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小師妹
姜喜的父親是一位在清國直隸地區頗有名氣的醫生,姜喜自幼在父親的診所幫忙,耳濡目染下,學得一身好醫術。
在清帝國,即便擁有一身好醫術,女性也沒有資格行醫,只能嫁人生子,泯然衆人。
姜喜的父親只有姜喜這一個女兒,本來想着招個上門女婿,將一身所學交給他。
可前年姜喜的父親意外去世,診所被迫關張,姜喜遂與丈夫帶着兩個孩子在去年春天加入俄羅斯國籍,定居海參崴。
去年冬天,姜喜所在的福莊,一位農夫突發疾病,危在旦夕。
姜喜施以鍼灸,三針下去,農夫轉危爲安,姜喜遂被調入海參崴醫院,成爲海參崴第一位華裔醫生。
在達莉亞的安排下,姜喜在聖誕節前給她的兩位師兄去信,邀請他們來海參崴醫院進行醫術交流,所有費用海參崴醫院全部報銷。
姜喜的兩位師兄,因爲出師較早,都已經是名動一方的名醫。
大師兄上有老母,下有妻兒,無法遠行。
二師兄姜海洋是姜喜的堂兄,對姜喜還是比較信任的,新年過後,姜海洋孤身一人來到海參崴。
姜海洋來海參崴的目的,除了看望姜喜之外,還希望能帶姜喜返回直隸,讓姜喜去自己的診所幫忙。
姜海洋知道姜喜的醫術不在自己之下,只是因爲女兒身,才無法行醫。
姜喜用醫院的馬車將姜海洋接到海參崴醫院,看着面前高大恢弘的二層大理石建築,姜海洋驚疑不定。
這——
這是醫院?
在清帝國,恐怕王府也沒有這麼氣派。
姜海洋在清帝國,還真曾經去過王府行醫,所以對王府也並不陌生。
海參崴醫院也是誇張的巴洛克風格,主塔樓高度超過40米,比清帝國的太和殿都高。
主樓是醫院的辦公樓,進門之後是寬敞的大廳,正在前臺值班的護士看到姜喜之後,親熱的用漢語和姜喜打招呼。
“姜醫生,下午好。”
前臺值班護士是身高超過一米七的金髮碧眼毛妹,姜海洋都沒敢正眼看,可沒想到毛妹一開口確實字正腔圓的漢語,姜海洋就傻了眼。
“卓婭只會這一句漢語,還是我教的。”姜喜脫掉身上的貂皮大衣,裏面是同樣厚實保暖的羊毛制服。
看着姜喜腳上的長筒皮靴,姜海洋感覺有點眼暈。
一定是因爲暖氣開太足的緣故,絕對不是因爲姜喜的靴子太亮。
“師妹,你在這裏是醫生?”姜海洋還不知道姜喜的身份。
姜喜現在身上的職務可多了,不僅是海參崴醫院的醫生,同時還是海參崴衛生協會的委員,以及正在籌建的海參崴醫學院的教授。
“對,在海參崴——在符拉迪沃斯託克,女人也可以行醫。”姜喜領着姜海洋上二樓,走進自己的辦公室,一羣學生呼啦啦圍上來。
這些學生有男有女,有華人也有俄羅斯人,他們都是醫院精心挑選出來的好苗子,由姜喜負責指導。
身材高大的魯涅夫是姜喜的大徒弟,他主動迎上來接姜喜手裏的貂皮大衣,把姜海洋嚇一跳。
“你,你幹什麼?”姜海洋鼓足勇氣。
“師兄,魯涅夫是我的學生。”姜喜很自然的把大衣遞給魯涅夫,魯涅夫一路小跑掛到門後的衣架上。
沙金主動爲姜喜泡茶,文德爾爲姜喜拿來毛巾,莉娜主動和姜海洋打招呼,用的同樣是漢語。
“師伯,伱好——”
姜海洋不知道該怎麼回答,用無助的眼神看姜喜。
王府裏的福晉,也就這待遇。
“不用管他們,他們都是我的學生,只會一兩句簡單的打招呼,我平時和他們說話都得靠翻譯。”姜喜已經習慣了學生們的周到服務。
姜喜的辦公室很大,足足30平米,除了辦公桌和文件櫃之外,還有一套用於接待客人的沙發。
姜喜剛從外面回來,鞋子上有點髒。
看到來自巴爾幹的手工地毯,姜海洋根本不敢落腳。
這要是弄髒了,把姜海洋賣了也賠不起。
姜海洋在王府裏都沒見過。
“這所醫院有125間病房,200名工作人員,但是隻有四名醫生——”姜喜的表情不自覺就帶了不屑,由內而外散發着自信:“——那幾個醫生的水平,在咱們那兒,連獸醫都不如。”
“這咋可能——”姜海洋不大相信,堂堂俄羅斯帝國,難道連個醫生都沒有?
有,但是海參崴沒有。
就連聖彼得堡,真正合格的醫生也沒幾個。
至於醫術嘛——
脫臼這種中醫隨手就能給接上的小毛病,放在俄羅斯帝國得進行外科手術。
中醫的話,醫生如果心善,連診費都不用付。
如果是小孩子脫臼,沒準還能混塊糖呢。
“那他們好意思收錢嗎?”姜海洋三觀被徹底顛覆。
在清帝國獸醫如果給人看病,是要捱打的。
“收不收是醫院的事,不過就他們這種在咱們那兒連學徒都不如的醫術,每年卻可以掙至少500兩銀子。”姜喜的話把姜海洋嚇一跳。
“500兩?”姜海洋難以置信。
姜海洋的診所,刨去支出,十年差不多能掙500兩。
去王府看病出診費雖然給的高,可是王府福晉也不會經常生病,大多數病人還是沒錢的窮人,姜海洋很多時候不僅掙不到錢,還得倒貼。
都是鄉里鄉親的,總不能見死不救。
“這醫院是傻子不成?”姜海洋懷疑姜喜是中了邪。
“別亂說,海參崴醫院是尤里耶夫斯卡婭公主的產業,人家就不圖賺錢。”姜喜提醒姜海洋,沒錯,海參崴就是人傻錢多。
“那難怪——”姜海洋半信半疑。
既然是公主,那沒準是真的——
可公主的錢也不是大風颳來的啊!
“姜醫生,機械廠送來一名病號,搬東西的時候不小心砸斷了腿。”翻譯周雲就是在機械廠學會的俄語。
姜喜馬上起身往門外跑,跑到門口才想起還有客人。
“走吧師兄,你也露一手。”
按照西方的醫術分類,姜海洋除了產科,什麼都會。
尤善骨科。
中醫也做外科手術的,華佗刮骨療毒的故事廣爲人知,唐代出土的文物中,就已經有鑷子,剪刀等常見的手術器械,大汶口文化發掘的標本,發現有開顱手術的痕跡。
大汶口距今約5000年。
和中醫相比,海參崴醫院也有領先的地方。
姜海洋進手術室之前,姜喜帶姜海洋換衣服消毒。
“不用這麼麻煩吧?”姜海洋對細菌和病毒沒研究。
“一定要的,這是尤里耶夫斯基超級公爵特別強調的,手術之前一定要嚴格消毒,預防傷口感染,術後護理也要注意傷口清潔,海參崴醫院正在總結這方面的經驗。”姜喜很瞭解情況,因爲這個工作也是她負責的。
姜海洋確實有一手,兩個小時後,手術完成。
姜喜安排護士將病人送進病房,帶姜海洋去喫飯。
醫院有餐廳,姜喜身爲醫生也要繳費,一個月一盧布。
“一兩銀子也太貴了!”姜海洋估計認爲一個月只吃一頓飯。
姜喜不解釋,喫完就知道了。
餐廳提供的飯菜很豐富,姜喜點了四個菜,還爲姜海洋要了一瓶香檳酒,這讓姜海洋頗爲不好意思。
這樣的話,一兩銀子還是值得的。
四個菜是兩葷兩素,土豆燉牛肉必不可少,一條清燉大馬哈魚就足夠姜海洋和姜喜吃了,兩個素菜分別是土豆絲和紅燒土豆。
沒辦法,海參崴這地方,就這玩意兒多。
姜海洋算算價錢,覺得一兩銀子可能不太夠。
“肯定不夠啊,這瓶香檳酒要是在聖彼得堡,要賣15兩銀子呢——”姜喜的話,把姜海洋嚇得手都開始哆嗦了。
尼瑪一瓶15兩銀子,那這一口要多少?
這——這特麼也太黑了吧!
難怪醫生一年能掙500兩呢,掙少了根本就不夠花。
“不過在咱們這兒便宜,一瓶只賣5兩銀子,這個價格只有醫生纔有資格享受,病人家屬來買就是原價。”姜喜的話讓姜海洋稍稍舒服了點。
姜喜說話的時候,筷子在土豆燉牛肉裏扒拉。
扒拉了半天,也沒有找到牛腩,於是姜喜就一塊都沒夾。
這也就跟師兄在一起,姜喜纔會這麼隨便。
對外人的時候,姜喜要多端莊就有多端莊,要多守規矩就有多守規矩。
“身體不舒服嗎?”姜海洋不知道姜喜爲什麼不喫牛肉。
牛肉可是好東西,在清帝國尋常人家過年都喫不到。
但是看姜喜的樣子,似乎很嫌棄。
“沒有,只是不想喫,醫院的廚師技術有問題,牛肉燉的難喫死了——”姜喜讓姜海洋刮目相看,行啊小師妹,現在都開始嫌棄牛肉了。
姜海洋不嫌棄,滿滿撈了一大碗,先把肚子填飽再說。
剛纔的手術,姜海洋出了不少力,這會兒急需補充營養。
“慢點喫,遲早會喫煩的——”姜喜看着姜海洋,彷彿看到半年前的自己。
“煩?嘿嘿,到下輩子都喫不煩,撐死我算了!”姜海洋嘴裏塞滿牛肉,連香檳都顧不上喝。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