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滅蕃之戰

作者:我喝黑茶
九曲之地,隴右軍大營。

  正值夜間,李晟正站在哨塔上觀望天象。

  不要誤會,不是諸葛亮的那種夜觀天象,而是故老相傳的那種夜觀天象,就是通過觀察月色以及月暈預測明天天氣。

  “月色清亮,明天多半是個難得的晴天。”李晟道,“就定在明日發兵吧!”

  安南副都護兼隴右節度留後白元光勸道:“大都護,是否遣飛騎與河西軍、朔方軍及山南軍約定一個確切發兵日期?”

  其餘諸將也紛紛出言附和。

  “是啊大帥,人多則勢衆哪。”

  “約定一個確切的出兵日期,便可以四路大軍齊出。”

  “四路大軍齊出,必可令蘇毗如及迷桑部之吐蕃守軍陷入首尾難顧之境地,要想擊破之也就會變得更加容易。”

  “不必多此一舉。”李晟卻搖了搖頭說道,“九曲之地距離星宿川、鬆州足有千里,而且道路還崎嶇難行,快馬來回至少也需要十餘日,再說了,去年聖人便與各鎮約定好了,今年三月下旬至四月上旬可自行擇日,就明日發兵!”

  見李晟決心已定,一衆部將也不再出聲反對。

  對這場即將爆發的滅蕃之戰,衆將頗有信心。

  ……

  有信心的不只是李晟還有隴右軍的一衆部將。

  遠在長安的李適,還有政事堂的一衆宰相同樣對這場滅蕃大戰充滿了必勝的信心。

  已經掛上“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頭銜的兵部尚書盧杞正指着屏風上的大唐全域輿圖向李適還有一衆同僚講解。

  “所謂獅子博免,亦盡全力。”

  “面對吐蕃這般的強盛大國,更需拼盡全力。”

  “此次滅蕃之戰,我大唐一共集結了安西軍、河西軍、朔方軍、隴右軍及山南軍等五路大軍,兵總力將近有三十萬人馬!”

  “其中安西軍四個輕裝軍團,合共五萬大軍。”

  “其中小勃律軍團、疏勒第一軍團及於闐第一軍團將前出象雄,安王則親率大勃律軍團偷渡羌塘道,直插邏些。”

  聽到這,大堂上立刻響起一片竊竊私語之聲。

  儘管早就知道了王臣的計劃,可是當這個計劃真的付諸實施時,政事堂的宰相們還是不免有些擔心,安王可是拄國之臣,萬萬不容有失!

  衆人中,或許只有李適對王臣有絕對的信心。

  “諸公大可不必爲安王擔心,安王生平從來就不打沒把握的仗,他既然敢率大勃律軍團偷渡羌塘道,就必定有十足信心。”李適擺了擺手,又轉頭對盧杞說,“你繼續。”

  盧杞叉手應了聲喏,又說道:“此外河西軍及朔方軍各三個軍團,七萬餘衆,將會從星宿川往北翻過悶摩黎山,經野馬驛(唐古拉山口),從正北直取邏些。”

  “隴右軍八個軍團,共十萬人,將從九曲之地往南翻過悶摩黎山,經由難磨(玉樹)從正東直插則拉崗(林芝),截斷吐蕃贊普南逃之路。”

  “至於山南軍的四個軍團五萬人,只負責牽制。”

  山南軍自從在大小金川受挫之後,大唐君臣就直接對他失去信心。

  所以這次五路合攻,大唐君臣也不再對崔寧抱有期待,重在參與。

  ……

  但是山南節度使崔寧顯然並不這麼認爲,他可不想混個重在參與。

  崔寧原名崔旰,出身博陵崔氏的衛州房,可以說是一個根正苗紅的世家子弟,但如果你以爲他是個不學無術的紈絝子弟那可就錯了。

  崔寧能得到嚴武賞識,就足以證明他也是有點東西的。

  總之,崔寧出身高貴,能力不俗,而且還在西川當了幾十年的兵,光是擔任西川節度使就已經將近有十年,說他是西川軍中釘子戶也是毫不爲過。

  事實上也的確是這樣,崔寧是唯一還沒有削除的割據藩鎮。

  河朔三鎮、淮西鎮和淄青鎮都已經平定,只有西川鎮還沒有解決。

  李適和王臣君臣當初之所以沒有動崔寧,甚至反而把八大節度使之一的山南節度使給了崔寧,主要是因爲西川地理位置獨特,一旦逼迫太急的話,崔寧搞不好直接帶着西川軍投了吐蕃,這樣的話整個西川直接就沒了,這後果可太嚴重了。

  不過,李適和王臣暫時沒動崔寧,並不意味着崔寧就沒有危機感。

  隨着大唐國勢逐漸恢復昔日氣象,崔甯越來越意識到,繼續走藩鎮割據老路已經是死路一條,他唯一的出路就是當一個忠臣。

  所以前次對吐蕃用兵,崔寧就十分積極。

  崔寧的本意是在平蕃之戰中搶一份大功,好將功贖罪。

  可偏偏事與願違,崔寧滿心想着在進攻吐蕃的大戰中搶一份頭功,結果卻在上次五路合攻之中吃了一個大虧,當時出兵的五大藩鎮,只有崔寧在大小金川吃了一個大敗仗,其餘四大藩鎮全部取得勝利,而且都是大勝。

  所以這次,崔寧就變得更加積極。

  但有些事,並不是積極性高就行。

  四川盆地與青藏高原的連接區域,去過川藏線的都知道有多難走。

  許多地方,站在山頂上可以說話,但是走到對面卻得走上好幾天,而且山中的道路各種崎嶇各種險峻,要是吐蕃軍派兵駐守,真的就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也正因爲這,十全老人的大軍纔會在大小金川喫那麼大虧。

  崔寧險然犯了十全老人同樣的錯。

  按理來說,崔寧不該犯這種錯誤,因爲他在西川多年,熟悉地形。

  所以唯一的解釋,就是崔寧急了,他急着想要搶頭功,爲此不惜讓羌兵送人頭,就是驅使山南軍中的羌兵向遍佈迷桑(阿壩)的吐蕃軍的城堡墩臺發起猛攻。

  羌兵剛開始時還十分配合,但是隨着傷亡數字的增加,心態逐漸開始發生變化,我們當初捨棄吐蕃投奔大唐,是爲了過上美好的生活,結果就這?

  於是在一天深夜,彌藥羌渠帥白對蓬帶兵襲擊了崔寧的中軍大營。

  崔寧猝不及防之下被叛亂的羌兵割了首級,四個軍團也折損大半,五萬大軍僅只剩下不足萬人倉皇逃回鬆州。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