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繼承青衣藥王
結果老頭突然睜開了眼睛,疲憊卻又滿含怒氣的說道,“誰死了,你才死了呢!老夫我只是累了,想眯一覺!還有,別一口一個老頭叫,太沒禮貌了。不懂得尊師重道嗎?喊我師父!”
老頭這突然復活嚇了我一跳,愣了半天,勉強喊了一句,“師父,您把話說清楚再睡啊。”
結果師父就這麼睡着了,甚至開始打呼嚕了。我也是無奈,又不好真的吵醒他,看了看左右,找了個被子給他蓋上。而自己則開始消化剛纔得到的信息。
之前師父說的那些話,其實信息量挺大的。首先,他自稱愛新覺羅·載灝。聽姓氏,他應該是滿清皇族啊。但是滿清皇族裏面有沒有這麼個叫載灝的我就不知道了。
我本來想上網百度一下,結果師父房子裏連臺電腦都沒有。我想用自己的手機查,說來很諷刺,裝着重要線索的U盤都壞了,手機卻沒事。可惜按了幾下才發現,早就沒電了。
不過翻找屋子的時候,我倒是把師父的身份證翻出來了。一看竟然還是第一代身份證,姓名那載灝,民族滿族。生日1875年6月7日!
我靠!
從這個身份證來看,他還真活了125歲!
而且我以前就瞭解過,辛亥革命之後,滿清貴族的姓氏都改成姓那了。而且再看看他後面那個名字,載灝!
歷史上皇室起名字都會有一個族譜,其中子孫的名字從第一代往後數,往往會連成一首詩。
比如朱明皇朝,朱元璋給他封王的子侄各自訂了一份二十字的輩分表,其中太子一脈就是允文遵祖訓,欽武大君勝,順道宜逢吉,師良善用晟;燕王一脈是高瞻祁見佑,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簡靖迪先猷。
後來燕王奪權上位,日後的皇帝族譜就用燕王的來。其中末代皇帝朱由檢的由就是來自於此。
同樣,滿清也繼承了這個習慣,愛新覺羅家族原本並無按照輩分命名的習慣,康熙朝纔開始採用漢人按輩分取名的方法。康熙二十年,康熙子輩用“胤”字,如雍正的名字爲胤禛,孫輩用“弘”字,曾孫輩用“永”字。
乾隆時,又根據他作的一首詩中的“永綿亦載奉慈娛”一句,因其首字爲“永”,遂取了其後的“綿亦載”,接續在“胤弘永”之後,成了六個字。道光時添了“溥”、“毓”、“恆”、“啓”,咸豐時添“燾”、“闓”、“增”、“祺”。
其中真·末代皇帝光緒的名字就叫愛新覺羅·載湉。
這麼說來,師父還是跟光緒統一字輩的!
這個發現讓我震驚不已,身邊躺着的那個可能是活化石,老怪物啊。
當然,這一切的其實也都是我猜出來的,沒有直接證據。或許都是這老頭清宮戲看多了,自己編出來的呢。
就這樣,我在不安中等待了整整一夜,第二天師父才緩緩睜開了眼睛。看到我仍舊瞪着個黑眼圈,嘿嘿笑道,“小子,一晚上沒睡。”
“您這挖坑也不填,我實在是睡不着啊。”我苦笑着說道,“師父,現在可以跟我說清楚了吧。”
“嗯,是應該說清楚啊。我時日無多了,不趁着現在把話都說清楚,恐怕以後就沒機會了。”師父嘆了口氣說道,“我本名愛新覺羅·載灝。本是滿清貴族,八旗子弟。輩分上,我是當年光緒爺的六弟呢。”
雖然早有猜測,不過聽了師父親口說,我內心仍舊是一番波瀾。
“可惜啊,我沒生在好時候。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滿清朝廷就快不行了。洋人總是來打我們,後來連我們自己的老百姓也來造反。”師父說着,開始以他的視角回憶自己的一生,“再後來,就是辛亥之亂了。我們這些八旗子弟,全都被打成了普通老百姓。甚至會被其他漢人老百姓發泄似的毆打報復。”
“當時我的家小都遭了難,唯獨我一個人活了下去。”師父說着長長地嘆了口氣,“多虧後來,我有了一番奇遇,認識了我的師父青衣藥王韓善誠。當時的情況跟咱倆現在差不多,我師父也是遲暮之年,只教了我幾年便駕鶴西去了。臨走前沒叮嚀別的,只是囑咐我要把香火傳下去。青衣藥王一脈,在他這沒斷,到了我這裏也不能斷。可惜傳人哪裏是那麼好找的啊,我苦苦尋找多年,吊着這麼一口氣沒死,就是因爲我沒找到合適的傳人,放不下啊。”
“師——父,你找了這麼多年都沒找到,...-->>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