錘鍛打鐵板卷制槍管,這樣就能極大的提升效率。

  王臣已經做過估算,水力廠一年差不多可以生產出兩千根槍管。

  而且直接佔用的工匠不超千人,對安西用工不會造成太大影響,至少不會對大炮的生產造成任何影響,畢竟大炮的工藝流程已經十分成熟。

  還有就是,自從爐溫提升之後,直接用鐵水澆鑄大炮成爲可能,制約大炮產能的最大的瓶頸已經消失,產量一下就提上來。

  眼下武備城仍舊還在擴充產能的階段。

  完成之後,月產大炮將會達到兩百門。

  一個月兩百門大炮,一年兩千四百門,這個產能對安西軍或者大唐已經足夠用,王臣不打算繼續擴充,因爲沒必要無限制的堆量。

  大炮這樣的武重器,並不是越多越好。

  如果有多餘的產能,可以用來擴大燧發槍產能。

  大炮不能沒有,但是考慮到後勤負擔,數量只要夠用就可以了,但是燧發槍的數量卻是多多益善,最好給大唐的幾百萬府兵全配上燧發槍。

  所以,燧發槍的產能可以說上不封頂,多多益善。

  稍稍一頓,王臣又敲了一下桌子說道:“第三件事,保密工作!各個車間甚至於各道工序的工匠嚴禁互相串門,任何人員無故不得離開武備城!如果確實有事必須得離開,也必須得上報保密科派員隨行。”

  “互相監督的連坐制度也要儘快落實。”

  “確保不給任何外敵刺探機密的機會。”

  “我在這裏特別強調一下火藥試製車間的保密工作。”

  “火藥試製車間不僅要嚴格禁止一切閒雜人等靠近,即便是車間內部各道工序的工匠也不能無故靠近,試驗人員以及家屬更是嚴禁踏出武備城!”

  說到這裏,王臣忽然又扭頭問張厭九:“張老,火藥試製車間可有什麼新的進展?”

  “還真有。”聽王臣問起這個,張厭九立刻興奮起來,“經過將近一年的反覆嘗試,我們發現使用葡萄……”

  “等一下。”張厭九話音未落,就被王臣打斷,“行了,今天就先到這吧。”

  打發走了一衆不相關的老師傅,王臣這才問道:“張老,你現在可以說了。”

  “喏。”張厭九叉手應了一聲喏,又道,“經過一年嘗試,我們發現使用萄萄藤和細柳枝製作的火藥爆炸之後產生的殘渣最少,甚至於沒有,再就是,硝石、硫磺及木炭的配比以七十五、十、十五的份量配比威力最大!”

  “好!”王臣欣然點頭,隨即又道,“還有一事,燧發槍所使用的火藥顆粒,不能跟大炮的火藥比,擠出的篩網孔眼必須得減小,具體尺寸,比小米粒的尺寸略小就好。”

  關於黑火藥的顆粒大小與火器口徑的匹配數據,王臣是專門閱讀過文章的,基本上口徑在20mm以下的步槍子彈,黑火藥顆粒直徑以1mm左右最佳,口徑20mm以上的大炮炮彈所用的黑火藥,則以直徑2mm左右最佳。

  目前龜茲火藥廠產的黑火藥顆粒直徑就是2mm,只不過並不是圓卵形的,而是圓柱形的,長度約爲直徑的兩倍,即4mm左右。

  至於武備城即將生產的燧發槍的口徑,王臣選擇的是半寸,也即15.4mm。

  口徑越大,威力越大,這個道理只要是人都能懂,但是作爲一款步兵火器,並不是威力越大就越優秀,因爲還需要兼顧後勤保障以及便攜性。

  比如晚清時清軍所使用的擡槍,口徑大多在20mm到30mm之間,重量通常超過三十斤甚至六十斤,射擊時需兩人合力,一人用肩膀擡着,另一人瞄準射擊,像這樣的火器就不是王臣想要的,太過笨重,作戰效能太低。

  王臣甚至覺得十六世紀西班牙的穆什克特火繩槍都太笨重。

  王臣理想中的燧發槍,就是十八世紀英國龍蝦兵的燧發槍,長度約1.4米,連刺刀總重量大約四公斤,紙殼彈裝藥五十克,鉛丸重約三十克。

  從王臣手中接過圖樣,張厭九又問道:“殿下,此燧發槍該以何命名?”

  “名字啊,容我想想。”王臣沉吟了片刻之後說道,“就叫做安西銃吧。”

  華夏習慣於將小口徑火器稱爲銃,王臣還是決定沿用銃個名稱,叫安西銃。

  “安西銃?”張厭九點點頭又道,“殿下,小老會盡快搭建車間,加以試製。”

  王臣說道:“就按正常節奏試製吧,也不用太趕進度,以免忙中出錯走彎路。”

  時間的確是很充裕的,由於平定回紇只用了一年不到,所以留給吐蕃的時間還有足足四年多,根本不用急於一時。

  即便是年產兩千支銃,四年也能生產出八千支安西銃。

  而一旦燧發槍大批量的裝備軍隊,安西軍乃至於整個大唐的軍隊又將迎來一次革命性的編制以及戰術戰法的革新,至少後勤保障壓力將減輕許多。

  披掛幾十斤的甲冑,攜帶上百斤的裝備,將成爲歷史。

  今後的安西軍或者唐軍,除了一身棉甲,就是安西銃以及若干數量的紙殼彈,頂多再加手榴彈、寢具以及口糧,負重頂多三十來斤。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