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頁
總結起來大致就是這樣:
九皇子現身京城擊鼓喊冤,榮家下旨抓九皇子進天牢。
九皇子於天牢遇刺,又得人相救,現今下落不明。
這消息裏透漏的信息量很大。
雖然並未滴骨認親,但榮家所爲,顯然就是心虛。當年林皇后私通一案確實疑點重重。九皇子被救,也給了所有人一個信號,榮家的勁敵出現了。
此消息傳開後,江北各地守將皆招幕僚前來商議。因爲隨着此消息的傳開,他們還收到了來自京城的一封招攬信。
端王以蕭氏皇族名義,欲召天下豪傑,共同抗敵,殺回京師,討伐謀國逆賊。
此舉一旦功成,那他們就是救國功臣,跟對了主子,亦能在官場更進一步。的確有將領心動,但卻沒有立刻回信,而是暗中將此信轉交給靈州方面。
畢竟眼下江北有威武大將軍在,還輪不到端王指手畫腳。他們這些將領,即便想要撈個前程,也得看看眼下是什麼境況。
這端王一不給錢,二不給糧,想要空手套白狼,他可想的美。
林玉致收到各地將領來信,心中冷笑連連。
“這個端王真是打的好算盤,撬牆角撬到我威武大將軍家來了!也不看看這整個江北喫的是誰的糧餉。”
傅辭說道:“端王畢竟還在京城,他手底下有勢力,雖然眼下榮家人動不了他,但他同樣也受掣肘。要不然也不會如此偷偷摸摸了,若能發個檄文告知天下,豈不更能彰顯端王仁義,亦會有更多有識之士同仇敵愾,站在他那邊。”
林玉致摩挲着下巴,眼睛一眯,道:“你倒是提醒我了,我還正想該如何讓阿瑾出現在世人面前呢。倒不如就廣發檄文,以九皇子之名義,暫領江北,抗擊北秦。”
“端王那廝重名利,將重點放在討伐榮家身上。殊不知於飽受戰亂之苦的江北來說,無論將領還是百姓,大家希望的都是戰事休,家人回,安寧歸。只要我們能擊退北秦,這整個江北人心歸附,阿瑾重回京師,指日可待。”
傅辭補充道:“這當然還要睿王鼎力支持,有了睿王,阿瑾的地位才能更加穩固。”
林玉致笑看了傅辭一眼,道:“清歡啊,你知道我書讀的少,不過我也知道,你們文人的筆桿子厲害着呢。這檄文可是奠定阿瑾未來的基礎,那就有勞清歡動動筆頭,寫一篇驚天地泣鬼神,讓世人歎爲觀止的檄文吧。”
傅辭有些羞澀的低下頭:“令儀所託,清歡必定完成。不過我覺得在此之前,你還是對大哥據實相告爲好。否則檄文一發,大哥知道我們瞞了他這麼大的事,我怕你這軍署衙們要被他給拆了。”
“其實令儀,你根本無需顧忌什麼的。大哥這個人雖然固執,但卻不愚蠢。相反,他其實是個很通透的人。早在他接下你的令牌時,你就應該完全信任他了。”
“我知道你一直不願告訴他真相,是怕他礙着對你的承諾,違背己心,捲入皇族爭鬥。但事到如今,事情已經偏離了原來的軌道。雖然本質上仍是皇族之爭,但榮景辰此舉,卻給了我們一個巨大的方便。”
林玉致沉默片刻:“你說的不錯,是我狹隘了。檄文的事交給你,我這便去找大哥。”
傅辭點頭應下,又殷殷的叮囑了一句:“不要揹着我想榮景辰哦,我會喫醋的。”
林玉致:……
第69章
林玉致剛要出門去找裴紹,卻見裴紹匆匆趕來,臉上還帶着笑意。
“玉致,好消息啊!睿王發來的戰報,上庸至走馬驛全線潰敗,江元修戰死,隋英帶着重傷的陳韜在殘餘兵將的保護下,退至賀州。西北全境重歸睿王之手。”
雖然結果是預料之中的,但國土重新迴歸,林玉致還是忍不住的高興。打鐵要趁熱,眼下看來,這檄文是必須要儘快發出了。
“大哥,我有事與你說。”
……
因在戰時,靈州城比以往冷清了不少。但畢竟是江北第一重城,四通八達的交通要城,人口基數大。即便封了城,少了來往的客商,比之戰時的其他城池,靈州城內依舊可以稱得上熱鬧。
茶樓酒館雖不似往常那般人聲鼎沸,但關注戰事的人們日日都在茶館聚集,等着聽第一手的消息。
“自打林將軍接手了靈州城,好消息是一個接一個。聽說了麼,剛從西北發回的戰報,睿王收復上庸城,北秦那大元帥戰死啦!”
“哎呦,這可是天大的好消息啊,主帥都死了,這仗還怎麼打。”
“可東邊不是還有那周家的兵馬麼,大軍壓境,許將軍率軍出城馳援洪關,也不知戰況如何了。”
比之西北的好消息,靈州百姓當然更關心洪關的戰事。
“嗨,周廣陵先後兩次派軍攻洪關都攻不下,更別說這次洪關還有許將軍支援。”
“主帥戰死,依我看,北秦離退兵應該不遠了。”
“嘿,你們瞧,那不是裴將軍麼!”
大傢伙討論的熱火朝天的時候,有人眼尖,瞧見裴紹在人羣中飛快穿梭,臉色鐵青,渾身殺氣騰騰,目射寒星。五步之外,無一不被他駭人的氣勢震懾。就連哭鬧着要喫糖的孩子都止住了哭聲,瞬間呆若木雞。眼淚掛在眼角,要落不落,小臉緊繃,大氣兒都不敢喘。直到裴紹走遠,那孩子方纔卸了口氣兒,嚎啕着叫孃親抱抱,一邊哭喊着‘我怕怕’!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