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亂世當霸霸 完結+番外_316 作者:未知 他也想一醒來就能看到姜羽。 這日姜羽就在府裏陪着戚然明歇息,兩人彈彈琴,下下棋,聊聊天,聽姜羽說那些稀奇古怪的“見聞”,一日就在這樣平靜的時光中過去了。 翌日,姜羽和戚然明乘同一輛馬車上朝。 兩人到王宮外時,有不少官員也恰好到那兒。因此姜羽和戚然明攜手從馬車上下來的事,很多人都看見了。 衆人都知道,戚然明當初是經姜羽舉薦入朝,姜羽於戚然明有提攜之恩,這兩人關係好也正常。但前天夜裏接風宴上,這兩人先一步同時離去,今晨又同乘一輛馬車來,昨日兩人還同時稱病,沒有上朝。 這麼看起來,總有些不同尋常的意味。 而更不同尋常的,是兩人左手中指上佩戴的,一模一樣的玉指環。 素來像個冷麪閻王的戚將軍,在面對睢陽君時,脣邊竟一直噙着笑意。而一直對人彬彬有禮卻客氣疏離的睢陽君,對於戚將軍卻舉止親暱自然。兩人時不時低頭說笑着什麼。 衆人再一回想,發現往日兩人交往時,便已然透露出了蛛絲馬跡。 對此,就很難不讓人去猜測一些什麼了。 不過,兩人都着黑色玄端,戴委貌,肩並肩走在一起,兩個美男子,看起來倒也挺賞心悅目的。起碼那些宮女們都看直了眼。 因此二人這一露面,有關於兩人的傳言就立刻飛了出去。等姜羽與戚然明兩人一同走到金殿上時,那傳言已經在整個燕國王宮傳遍了。 姬春申坐於王座上,接受百官朝拜,清朗的嗓音朗聲道:“衆卿平身。” 百官徐徐起身。 姬春申看了看姜羽,先是問道:“聽聞昨日睢陽君病了,不知今日身子可好些了?” 姜羽答道:“回殿下,只是天氣轉冷,偶感風寒罷了,不礙事。” “如此便好,”姬春申道,“睢陽君是國之棟樑,看萬不能出任何差錯。” “謝殿下關心。” 關心完姜羽,姬春申又去關心戚然明,也問道:“戚將軍爲燕國在前線浴血奮戰,聽聞你受了傷,不知可否要緊?寡人派幾個太醫去你府上,爲你看看,如何?” 卻意外注意到戚然明的手上,也多了一隻玉指環,與姜羽的一模一樣。這怎麼看都像是定情信物,姬春申倒不知道姜羽竟然還好男風,心底有些喫驚,臉上便沒掩住,但很快又神色日常,收回視線。 只聽戚然明道:“回殿下,傷口已然結痂,不妨事,過些日子便痊癒了。” 姬春申道:“還是戚將軍常年習武,底子好,所以傷勢癒合得快。” 昨日韋伯勇上朝,已經慰問過了,便沒再囉嗦一遍。 而董嬰這地位則有些尷尬了。他也姓董,還是董熊的兒子,論理他是要被斬首的,但他又在此戰中立了大功,再斬首有點情理不容的意味。 因此,姬春申封戚然明爲司馬,掌軍事,封韋伯勇爲少司馬,是戚然明的副手,其後看着董嬰,便有些爲難,一時拿不定主意。姬春申不由得把目光投向了姜羽,姜羽卻沒有開口。 姬春申只好問百官道:“諸卿以爲,董嬰當如何處置?” 對於此,百官的看法也不同。有人認爲他應當和董氏其他人一起被處死,有些人又覺得董氏謀反時董嬰未在薊城,十二年前栽贓姜宣子的事更是沒有參與的,所以建議給董嬰一些封賞,也以顯示軍功爵位制不是說說而已。 兩方爭論不休。 最後夏宰夫站出來道:“臣以爲,無論是隻罰不賞,還是隻賞不罰,都不對。爲君者自當賞罰嚴明,因此老臣以爲,應當功過相抵,賞罰互相抵銷,不賞不罰。” 這個思路得到了更多人的認同。 姬春申又看了姜羽:拍板還得看姜羽。 只聽姜羽道:“臣以爲夏宰夫說得是,功過相抵,不賞不罰。” 得了姜羽的答覆,姬春申這才安心宣佈了對董嬰的處置,表彰了幾句他在此戰中的表現,便輕飄飄地揭過了。 這三人之後,姬春申又按照姜羽和戚然明昨日擬的摺子,對此戰中有功之人一一進行封賞。 而後便開始正式的早朝。 姜羽昨日沒有上朝,便錯過了不少的事情,因此起初大多隻是在聽,聽到後來纔會慢慢發表一些自己的見解。在論起治軍的問題時,又會問問戚然明的意見。 戚然明新官走馬上任,下了早朝,當日便跑去交接,正式成爲燕國司馬,掌燕國治軍一事。 這日除了燕國內部改革之事,南邊也傳來消息,楚國早已經撤了在宋國的軍隊,全心全意跟秦國打了。但是先前兩頭的損耗讓楚國有些不堪重負,因此在與秦國的交戰之中落了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