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警告
喬治也不是訛詐,東印度公司買下砂拉越之後,就開始對古晉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造,這筆費用預計一共需要1000萬英鎊。
雖然改造計劃纔剛剛開始,而且長達10年之久,喬治總不能讓自己的手下喫虧。
格雷現在學聰明瞭,他就是個傳話的,完全不跟喬治擡槓。
亞洲艦隊的軍艦在古晉外海待了不到12小時,掉頭去了海峽殖民地。
西摩爾就是做做樣子而已,真打的話,西摩爾真不敢。
英國現在不說遍地狼煙,也是到處漏風。
喬治可是有前科的。
謝爾蓋在俄語中的意思是守護者、衛士。
所以喬治都不知道,米哈伊爾給馬爾科的,全部都是最新式的設備。
於是喬治就給米哈伊爾打電話,讓米哈伊爾看着辦。
聖彼得堡貴族每年冬天都要去法國,或者克里米亞度假。
生逢亂世,軍隊建設依然是重中之重,亞齊蘇丹國的陸軍有10萬人,海軍是西伯利亞艦隊的附庸,基本爲0,。
阿穆爾的工業也是從小作坊開始,一步步壯大到今天這個程度。
喬治自己經歷過發展阿穆爾的痛苦,自然能理解馬爾科和穆薩耶夫的心情。
這些島嶼的共同點是面積雖然不大,但是風景優美,交通便利,而且人跡罕至,很適合私人度假。
“有,但不夠——”
對於這個構想,伊萬諾夫和安東諾夫表示熱烈歡迎。
馬爾科不急。
東印度的人口不少。
想安安穩穩當島主,安全就不得不考慮。
喬治印象裏,東印度的人口應該是挺多的。
同時也更理解落後就要捱打這個硬道理。
東印度號稱萬島之國,島嶼有的是。
俄羅斯帝國同樣要撤出關東。
鐵礦的儲量雖然不太豐富,可大冶和關東的鐵砂賣給誰不是賣啊,東印度要求也不高,自己能造不求人就行。
海參崴貴族也有類似需求。
馬爾科其實也不知道該如何發展工業。
“我們帶來了很多樣本,請海參崴大學幫忙檢測,如果有值得開發的礦藏,就從印度僱人開挖——”
馬爾科很懂事,去找米哈伊爾的時候,主動帶上一份東印度島嶼的資料。
黑火藥那玩意兒有什麼好的,海參崴已經徹底淘汰,根本沒有相關設備。
隨着西伯利亞艦隊的實力逐漸增強,東印度的海軍也遲早要步入正軌,椰城造船廠擴建工作已經開始實施,隨之鋪開的是各地基礎工業。
馬爾科也不要最先進的設備,海參崴一直在進行設備升級,有些海參崴淘汰不要的裝備,轉手到賣給東印度,變廢爲寶的同時,多少還能賺一筆呢。
喬治只能感嘆,馬爾科現在已經充分了解到勤儉持家的本質。
不過有海參崴的珠玉在前,抄作業總會吧。
東印度有銅礦,儲量還很豐富,子彈炮彈什麼的根本不是問題。
馬爾科野心大,正在謀劃東印度和亞齊蘇丹國和合並,徹底消除隱患。
亞齊蘇丹國和東印度,之前都是單一殖民地經濟。
其他國家侵入清帝國都忙着搶東西呢,唯獨俄羅斯帝國不聲不響拿下關東。
相對於這麼大的面積來說,1.2萬俄羅斯人太少了,根本不足以覆蓋整個東印度。
亞齊蘇丹國雖然有,原料都要從阿穆爾進口。
阿穆爾和東印度雖然是一家,中間畢竟隔着4000公里呢,而且航道還面臨嚴重的潛在威脅,所以東印度必須擁有基本的工業能力,這樣才能長治久安。
這其實不是馬爾科的功勞,而是源於金永駿和姜國賢的報告。
穆薩耶夫比較倒黴,去年夏天的演習中意外墜馬,全身多處骨折,住了9個月的院,還是留下後遺症,不得不退役。
高麗的人口雖然也不少,平均壽命並不高,青壯年的數量更少,被阿穆爾摁着連年吸血,已經快要撐不住了。
東印度已經成爲喬治的私人領地,還有什麼事比買個島嶼當島主更具誘惑力呢?
尤以英國和日本的態度最爲堅決。
穆薩耶夫不擅長民政,他在椰城只待了不到半個月,就和馬爾科回到阿穆爾,希望喬治批准東印度成立兵工廠。
想想尼古拉剛繼位的時候,俄羅斯帝國有多小心翼翼,就知道英國現在面臨的處境。
喬治抓住這個稍縱即逝的機會統一加裏曼丹島,堪稱時間管理大師。
和當初的海參崴相比,東印度優勢巨大,坐船從東印度到海參崴只需要10天。
在吞併渤泥之後,東印度的面積已經超過210萬平方公里。
可是架不住攤子鋪開太大,種植園和礦山都是勞動密集型行業,就東印度那點人,全部扔進種植園和礦山都不夠用。
1月22號,維多利亞女王在英國懷特島去世,享年82歲。
20年後,馬爾科和穆薩耶夫他們這代人差不多都該退休了,相信後人的智慧。
馬爾科也不是貪,勞動力不管到什麼時候都不夠用。
萬一把喬治逼急了,喬治派人去德蘭士瓦摻和一手,這個責任誰來承擔?
給東印度十年,馬爾科敢在南洋橫着走。
喬治也是真會挑時間。
東印度的基礎還是不錯的,動力煤的儲量比阿穆爾更豐富,汶島的錫礦出口量世界第一,棕櫚油和天然橡膠的產量也排名世界前列,加裏曼丹還發現了油田,結合東印度的地理氣候環境,東印度其實比阿穆爾更適合發展工業。
維多利亞女王在位時間長達64年,被譽爲歐洲祖母,對整個歐洲都有着深遠影響。
到了東印度這裏,印度就成爲最佳選擇。
戰爭的具體賠償額還沒有確定呢,聯軍就決定分批撤離清帝國。
這批官兵一共565人,連帶他們的家屬,總人數高達3000人,服役期間職務最高的,是符拉迪沃斯託克騎兵團副團長穆薩耶夫中校。
李沙也沒有意見,東印度和亞齊合併後,李沙依然是亞齊蘇丹,地位和渤泥蘇丹相同。
東印度沒有兵工廠。
這怎麼能行呢,如果不建立完善的產業鏈,那萬一航道被人封鎖,和現在的德蘭士瓦一樣對外聯繫完全斷絕怎麼辦?
喬治安慰穆薩耶夫彆着急,東印度現在連礦還沒有挖明白呢,現在就發展軍工實在是早了點。
現在東印度已經成爲阿穆爾的後花園,喬治肯定要加大對東印度的建設力度。
這不僅是清帝國的要求,同時也是其他所有國家的要求。
有了阿穆爾的經驗,東印度的建設按部就班,首先開工的是發電廠和水泥廠,有了這兩樣,纔有資格說其他。
除非必要,金永駿和姜國賢不會向尤里耶夫宮越級彙報,這是最基本的尊重。
這幾年其實每年都有退役官兵來到東印度工作,來東印度定居的阿穆爾人也不少,去年年底亞齊蘇丹國統計,在亞齊生活的俄羅斯人已經超過1.2萬。
到時候小日本——
馬爾科很高興,這批退役官兵可以說是文武雙修,不僅軍事素質過硬,而且通曉俄語和漢語,部分人還會英語,他們將被分配往東印度各地,成爲喬治最忠誠的謝爾蓋。
哼哼,就你叫聯合王國啊!
喬治確實顧不上東印度,隨着聯軍和清帝國簽訂停戰協約,俄羅斯帝國再次受到各國關注。
來到東印度之後,穆薩耶夫以少將銜,擔任東印度軍事顧問團團長。
尼古拉的姨夫愛德華七世剛剛即位,加冕典禮要到明年才舉行,女王在世的時候,他因爲行爲不檢點長期被閒置,女王一直不許他掌管有關實際朝政的任何事務,所以他還沒有真正掌控整個帝國。
阿穆爾當年挖空心思從清帝國移民。
“東印度沒人了嗎?”
至於如何僱傭,這就不用喬治費心了,英國和荷蘭都有產業鏈的。
金永駿和姜國賢比馬爾科更理解工業對於經濟的促進作用。
有了鋼鐵,有了火藥——
日本現在和俄羅斯的關係逐漸惡化,阿穆爾從日本僱工越來越難,東印度更無可能,只能從印度僱傭勞動力。
現在無線電報已經出現,通訊比之前更方便。
阿穆爾的清帝國移民要麼在種地,要麼在工廠,挖礦的是高麗人和日本人。
不過這也沒關係,東印度的面積太大了,各地民政管、稅務官、治安官,以及駐軍軍官有無數缺口,椰城作爲亞齊蘇丹國的首都,很多部門只有部門領導是俄羅斯人,副部長都是臨時工,至少20年內,這個問題不會出現。
由於東印度並不是一個國家,所以連個儀式都沒有,東印度和亞齊就合二爲一,逐步恢復職能。
4月中,阿穆爾軍區一批新的退役官兵抵達東印度。
有和沒有完全是兩碼事,這是喬治教給他們的道理。
正常情況下,阿穆爾軍區每年要退役5000人左右,接下來抵達東印度的退役官兵會越來越多,理論上遲早有一天,東印度會因爲安置這些退伍官兵而頭疼。
西摩爾甚至喊出,如果俄羅斯帝國不退出關東,聯軍就將向俄羅斯帝國宣戰。
小尼古拉這時候纔想起喬治的警告。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