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邏些軍團
然而殘酷的現實是,尚贊磨的下勇部主力被李晟的隴右軍困在拉里崗動彈不得,達札路恭的上勇部主力更是在象雄遭到段秀實的安西軍擊潰,唯一能從戰場上抽身而退的,就只有尚息東讚的中勇部主力。
尚息東贊是吐蕃僅次於尚結息、達札路恭之後的第三名將。
尚結息被王臣斬殺之後,尚息東贊就變成了吐蕃第二名將。
不過,尚息東贊之所以可以率中勇部的十萬主力從悉諾羅驛抽身而退,並不是因爲郭晞和曹令忠指揮失誤,也不是河西軍和朔方軍作戰不力,完全就是地形所致。
悉諾羅驛戰場所在位置,就是現在的唐古拉山口,海拔五千兩百多米,是全世界鐵路及公路到達的最高點。
這麼高的海拔,氧氣極其稀薄。
在這麼個地方,不要說是打仗,就是簡單走幾步路都會變得氣喘吁吁。
氧氣稀薄還在其次,主要是山口的天氣複雜多變,尤其經常下雨下雪,這就嚴重製約了河西軍及朔方軍的大炮,戰鬥就重新變回冷兵器拼殺。
河西軍和朔方軍雖然驍勇善戰,但是在高原上肯定沒有吐蕃兵更適應。
所以,即便吐蕃中勇部在唐古拉山口修築的墩臺沒那麼多,也不堅固,但是效果卻比信圖河谷以及怒江河谷的墩臺好得多,河西軍及朔方軍的六個軍團七萬多人,愣是被擋在唐古拉山口的北側不得寸進。
所以看到烽火之後,尚息東贊留下三萬軍隊堅守悉諾羅驛,他自己則率領中勇部的十萬主力大軍火速回師邏些。
吐蕃軍有三個勇部,分上中下。
上勇部的兵力大約爲二十萬人,中勇部大約十八萬人,下勇部的兵力最少,只有約十五萬人,加上四衛戍部以及通頰東岱,加起來將近六十萬人。
當然了,這六十萬主要是奴從,精兵也即桂勇只有十多萬。
那現在,上勇部的二十萬大軍,除了被困在山上的傑哇秋央的三萬人,以及分守在各處的五萬人外,達札路恭麾下十二萬人的主力機動兵團已遭擊潰,十幾萬潰兵正沿着信圖河谷朝東方漫山遍野的潰逃,段秀實親領的三個軍團正在追擊。
中勇部的十八萬人,其中五萬人留在防備南詔的前線,三萬人留在了悉諾羅驛,剩下十萬人組成的機動兵團跟着尚息東贊,正晝夜兼程回援邏些。
下勇部的十五萬人,包括通頰東岱的一萬人,五萬跟着尚綺心在西川,剩下十一萬人則被困在拉里崗動彈不得。
即是說,吐蕃將近六十萬大軍,有能力回援邏些的就只有尚息東讚的十萬人馬。
然而從悉諾羅驛(唐古拉山口)到邏些足有一千多裏,沿途又都是高海拔地區,即便是常年生活在高寒地區的吐蕃人吐蕃馬一樣走不快。
所以說,短時間內吐蕃君臣別指望會有援兵。
……
何況王臣壓根不怕,甚至還盼着吐蕃軍回援。
王臣真是一點不急,因爲局勢已經落入他的掌控之中。
當大勃律軍團順利的走出羌塘,吐蕃的滅亡就已經是板上釘釘,縱然雅拉香波山神降下神蹟也已經救不了吐蕃,在劫難逃。
所以攻破邏些之後,王臣並沒有第一時間進攻紅山宮。
而是將隨行的馮河清、姚汝能、狄遇仙等一衆文職召集到一起,準備善後事宜。
“三件事。”王臣一貫言簡意賅,沒有半句多餘的廢話,“其一,立即接管邏些城中的庫藏,清點所有錢糧財貲,連同截獲的牛羊牲畜,做好記錄。”
“喏!”度支使馮海清應了一聲喏,當即帶着轉身離開。
王臣又道:“第二樁,向附近蕃民宣講我們大唐的政策,從現在開始,他們就不再是貴族的奴隸,而是人格獨立平等的自耕農,然後按丁分田分農具及牛羊牲畜。”
“甚?分田分農具還要分牛羊牲畜?”狄遇仙愕然說道,“將士們能同意?”
裴典也道:“大都護,據在下的觀察,衛藏的耕地非常少,攻滅吐蕃後必定還要在邏些派駐一個軍團,按一卒兩百畝的標準根本就不夠,又哪有多餘的耕地分給蕃民?”
“不,耕地肯定夠的。”王臣擺手道,記憶中衛藏地區的耕地超過六百萬畝。
眼下處於隋唐溫暖期,衛藏地區即便開墾度不能跟後世比,五百萬畝肯定有。
吐蕃大概的人口分佈是衛藏地區約一百萬口,安多地區(青海包括河湟谷地)大約一百萬口,康區(西康省及雲南西北部)約一百萬口。
衛藏地區約一百萬口,壯丁數量大約三十萬。
刨去已經參軍的壯丁,最多還剩二十五萬丁。
按照一丁十畝的標準,兩百五十萬畝耕地就夠。
剩下的三百萬畝耕地,足夠負擔邏些軍團的府田。
但是邏些軍團的府兵除了耕地,還必須得有牧場,好處要給足。
“啥意思?”裴典道,“大都護是說,駐防吐蕃的府兵除了耕地,還有牧場?”
“對,每卒除了兩百畝耕地外,額外再加一千畝高山牧場。”王臣笑着說道,“否則,有誰會願意跑到雪域高原上安家落戶?”
越是條件艱苦的地方,待遇就越優厚,沒毛病。
所以中原的府兵只有每卒五十畝耕地,像安西、遼東的府兵就有兩百畝地,但是到了吐蕃、都播這樣的苦寒之地,除了每卒兩百畝耕地外,還要額外再加一千畝牧場,反正就是不能讓爲國戍邊的將士受窮。
稍稍一頓,王臣的目光又落在了姚汝能的身上。
“姚汝能,你敢不敢上紅山宮勸吐蕃君臣投降?”
“當然敢,上山勸降不過是小事一樁,有何不敢?”姚汝能真不怕。
“好。”王臣欣然點頭,又說道,“只要你能勸得吐蕃君臣下山投降,這次滅蕃之戰,你就是首功!”
“喏!”姚汝能叉手道,“在下這便上山。”
領了軍令,姚汝能當即便一個人上了紅山。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