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期間,因左等右等,未等到使臣回覆,還得知你繼續進軍消息的高句麗王李祥終於對請降死心。】
【因此,他宣揚你的暴行,發動高句麗百姓,試圖對你進行騷擾,拖延你的進軍時間,讓他爲死守平壤城做準備。】
【你開始遭受到多股高句麗軍裹挾着百姓向你的軍隊發起進攻,後勤也遭受到了熟悉地形的高句麗百姓襲擊。】
【這極大的拖延了你的進軍速度。】
看到這,吳信也不得不承認。
屠殺還是會有影響的。
畢竟你一個也不放過,那人家也不會白白等死的。
再怎麼說一個偌大的國家,不管怎麼樣,終究還是有着不少不缺乏勇氣之人。
他們不畏懼強權。
他們不害怕死亡。
他們會爲了自己國家而戰。
爲了身後的家人而戰。
不過…
勇氣並不能當飯喫。
因爲在沒有一個強大的領導人,沒有一個能把他們擰成一股繩的指揮者的情況下。
過大的實力差距就是他們永遠無法越過的天險。
就好比一個小孩子拿着一把木棍威脅着一個拿着尖刀的強壯的成年人一般。
可笑至極。
因此,他們獻出自己生命,所做的一切終究不過螳臂當車罷了。
【昭武元年八月三日,你派遣的前鋒李敢先以八百騎橫擊自發抵抗的二十萬高句麗百姓,斬首五千餘,踩踏死者甚衆,大破之,餘者皆潰逃,其後小城告破】
【昭武元年八月五日,李飛率領萬人,先登陷陣,大破自發抵抗的高句麗百姓十萬餘,殲敵五萬,餘者伏誅,高句麗左右三城告破。】
【至此,你的戰略終於達成。】
【已經沒有任何的城池能在你進行戰事時的後方產生威脅。】
【唯一阻擋在你進軍平壤的路上的。】
【也只餘下烏骨城。】
【昭武元年八月十日,除卻佔領各地,維護後方所駐紮的軍兵外,你率領剩餘十二萬人兵臨烏骨城城下。】
【此時,在高句麗王李祥的號召下,已經有了超過三十萬的高句麗百姓匯聚於此。】
【他們背靠城池,與之前被你屠盡的高句麗軍兵一樣,試圖阻攔你。】
【他們在高句麗王庭所派遣來的監軍鼓舞下,吶喊着,高呼着—】
【“直至流盡最後一滴血,也決不能投降!”】
【“更不能向侵略者屈服!”】
“…”
嘖。
吳信冷笑一聲。
畢竟高句麗鼓勵百姓的這番言語在他看來實在是有些好笑。
明明是他們先行侵略的大周。
到頭來,自己這個來複仇的還變成了侵略者。
所以,還得是你們高句麗啊。
打仗是毫無反抗能力的。
顛倒黑白是世界第一的。
不過既然如此。
那就流盡最後一滴血吧。
讓我看看你們血液的顏色。
讓我看看你們的勇氣。
讓我看看你們薄弱的身軀能否承受的住我麾下軍兵的刀刃。
看着眼前浮現的消息,吳信面無表情的下達了進攻的指令。
【昭武元年八月十一日,你在稍作休整後,便毫不猶豫的對匯聚於城下的三十萬高句麗百姓發起了進攻。】
畫面一轉。
【曠野之上。】
【“轟轟轟—”】
【轟雷般的馬蹄聲在曠野上回蕩,大地彷彿也在馬蹄的踐踏下顫抖。】
【衣着單薄的高句麗百姓,緊緊的握住手中的兵刃,用着惶恐的望着正在朝他們席捲而來的大周甲騎。】
【他們根本不明白。】
【那甲騎身上森冷的盔甲,手上那反射着幽光的長槍,意味着什麼。】
【他們只是被哄騙者。】
【他們身後坐擁着江山和美人錦繡的上位者,只是需要他們來做炮灰,爲自己爭取時間。】
【他們不知道自己在哪。】
【他們不知道敵人有多少。】
【他們不知道他們要面對的到底是什麼。】
【更不知道這場殘酷的戰爭,只是因爲他們上面的野心而點燃的。】
【他們只知道…】
【依照着躲在後方監軍的命令,擋在前方。】
【“維持陣型!!”】
【“言退者斬!!!”】
【“啊啊啊啊!”】
【“殺!!”】
【看着離自己越發近的甲騎,他們恐懼的吶喊着,試圖爲自己壯膽,試圖讓自己獲得阻攔甲騎的力量。】
【然而,毫無作用。】
【周軍的高頭大馬,眨眼間就將面前本就混亂的軍陣踏破。】
【玄色的洪流就彷彿像一條長龍一般,瞬間用自己堅不可摧的龍爪把他們撕裂開來,無數高句麗百姓哀嚎倒地。】
【槍戟不能止,刀盾不能擋。】
【周軍甲騎口中謾罵着,用着冷森的刀刃驅趕着,慌不擇路、抱頭鼠竄的高句麗百姓。】
【高句麗百姓恐懼、迷茫、悲傷、憤怒…】
【直至—】
【絕望。】
【龐大的軍陣瞬間在潰逃百姓的衝擊下,散架。】
【一個又一個的高句麗百姓在周軍冰冷的刀刃下收割。】
【踐踏聲,呼喊聲,求饒聲,癲狂聲,在這片戰場上響徹。】
【鮮血把大地染的猩紅,支離破碎的屍骨就是周軍最好的養料。】
【在這種毫無壓力的戰場上,他們愈發瘋狂的殺戮着,宣泄着心中的仇恨,發泄着心中的壓力。】
【在他們心裏,對面是人嗎?】
【也許是,也許不是。】
【可這個問題,在癲狂的殺戮下誰在乎呢?】
【因此,在周軍眼裏。】
【他們跟之前所屠殺的百姓,所屠殺的高句麗軍兵沒什麼兩樣。】
【皆爲數十萬地獄中的一員。】
畫面結束。
【昭武元年八月二十日,你大破三十萬匯聚於烏骨城下的高句麗百姓。】
【其後,烏骨城告破。】
【任何俘虜,不管身份高低,年齡老幼,皆被你屠戮殆盡。】
【整整三十二萬餘人躺在曠野上,只能一動不動。】
【史稱:十方煉獄】
…
…
【弱小,就是原罪。】
【無需憐憫,無需自責。】
【血債血償,天經地義。】
【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取自—帝王本紀】
【周武帝吳信—】
:https://www.biziqu.cc。:https://m.biziq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