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頁
“三哥,我還是覺得不甘心。”
“這世上叫人不甘的事情多了,你還年輕,日後有的是機會,何必急於一時。早日解決了盛京內鬥纔是正事。”
“可等我們解決了內鬥,南楚朝廷定也穩定下來,到時南楚上下勠力同心,我們北秦更無機會踏足南楚了。”
霍青寒放下書,搖頭輕笑:“時也,命也。”
“三哥認命了?”
“不,不認。但在命運面前,也要量力而行。好了,下去準備吧,縱然是和談,也要拿出我北秦大國之風。此戰我們沒有輸,南楚也沒有贏。”
————
南楚承德元年,九月二十七。
霍青寒率親軍百人入靈州。
林玉瑾神情肅穆,雙手負在身後,站在談判桌前。他一左一右站着林玉致和傅辭。
霍青寒在談判桌另一端站定,朝林玉瑾行了禮,以示禮節。林玉瑾回了禮,擡手示意霍青寒落座。
“霍將軍果然英姿颯颯,今日能與霍將軍暢談,實乃本殿下之幸。”
“殿下過獎了。殿下小小年紀便沉穩大氣,機敏睿智,更叫本將佩服。”
霍青寒將目光落在林玉瑾身後那兩人身上,根據所得情報猜測,此二人之一便是威武大將軍林玉致,另一位正是那守洪關花樣百出的傅辭。
同樣是年輕氣盛,這二人比起北秦這一輩的年輕將領來,當真是出類拔萃。且不說,這小殿下更是談吐不凡。
進入靈州以來,所見軍容肅穆,軍姿昂揚。南楚若有這些人,恢復昔日鼎盛絕非難事。
你來我往寒暄幾句,便直入正題。雖說霍青寒已知南楚打算,但談判總要有來有往,沒有一錘子買賣。
事實上,北秦因周廣陵之事已落於下風。但同樣,南楚也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可以跟北秦耗下去。
南楚想要拿回賀州和雁北,北秦可以歸還,但怎麼歸還還需進一步商榷。
北秦方面的意思是,南楚需割讓雁北往東的棋城,汾城,霄關,並賠償北秦白銀五十萬兩,以及放回周廣陵將軍及部下所率六萬大軍。
南楚自然不依。你們拿城池換人,人城兩訖,豈能再割地賠款。
北秦卻不肯退讓,雖說周廣陵被圍,矢盡援絕,形勢窘迫。但霍家軍依舊強悍,屆時打通月牙嶺,送糧入潼山,未嘗不可。南楚若想繼續耗着,他們必定奉陪到底。
說到底,眼下形勢於南楚而言只是局部優勢,北秦縱然陷入皇子奪嫡之爭,但卻國力強盛。南楚卻是千瘡百孔,大廈將傾。和談是大勢所趨,只能見好就收。
霍青寒自然也不願魚死網破,回去面對盛京那幫紛雜勢力,但談判的姿態卻要做足。
一番討價還價下來,雙方各退一步,最終決定割讓雁北以東的棋城,汾城,以蒼雲山脈東段的落霞嶺爲界,並賠償白銀三十萬兩,以及放周廣陵回北秦。
周家軍出潼山的時候,個個瘦的骨瘦如柴,精神萎頓。霍青寒率軍等在潼山關口,他一身甲冑,英姿勃發,胯/下駿馬昂首嘶鳴,神采奕奕。
“都給本將打起精神來,我北秦迎猛虎歸山,不要喪家之犬!”霍青寒一聲呼喝,聲如洪鐘,響徹山谷。
身後的霍家騎兵跟着呼喝道:“北秦軍威,誰與爭鋒!”
副將扶着周廣陵過來時,便見漫山遍野的霍家鐵騎,搖旗吶喊,無形中使得軍威大振。互相攙扶的周家軍見此情此景,無一不備受感染,胸腔之中噴薄而出一種難以言喻的激動和熱烈。
這纔是軍人該有的氣概!
“都說霍家是北秦第一將門,如今所見,實屬當之無愧。”裴紹由衷讚歎。
“敗軍亦有敗軍的姿態,霍青寒審時度勢,能屈能伸。霍家有此人在,第一將門怕是無人敢與之爭鋒。”林玉致擡手指了指滿山黑甲騎兵,道:“想我林家軍鼎盛之際,比之這霍家鐵騎,有過之而無不及。”
裴紹未曾見過林家軍威,但從前輩口口相傳之中,也能感受到林家軍的強盛和赫赫威儀。
“聽聞葉成將軍出身林家騎兵,想想朔陽鐵騎在上庸一戰的表現,也能窺探林家軍當年之威風凜凜了。”
“過去的終究是過去了,林家軍還有未來!”
北秦全線撤軍後,整個江北陷入空前歡喜之中。靈州軍聲威大震,九皇子亦受百姓愛戴。更有甚者,甚至建議九皇子在江北稱帝,恢復南楚正統。
但各地守將卻沒有得意忘形。
戰爭過後,百廢待興。
已至秋收時節,良田荒廢,百姓依舊困苦,接下來又要度過整個寒冬,容不得他們有一絲一毫的鬆懈。
何綽傳信回來,聲稱江南糧食把控的極爲嚴格,他們縱然有錢也買不到。林玉致一籌莫展。
“看來是蕭元理出手了。”傅辭說道。
林玉致忿忿道:“能夠完全把控糧食,蕭元理在江南的勢力果然不容小覷,先前倒是我小瞧了他了。”
傅辭卻道:“江南勢力錯綜複雜,蕭元理能把控糧食,非他一人之力,而是整個江南心照不宣的結果。早幾年,江南第一世家乃是吳家,吳家事發後,產業盡被瓜分。說起來,當年吳家出事,這背後也少不了江南衆世家的推波助瀾。”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