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切倫科夫液體

作者:切割磁感線
第81章切倫科夫液體

  (ps:衣食父母們,票票收藏追讀搞起來,在這個看成績時代!)

  嶽淵最終下了定論,不論造還是不造,作爲文明領袖,這個責任他都必須得當。

  製造說明書很快就被送到工程師手裏,熟悉了一番製造說明書之後,中微子通訊器很快就在其他部門的配合下進入到零部件生產階段。

  說明書很詳細,大到整體框架,小到一個芯片結構,全都有對應說明和詳圖嗎。人類只需要按照製造說明依葫蘆畫瓢就可以了,但畢竟是高級文明的東西,人類縱然依葫蘆畫瓢,卻依舊十分困難。

  有許多說明書裏的材料甚至聞所未聞,也不知道起什麼作用。好在‘礦區巡邏員’似乎預見了這種情況,那些人類從未見過的材料結構,說明書裏都有詳細的合成步驟。

  這些都還好說。

  讓人類懵逼的是核心部件,也就是發射與接收裝置的基礎功能部件與觸發部件。

  按說明書上說,爲中微子通訊器提供能量的是電能,可發射端輸出的卻是中微子信號,這讓人類非常費解。

  製造說明書裏沒有寫爲什麼,人類根據自己的知識體系推測,應該是某種電弱相互作用機制,也就是用電磁力與弱相互作用力的關係的一種機制。

  但具體這個中微子通訊器的信號接收端具體按照什麼機制運轉、遵循什麼數學公式運作,對人類來說就是個黑盒子。

  所謂黑盒子,就跟在一個看不見裏邊的盒子上邊寫上“中微子通訊器信號接收端”十一個大字,然後這個盒子就是中微子通訊器信號接收端了一樣。

  所謂的切倫科夫輻射,指的是介質中的物體速度超過光在該介質中的速度時發生的一種以短波長爲主的電磁輻射,它具有明顯的方向性和強偏振特點。

  因爲以人類對中微子的理解,這種粒子是過頭非常小、不帶電,與其他物資的相互作用極小,因此它們可以輕鬆穿過人體、建築、甚至是地球、太陽。

  當人類完成它的時候,發現它只有一輛車那麼大,可裏邊卻包含了所有。相當於將之前人類的中微子探測站整個塞進了這麼小的空間裏,還包括中微子探測器沒有的發射端。

  就如超級神岡探測器,它的主要部分就是由一個高41.4米、直徑39.3米的不鏽鋼圓柱形容器構成,裏邊盛有五萬噸超純水,光填滿水就需要兩週時間。它的容器內壁上按照有11200個光電倍增管,用於探測高速中微子在水中通過時產生的切倫科夫輻射。

  “嗨,就一個小型化的裂變反應堆,那個‘礦區巡邏員’給的說明書中用的是小型聚變反應堆,我們哪會造那種東西.”

  基於對中微子特性的理解,人類認爲中微子的探測器必須足夠大,中微子探測器與中微子通訊器的信號接收端其實是一個東西,故而人類也就理所當然地認爲中微子通訊器一定是非常大的東西。

  這對人類來說實在是太不可思議了。

  “總長,通訊器的發射端裝置利用的果然是電弱相互作用原理,而接收端裏邊用的卻不是超純水,而是一種化學式爲********的液體。”

  目前人類確定的中微子有三種,即電中微子、μ中微子、τ中微子,分別對應的輕子是電子、μ子和τ子。這三種中微子都不帶電荷,不參與電磁相互作用和強相互作用,而參與弱相互作用和引力相互作用。

  “哦?什麼替代方案?”嶽淵好奇道。

  人類通常用這個方法探測中微子。

  爲了安全起見,中微子通訊器沒有被接到希望號網絡之中,而是在其設備間專門放了幾臺專用電腦用以記錄通訊器接收到的信號,然後由‘天河之光’進行翻譯。

  可如今這個中微子通訊器卻非常小。

  “小型核聚變?說明書裏沒有具體細節嗎?”聽到這兩個關鍵詞,嶽淵喜上眉梢。他沒有過問具體的技術細節,所以並不知道這件事。

  嶽淵剛帶着衆人進到通訊器放置艙室,一直在裏面爲通訊器做各種線路連接的趙友欽就露出笑臉給他介紹了起來。

  “我們測試過了,這種液體也具備切倫科夫輻射效用,並且比超純水靈敏度更好,更神奇的是,它還可以重複利用唔,應該說是對三種中微子反映出不同的切倫科夫輻射角度,我們只需要給它施加特定頻率的脈衝電流,它就會恢復到原樣。

  如此佈置完成之後,嶽淵率着一大羣科學家以及諸多社會學專家來到中微子通訊器所在。

  人類從拿到製造說明書,再到研究看懂說明書,然後依葫蘆畫瓢製造完成,總共花了將近兩個月時間。

  中微子通訊器造好之後並沒有被運送到希望號指揮中心安裝,而是在一間艙室裏單獨空出來一間設備間放置。

  看得出來他很高興。

  粒子間的各種弱相互作用都會產生中微子,恆星就是最大的中微子發生源,因此它們充斥着在宇宙空間中,以稍微小於光速的速度自由穿行。

  趙友欽的興奮勁似乎還在,他紅光滿面地繼續說道:“在按照說明書製造通訊器信號發射端的時候,我們也摸到了一些門道,可以確定核心轉換器是根據弱電相互作用原理工作的,

  但轉變過程涉及到的具體數學模型我們還沒搞清楚,現階段只知道按照說明書製造,信號發生源也是,哦不對.我們也沒按照說明書造,因爲我們技術不達標,所以我們選用了替代方案,現在看來還可行。”

  這臺中微子通訊器的接收端就是利用這個效果,實現的信息溝通。哦,對了,我們將這種液體命名爲切倫科夫液體。”

  由蘇聯物理學家巴切倫科夫發現。現在科學家們將這種液體命名爲切倫科夫液體,應該是爲了紀念這位科學家。

  “沒有,”趙友欽搖頭嘆息,他也覺得很遺憾。

  不過核裂變也可以作爲中微子產生源,問題不大。而且中微子通訊器的關鍵的其實不是中微子發生源,而是能將中微子轉成可識別信號的轉換器。

  那玩意對人類來說纔是真的黑科技。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