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祕密
沈長歲但笑不語,沈存庚實在忍不住低頭翻個白眼,一表三千里好不好。
不一刻,前面馬車停下,有一管家模樣的人行來,三人下了驢車,自是以沈長歲爲首。
那管家拱手:“沈表少爺,二少爺請您花廳一敘。”
沈長歲點點頭,示意庚哥拿了禮物。
嶽錦軒這才發現他們帶的東西只是兩個上寬下窄四方形的木盒樣式,上面的蓋子合的嚴嚴實實。
他有心提醒一下朋友禮盒交給他帶的小廝,於是稍稍撞了下他胳膊,可沈長歲回給他一個勿動的眼神。
管家見此也以爲沈長歲不太懂,於是笑道:“表少爺可將東西和車馬交由下僕看管,只需禮單即可。”
“此物,需得拿給彧表叔親看。”沈長歲只一句。
“這……”管家稍怔,自家大老爺有傷,基本都是二少爺代爲接待客人的。
沈長歲又是簡單一句:“帶路吧!”
其神情恬然,卻又透着一股不容質疑的意味,管家不由凝重兩分,側身爲他們帶路。
嶽錦軒眼裏的光閃啊閃,從來不知道自己同窗還有這氣勢,比自己還像個少爺。
他們穿過兩條夾巷,繞過幾個迴廊,就到了一座花廳……
……
這邊廂,完成牽線任務的林二牛又馱着侄子回來了,他很好奇:“長歲表叔咋突然要來拜訪大老爺了?”
沈小葉更好奇:“你在村裏也這樣稱呼林家老爺?”
“那不,得叫九叔祖十叔祖。”林二牛剛說完,他小侄子奶聲奶氣的說:“曾叔祖。”
沈小葉捏捏小傢伙的臉,道:“四舅只與外婆說了,具體我不清楚。
不過,還有個事找你和表嬸幫忙。”原以爲表嬸在家的。
“啥事說唄。”林二牛不再問上個問題。
沈小葉比比自己的馬面裙,又從斜挎包裏取出兩尺紅布,還有去年的一塊印着捲雲紋回紋漩渦等紋路的藍布,道:“這個都是我染的,我們村很多姑娘喜歡,拿布找我家染五文一尺,但別的村來染布就是六文一尺。
如果你收了布送來幫別人染,到時候我只收你五文。
你看,顏色和花形都還可以吧?藍布男孩也可以穿可以印上回紋衣襟等。”
“好看呀!小葉你可真行,我娘一直說兩個小不點身上穿的料子,是你家自制的。
什麼你收我五文的,六文都給你。”林二牛摸摸兩塊布,挺軟合的。
沈小葉說:“你的辛苦費不要不行,幫我們在五梨村宣揚宣揚,咋樣?
就算自家沒素色白布的,可以讓他們找表嬸織。”
“沒問題,不過你能給布染色,應該也可以給綿線絲線染吧?
這類活兒,接不接?”林二牛腦子轉的也快,他娘織花布的線,比白線貴好些。
沈小葉點頭:“當然接,本來還就說給表嬸染絲線的,但我還練的不熟,今年可以的。”
林二牛:“絲線你定個價,肯定也有活計。”
沈小葉想了下,道:“按三斤兩百四十文,主要是來回纏線也可費時費力。
三斤線重,差不多織布一匹的量。”
“嗯,反正願染的定願出這個錢。”林二牛會算帳,染一匹布二錢和染織出一匹布的三斤線,同樣價格,沒哪虧賺的比較。
他的小侄子,不知怎麼就扭入他懷裏,伸出小手往布上摸。
二牛的手瞬間抓住他小手:“爪子沒洗呢。”說着,抱起他到井邊洗手。
沈小葉挺羨慕他家這口井的,給搖籃裏的小女娃也抱過來道:“她身上出汗了,有熱水擦擦身嗎?”
“咦,二牛你家裏來客人了?”二牛還沒應,牆就有婦人經過好奇的看沈小葉。
二牛說道:“是的呢塗伯孃,九梨村我姑母的孫女。”
“沈家的呀,哎呦,我說穿的恁漂亮,原來是童生老爺家小閨女。”塗伯孃居然隔着牆感嘆起來。
沈小葉連忙把抱孩子轉身笑道:“可不敢當伯孃一聲老爺,只有中秀才後再考中舉人,才能稱一聲舉人老爺。
規矩在這兒放着,伯孃直接叫名字即可。”
這也是侯子當時口稱老爺認錯,舅舅不理他反而最後卸了他一條胳膊的原因。
在古代,逾制稱呼有時候會惹來大麻煩。
塗伯孃一怔,“還有這講究?”
沈小葉再次肯定:“有的。”
並移步到搖籃邊,把小女娃娃放了回去。
塗伯孃卻是不僅沒走,反而繞進院子裏說:“沈家小妞妞,伯孃能打聽下你這裙子哪裏做的嗎,真好看。”
“伯孃可以摸一下,這是用咱們自己織的粗棉布在我家染的花色,自家做的。”感覺有生意上門,沈小葉快速指指桌上的水碗,示意二牛端碗茶水過來。
她再拿了桌上的布頭遞給塗氏看,“您看,兩種顏色多種花型。”
“你們自己染的?”塗氏接過,聲音一驚一炸的,把個坐在搖籃裏小娃娃驚哭了。
沈小葉顧不上答她話,抱出孩子就拍着背“哦哦”的哄着。
塗氏對端來茶水的二牛不好意思的笑笑,還好小女娃娃被餵了口甜水不再哭。
她這才仔細看布,口裏贊着顏色好,花形好。
二牛接過侄子給沈小葉遞個眼色,讓她專心拉攏生意。
於是沈小葉細細給塗氏說起了自家染布,還兼做染線、收棉布的活計云云。
她沒有提到細麻布,是因爲對方一身的棉布衣料,且是那種染過色織就的布,顯得粗重暗沉不清爽。
而且,棉料取代麻衣布料將是以後的趨勢,隨着新朝的穩步發展,未來幾十年老百姓的生活基本還是向好而行,這是歷史規律。
當然,沈小葉不是跟外人議論這個,她只是讓塗氏看到她身上的細布小襖和裙子的亮點。
塗氏聽的心動不已,看看連連點頭,問出一句:“要是買你家一匹染好的本地細棉布,多少?”
“四丈的寬機布四錢二分,標布四錢。”沈小葉沒一下子說到低。
塗氏心裏想着四錢是四百文,布莊要四錢五分:“比布莊裏便宜四五十文,但好像我拿着白棉布去染,能更便宜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