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鳳眼,打卡,耐心
他的雙手並未攥緊,頗爲隨意地輕捏成拳,以肘發力,似是推搡,而非下砸地送出拳頭,敲擊盧安抱頭雙手工,肘臂掄直,沿中線快速打出。在一拳打進貼合對手的同時,另一拳效仿前者,已是迫不及待地跟上,形成左右連環交替不斷的寸拳之勢。
砰砰砰!
拳拳到肉,聲聲作響!
連環拳落,無人知曉成連運用連環擊打的同時,雙手中指指勾詭異突出,擬爲拳眼,貫徹毒辣暗勁!
鳳眼拳型讓普通人來用,可能沒多少實際意義,手上沒有足夠力道,一切都是虛的。
可成連哪裏是普通人啊!
我這一拳高達幾十年的功力你接的住麼?
反正算上前世今生,還有加點,說幾十年功力也完全不爲過!
小肌肉帶動大肌肉的高強度爆發力,使得他的上身肌肉激烈凸起,飽滿厚實,在聚光燈照耀之下反射瑩瑩濁光。
連環拳愈發加速,快到幾乎模糊了殘影,看得觀衆熱血沸騰。
兩名解說其中之一興致盎然,迅速播報道:“這是什麼打法?通過快速疊加拳頭,使對手失去再戰能力。我從來沒有見過哪名選手在比賽中這麼打拳,只能說真不愧是神奇的華人小子。
“老師,你認得這門招數嗎?”
另一名解說卻是保持緘默,演說廳內的他眉頭緊鎖,神遊太虛,好像是想起了什麼,又沒完全想明白,閉口不言。
八角籠中。
盧安在地上掙扎扭動,一副不堪其擾的模樣。
怪就怪在成連打拳痛歸痛,可是力道無法真正深入到臉部要害。盧安光是喫痛,遠遠未到被TKO的程度。
而且由於攻擊姿勢迥異,裁判在旁邊猶猶豫豫,權衡利弊,還是判定盧安沒有失去戰鬥能力,不能以TKO爲名叫停比賽。
光是看着兇猛了!
實際上這動作根本一點都不規範與科學,更多的只是視覺效果誇張。
無論是發力方式,還是體位壓制,均沒有對盧安形成特別有效的降服。
成連甚至都沒有選擇先壓制再砸拳,猶如最初目的便是使用此般連環拳,對盧安面子上的羞辱,要蓋過肉身的傷害太多!
他從嗓眼擠出憤怒吼叫,隨着低喝聲起,盧安撐起防守雙腿啪得下砸,拍在臺面,雙側小臂貼地撐力,欲要頂開成連站起來!
未曾想。
他還沒有來得及起身撞到成連的腿部。
成連拍拍手,自己收了圈,一個輕飄地撤腿轉身,馬步平起迴歸直立,旋轉一週後……
收拳動作,接了一小段恰恰舞。
赫然然是他出圈視頻裏的那支。
鐵籠中的一套動作行雲流水。
鐵籠外的歡呼吶喊響聚如雷。
許多側面孔的觀衆在此之前認識成連,就是靠那一系列的魔性魔改視頻。
他們本就在期待着今天是否能夠看到成年再次上演“戰鬥結算畫面”。
好傢伙!
還沒到結算時刻,就已經看到了?
這要是等比賽打贏了,他不知道成連會整出什麼新的慶祝方式呢!
觀衆與解說看着樂乎,
大概誰也不會猜到,成連使用所謂“日字衝拳”,其實是爲了刷任務!
【詠春拳(已使用)】系統要求把所有的格鬥流派都表演一番,成連若是既想完成任務拿獎勵,又取得圓滿勝利,自然不能把三項短板留到最後。
這些實戰領域並不太科學的虛浮路子……就放在表演賽第一回合開頭,找準時機打卡下班。
無論如何,他的核心底子還是踢拳。
創造出這些打卡良機,終究也得倚仗踢拳完成。
畢竟踢拳纔是符合當下現代無規則格鬥體系,飽經廣泛驗證的主流格鬥術之一。
看到任務面板顯示完成,成連心中一喜,慶幸不需要運用滿足夠時長,便能完成指標。真要是有時長限制,評定條件苛刻的話,那他恐怕確實得考量下,是否要冒着打輸的風險,硬着頭皮刷獎勵。
這種情況,成連是不願意發生的。
取得比賽勝利,不留下任何一次敗績,哪怕是表演賽,都對於衝擊UFC地區站資格,有着至關重要的影響。
切忌莫要揀了芝麻,丟了西瓜!
完成一項任務,面對重新撲擊,拳腿相交的盧安,成連暫時選擇迴避,能硬抗的動作就不去閃避,儘可能結存體力。
日字衝拳的體力利用率,其實是相當低下的。
短時間內快速爆發,可卻無法在對手嚴密防守的情況下,真正形成有效傷害,只會被動消磨浪費自身耐性。
成連繼續尋求積極進攻,依舊保持踢拳爲主的路數,期間多以截腿與通背砸拳拉開身位。
倒是盧安,頂着一口鬱悶不出的氣,反而有些上頭,越打越有勁,在氣勢上一度壓過成連,逐漸找回了自己熟悉的節奏。
他的風格與成連有些近似,也喜歡設計戰術。
唯一的不足便在於臂展,以及拳力明顯落後於成連。
當盧安逐漸明白過來,自己正面不是成連對手的時候,他便及時調整了思路,起拳擡腳,皆是旨在攻破要害。
除此以外,不再做出任何多餘動作,能格擋的絕不閃躲,最大化的留存自身體力。
兩人就好像在回合制遊戲,攻防互換,你來我往。
重腳掃踢?
那壓身接肘,貼緊距離封鎖空間。
連續刺拳?
那就上揚腿腳,足尖直至下巴,逼迫成連收勢招架。
如果我不想輸,你拿什麼打贏我?
盧安嘴角掛着若有若無的笑意。
對拼之局,轉瞬風雲變幻。
成連俯身,順時針旋轉身體,屈膝並低頭讓盧安拳從頭皮劃過,旋即右臂延長挺出,輕刺試探。
他察覺到了盧安的用意,旨在消耗時間,短時間內恐怕難以尋得KO機會,至於【華麗的KO】這種模糊說法,成連更是無從下手,想不到對策。
盧安當前可不是心態不穩,恰恰相反,他就是太穩了,纔會主動選擇龜起來。
這種情況下,自然不適合繼續追打猛擊。
成連索性也放平節奏,適應從未體驗過的比賽模式。
比賽之餘,甚至還隱約找到了些許以賽代練的樂趣。
他還沒有打過這麼有耐心的比賽,除了出道戰那天穩重保險,後面大多都是全力進攻,從未靠過點數戰勝對手。
那些比賽裏,成連無需考量體力分配問題,因爲對手往往撐不住他總在意外情況出現的致命一擊!
偶爾耐下心來,充分體會一場賽事的全部回合……
也許是種不錯的體驗?
在如此漫長的拉鋸消磨中,轉眼之間,第一回合結束,第二回合亦是將至尾聲。
而成連的另一條任務,遲遲沒有等來合適機會,得以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