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城下之盟
“你說什麼?”閣羅鳳難以置信的道,“犛牛江沿岸五百多個城堡墩臺全部被攻破,駐守在城堡墩臺中的兩萬多精兵也全軍覆滅?”
“是,就只逃回來不足千人。”前來報信的段儉魏道。
段儉魏是南詔國的第一名將,鮮于仲通還有李宓都是敗在段儉魏手下。
只不過這次,段儉魏也着實被李晟大軍的兵鋒給嚇着,五百多個墩臺或者城堡,兩萬多精銳戰兵,僅僅不到兩個月完了,太兇殘。
這兩萬軍隊,可是南詔最能打的精銳。
異牟尋也被這個結果嚇到了,再次向閣羅鳳提出投降。
“祖父,這還只是大唐的安南郡王李晟而已,只是大唐的隴右軍而已。”
“大唐的第一名將乃是王臣,最能打的精銳是安西軍,所以就算我們打敗李晟,打敗隴右軍也沒用,因爲就算打敗李晟和隴右軍,也會招來王臣還有他的安西軍,我們南詔國小兵寡,根本打不過大唐,打不過的!真的打不過的!”
“所以再打下去,只會讓南詔國的兒郎死絕!”
“祖父,祖父啊,莫非你要讓南詔流盡最後一滴血嗎?”
異牟尋以頭搶地,連連叩首:“當年祖父憤而起兵反唐,乃是不願讓南詔受辱,是爲了南詔兒郎的尊嚴而戰,所以南詔兒郎願意追隨你,然如今的大唐聖人卻是千古明君,政事堂的衆宰相也皆是名臣,所以他們不會再折辱南詔……”
“夠了!”閣羅鳳卻聽不進去,厲聲道,“再敢說投降,我就廢黜了你!”
閣羅鳳對悉心栽培的王長子鳳迦異是懷有特殊情感的,所以在鳳迦異病死之後,閣羅鳳毫不猶豫的立了鳳迦異的長子異牟尋爲世孫。
但是除了鳳迦異,閣羅鳳還有兩個兒子。
所以說,南詔王位並不是非異牟尋不可。
異牟尋見狀,並沒有繼續跟閣羅鳳爭吵,只是輕輕唱起了《歸師曲》。
《歸師曲》是鳳迦異和段儉魏在西洱河畔擊敗李宓所率唐軍之後所著,西洱河之戰雖然以南詔軍獲勝而告終,但是南詔軍也同樣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戰前跟隨鳳迦異和段儉魏出征的十萬南詔大軍,回去時只剩下一半。
鳳迦異有感,所以寫下了歸師曲。
“天徑雲開馬蹄揚,旌風捲虹霓。”
“角號海螺,聲震古道。”
“鐸鞘金鞍少年郎,盔插山茶獨一朵。”
……
“得勝歸喝迴歸酒,刀兵無情多愁人。”
“多少詔民沙場死,五萬寡婦淚淋淋!”
異牟尋是那種典型的世家子弟,自幼養尊處優,身上沒有像閣羅鳳那樣的草莽氣息,卻多了份貴族的嬌矜之氣,不過在唱歸師曲之時卻想起了他的父親鳳迦異,思念之情上頭,兩行清淚便立刻潸然而下。
看到異牟尋一邊輕唱《歸師曲》一邊淚落如雨,段儉魏也是長嘆息。
因爲段儉魏和鳳迦異全程參與了南詔與大唐的兩次大戰,尤其是與李宓大軍的大戰,直殺得西洱河邊屍橫遍野,血流成河。
其中既有大唐將士的遺骸與鮮血,更有南詔健兒的屍骨。
如果還有一線生機,段儉魏當然希望南詔能與大唐一戰,寧爲雞頭,不爲鳳尾,這個道理他段儉魏還是清楚的。
然而倘若是一場註定失敗的戰爭,真的還有必要繼續嗎?
其實閣羅鳳何嘗不清楚這個道理,只是作爲南詔國獨立建國之後的第一代國王,閣羅鳳身上的驕傲,還有身上肩負的血海深仇不允許他向大唐投降。
或者說得自私一點,整個南詔國誰都可以投降,唯獨他閣羅鳳不行!
“夠了,給我閉嘴,不要再唱了!只要我閣羅鳳還活着,南詔就絕對不會投降!”閣羅鳳拍案而起,剛準備訓斥異牟尋幾句,卻突然之間眼前一黑,昏厥在地。
“郎中,快叫郎中,快去叫郎中!”段儉魏急忙上前將閣羅鳳扶起。
然而異牟尋卻杵在原地毫無反應,只有耳畔迴盪着祖父憤怒的咆哮。
“只要我閣羅鳳還活着,南詔就絕對不會投降,絕對不會投降,投降,降……”
看着已經被段儉魏和近侍擡到臥榻上的閣羅鳳,異牟尋的眼神一點點的冷下來,爲了南詔,孫兒只能對不起祖父了。
……
第二天,李晟大軍剛剛逼近三賧,就得知一個極其驚人的消息。
“說甚?南詔王閣羅鳳已經死了?閣羅鳳之孫異牟尋已經嗣位?”李晟愕然道,“早不死,晚不死,偏偏在這時候突然身死?”
“元舅,別是被他的那個孫子異牟尋害死的吧?”王佖猜測道。
李晟其實是這麼懷疑的,因爲大唐在陽咀咩城安插了不少眼線,因而得以知道,閣羅鳳的身體很好,不至於在短時間內暴斃。
安南副都護魯陽問道:“大都護,是否要攻城?”
“不急。”李晟擺了擺手又說道,“再派人進城去勸勸異牟尋。”
“元舅,沒這必要吧。”王佖道,“閣羅鳳這老狗都不肯投降,異牟尋年輕氣盛就更加不可能投降,還是直接攻打三賧城吧!”
“未必!”李晟搖頭,“異牟尋未必就會學他的祖父頑抗到底。”
言未訖,親兵隊長李起就興沖沖來到李晟面前,叉手一揖稟道:“大都護,南詔王異牟尋遣使前來,此刻正在三裏之外求見。”
“異牟尋竟遣使前來?”李晟大喜道,“有請。”
不片刻,一員南詔武將昂然來到中軍,向李晟叉手一揖,唱道:“南詔國大將軍,段儉魏拜見大唐安南郡王殿下。”
“原來竟是段大將軍。”李晟肅手道,“請起。”
段儉魏直起身,又道:“殿下,我主情願重歸大唐轄下,只是有一樁要求,需仍舊以我主爲南詔王,並且由蒙氏世鎮南詔。”
李晟哈哈一笑反問道:“段大將軍可知曉城下之盟何意?”
段儉魏一臉憤然的道:“三賧只是南詔之邊城,且我南詔二十萬精銳仍在,所以此盟並非城下之盟,而是我主之主動歸降。”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