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張明鑑之死
水寨分外圍、內圍和座船,只有地位最高的三十多名老海盜才能自由進入方國珍座船,其餘人必須通稟才能入內。
張明鑑剛投靠不久,自然無資格進座船,不過與其他人相比,他已經算很受方國珍賞識了,剛投靠就被安排在內圍居住。
同他一起投靠的還有劉聚和常遇春。
當初三人逃離江都時,在去泰州的路上相遇,常遇春本欲殺了張明鑑,卻被劉聚給阻止。
劉聚其實也很怨恨張明鑑,然而兩人都落到如此境地,也算同病相憐,於是打算與張明鑑結伴投靠張九四。
不料,張九四不僅拒絕了三人,還派人追殺他們。三人一路逃往到通州,混入一艘南下的貨船,來到台州。
劉聚和張明鑑都久聞方國珍大名,於是又要投靠方國珍。常遇春無可奈何,也只能跟着投靠了。
結果三人入了方軍後,方國珍船上卻有個規矩,上船之人都要試試身手。
一試之下,劉聚、張明鑑還好,常遇春的武藝讓方軍大開眼界,方國珍手下十幾名大將中,竟無一人打得過常遇春。
方國珍後來親自與常遇春動手,結果也稍遜半籌,大喜之下,直接封常遇春爲鎮撫,也讓劉聚、張明鑑都當上了千夫長。
自此之後,三人都住在水寨內圍。
張明鑑和劉聚都是有野心之人,兩人當上千夫長後,就經常與其他千夫長發展私交。
兩人充分利用了常遇春的鎮撫職位,邀請那些千夫長來常遇春屋中喝酒。
一來二去,很快融入方國珍軍中。
這天,兩人又請了九名千夫長飲酒,常遇春則在屋外教習槍法。
一套槍法剛練完,忽聽腳步聲響,只見李德孫帶着一隊士兵過來,滿臉都是殺氣。
常遇春心中一驚,上前問道:“李將軍,你帶這麼多人來做什麼?”
李德孫瞪了他一眼,道:“不是來找你的!”帶着人從常遇春身邊經過,來到大門前,砰的一聲,一腳踹開大門。
瞧見裏面情況,李德孫冷笑道:“你們倒是好興致啊,還在這裏喝酒!張明鑑,你給我出來!”
常遇春跟到門口,聽到他們是衝張明鑑而去,便沒有再插手。
張明鑑見李德孫目露兇光,殺氣騰騰,心中一涼,道:“李將軍,我張明鑑自歸附以來,對都督忠心耿耿,你……”
“少他娘廢話,我再說一次,讓你出來!”李德孫截斷道。
張明鑑尋思:“我與李德孫無冤無仇,他沒理由殺我,只可能是奉方國珍之命而來。”心中悲涼,大聲道:“要我死,總要給個理由吧!”
李德孫獰笑道:“很不巧,我們這裏的規矩是,都督要誰死,誰就得死,不需要問理由!”
張明鑑表情一厲,朝其他千戶們大聲道:“兄弟們,方國珍根本不把我們當人看,我們一起宰了方國珍,輪流做漕運都督,諸位以爲如何?”
李德孫哈哈一笑,目光從一衆千夫長身上掃過,笑道:“我覺得他這提議不錯啊,你們要不要考慮一下?”
衆千夫長個個變色,飛快的奔出屋子,跪在李德孫腳下,齊聲道:“我等對都督忠心耿耿,絕無異心!”
李德孫喝道:“都滾吧!”
衆人如蒙大赦,頭也不回的離開了。
如今還留在屋中的只剩下劉聚,張明鑑目視着他,嘆了口氣道:“劉大哥,我今日已必死無疑,你不必管我,趕緊出去吧。”
劉聚並不在意張明鑑死活,他只是困惑於方國珍殺張明鑑的理由。
他和張明鑑一起來,是否下一個就輪到自己?
李德孫可沒功夫管他想法,冷冷道:“劉聚,伱想與張明鑑一起上路嗎?”
劉聚嘆了口氣,心知反抗必死無疑,轉頭看了張明鑑一眼,想要說些什麼,最後搖了搖頭,慢慢離開了屋子。
張明鑑拔出腰間長刀,厲聲道:“要取老子人頭就來吧!”
李德孫再不看他一眼,轉過身,朝身後隨意揮了揮手,一羣兵丁立刻衝了進去。
一陣桌椅翻倒的聲音響起,緊接着是兵刃碰撞之聲。沒過多久,一名士兵提着張明鑑人頭出來了。
李德孫拿着人頭回到座船,向方國珍覆命。方國珍交代道:“你立刻帶着人頭去江都,如果張陽泉又開出什麼條件,只要不是太過分,都可以答應!”
李德孫領了命,用盒子裝好人頭,撒上石灰粉,帶上四名隨從,坐船沿着海路北上。
……
陳基和方遠來到江都境內時,已是六月底。
此前兩人多次往返江都,然而皆是來往匆匆,從未細心留意過江都景緻。
這次返回時,心態俱有不同,江都已成己方大本營,兩人歸途路上走走看看,彷彿久不歸鄉的遊子,都有些近鄉情怯之感。
放眼望去,田野裏到處都是勞作的百姓,官道上行人馬隊絡繹不絕,還有外出踏青的富家公子小姐,一派興盛景象。
兩人都頗爲感慨。他們都從錢驢子處聽說了打下江都的經過,都知道得到江都城並不容易。
尤其是方遠,喜悅之中帶着遺憾,倘若當初沒有去濠州購買兵器,如今這份大好基業之中,也有他的一份功勞!
天黑之前,兩人趕到東門,進入城門,大街上更是人聲鼎沸,熱鬧非凡。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進城門時,方遠聽到有人稱呼錢驢子千戶,哈哈一笑,拍着錢驢子肩膀道:“好小子,都當上千戶了!”
錢驢子得意洋洋,道:“我算是混得差的了,像山豬哥、猴子哥他們,都已經是都指揮使和副都指揮使了!”
陳基問道:“寨子裏目下有多少兵力?”
錢驢子道:“我離開時是三萬多人,現在應該更多了!我去問問!”
拉住一名城門兵詢問了半晌,才得知江都軍已接近四萬,而且最近又打下了泰興和通州。
方遠聽了,心中跟貓抓似的,恨不得立刻領軍出征,爲山寨立些功勞。
兩人沿着大街一路東行,很快來到總管府,命人進去通報。
副總管衙內,郭念生正在與郭歡商議事務,得知兩人歸來,喜出望外,正要出去相迎,卻被郭歡喊住了。
“叔父,方叔和陳叔回來是大事,總管和大寨主雖不在,咱們也應該召集總管府官員一起出去迎接。”
郭念生一拍額頭,笑道:“不錯,不錯,差點疏忽了。”於是召集總管府所有文官,一起出府門迎接。
瞧見門外風塵僕僕的陳基和方遠,郭念生鼻子一酸,快步衝了過去。
“陳大哥!老方!你們總算回來了,可盼死我了!”與方遠緊緊抱在一起。
衆文官從未見過郭念生這般失態,相互間竊竊私語,卻誰也不知這兩人來歷。
馬玉麟哼了一聲,道:“現在是上衙時間,副總管卻讓我們來迎接這兩人,只怕是龍潭寨元老人物。”
郭歡瞥了他一眼,笑道:“馬推官一語中的,其中一人是我們龍潭寨三寨主,另一人……”
羅貫中接口道:“應該是大名鼎鼎的陳基先生吧。”
馬玉麟動容道:“原來是他。”
陳基多年來走南闖北,在江南江北名聲都不小,要不然也不會與李二、郭子興等人論交。
便在這時,郭念生引着二人過來,將衆官員分別向二人介紹了。
方遠只認得郭歡,以前這小子見到秦苓君時話都說不清楚,如今竟當上縣令,神采飛揚,與當年判若兩人。
陳基見聞廣博,見總管府中有很多揚州名士擔任要職,不由大爲歡喜,與王蒙、馬玉麟等名士拱手致意。
郭念生引二人進入總管府大堂後,陳基問道:“軍師和大寨主在哪?”
馬玉麟糾正道:“陳先生,現在應該稱呼總管和總教習了。”
方遠覺得馬玉麟有些無禮,朝他怒目瞪了過去。
陳基卻毫不在意,哈哈一笑道:“不錯,是該換換稱呼了。”
郭念生打圓場道:“總管和總教習都去郊外視察去了,百姓們都在種植晚稻,你們應該都看到了。”
方遠喜道:“是軍師提過的稻穀種子嗎?”
郭念生笑道:“正是。”
馬玉麟忽然站起身道:“郭副總管,陳先生,下官手頭還有案子需要處理,就不奉陪了。”
朝幾人拱了拱手,大步離開了大堂。
羅貫中目前負責分管城中商稅制定,忙得不可開交,早有離堂之意,又怕太過無禮,得罪了郭念生。
現在有馬玉麟帶頭,也就跟着拱手道:“下官也告辭了。”
他二人離開後,其他官員也紛紛告辭,包括王蒙、孫弘等人,只有郭歡留了下來。
方遠哼了一聲,道:“老郭,你們從哪裏找來這麼一個秀才,一副鼻孔朝天的樣子?”
郭念生笑道:“你別多想,這人叫馬玉麟,是揚州名士。他對誰都是這副態度。不過此人倒真有能耐,我們接管總管府後,推官衙門裏堆了無數積案,誰看了都頭疼,被他半個月就解決了!”
陳基笑道:“此人從小就被稱爲奇童,二十一歲參加科舉,先後獲得鄉試第一,會試第一,殿試第三!”
方遠笑罵道:“他奶奶的,原來是個探花郎,難怪脾氣這麼衝!”
喜歡我在元末種糧食請大家收藏:我在元末種糧食動漫小說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