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周太后4
太祖從舊主柴氏的孤兒寡母手中取得皇位後,他的母親杜太后說,你的皇位在你死後,應該傳給你二弟,你二弟死後再傳給你三弟,你三弟死後將皇位還與你的長子,這就能避免你死後再發生柴氏幼主這樣的事。
這就是金匱之盟。
兄終弟及,太祖傳位給了太宗。
太宗繼位,得益於金匱之盟。
但他坐穩大位後,金匱之盟便成了拖累和威脅。
老三和兄長的長子都排隊等着他死呢,可他也有好幾個兒子,兒子再不好,總比自己的弟弟和大侄子親吧。
就這樣過了些年,太宗在別人盼着他死的過程中御駕親征,短暫失蹤,大臣擁立他的大侄子時,他又回來了。
沒多久,大侄子就自殺了。
又沒過多久,他的三弟就在金明池剛建成的時候帶着小小的官又少少的兵造反了。
官又小小兵又少少,這反造得太沒水平,肯定敗了。
敗了之後,他也沒殺老三,先是把老三一大家子圈禁,後又把他們貶至台州。
老三被流放的孫輩裏,就出了這麼一個“錢塘吳興王”,這是戲稱,因爲這個孫子愛唱戲,扮的是錢塘王吳興,扮相極好,因此叫他錢塘吳興王。
這個吳興王只有一個女兒,嫁給了錢塘陳氏,又生了個女兒,就是小阿妹。
按輩分算起來,小阿妹還算是先皇的表妹,趙煦的表姑。
而周太后能這麼快想到小阿妹,還是因爲大宗正司。
元豐三年,大宗正司爲修族譜,曾提出要將遺落在外的皇室血脈接回京都。
其中就曾派人去過錢塘,回來後說吳興王有個和樂寧差不多大的孫女,面容與樂寧有幾分相似。
於是她立刻找到了當時因先皇嫌棄而一直鬱郁不得志的李進,以去剿滅鹽幫匪徒爲由,千里奔襲前往台州爲她辦事。
周太后的原話就是,除了小阿妹,不留任何活口。
這是欺君之罪啊。
但光帶回小阿妹,這個桃代李僵的計劃只完成了一半。
於是樂寧在大相國寺玩耍時失蹤了。
三日後被找回時,已經被拍花子活人造畜,因此面目難認。
暗地裏,容嬤嬤將樂寧送到了周家,由她嫂子又將孩子藏到了她嫂子的孃家。
先皇震怒,命太醫院務必將“樂寧”治好,於是“樂寧”住進了福寧殿,和先皇一起接受太醫院不離身的醫治。
周太后因看護皇嗣不力,被送回大相國寺抄經唸佛以贖罪。
不過三日,病得快要油盡燈枯的先帝居然開始好轉了。
而戲劇化的是,順妃反了,昌平王反了,都被太皇太后收拾了。
也是太皇太后命人將周太后接回了宮。
周太后見了先帝,見他雖然還病着,但不論是氣色還是精神都好了許多,心中暗暗驚奇。
而最讓她驚奇又害怕的,是那個被活人造畜的“樂寧”還活着。
之後,她悄悄的聯繫了自己嫂子,這才知道,樂寧被容嬤嬤送到周府的第二天,就有人用她的名義將真正的樂寧接走了。
“從此,娘娘再沒見過樂寧,而先皇和太皇太后認了被活人造畜的樂寧。”
“娘娘說,一定是先皇用樂寧的命,給他自己續了三年的命,這才從元豐五年冬一直活到了元豐八年。”
如今的樂寧,不是真正的樂寧公主,而是小阿妹。
……
“你撒謊……你撒謊……拖你下油鍋……”
那個東西滑到了她的腳踝上,拖着她往前,不遠處似乎有油鍋沸騰的聲音響起。
容嬤嬤趕緊解釋:“我沒有撒謊,娘娘如今有這些禮遇,就是先皇和太皇太后對她的補償。先皇順水推舟,太皇太后裝聾作啞……”
皇室有個被拍花子迫害的落難公主,這種傳聞,總比皇帝用自己女兒的命爲自己續命這種醜聞要好得多了。
有黑影從紅布外透了過來,那個冰涼的東西在她腳踝上滑動:“那哭泣嶺村,也是你們做的孽……”
容嬤嬤已經被嚇得沒有辦法思考了:“李大人,是你自己說的,這都是命,只能怪那個村子的賤民命不好,半夜三更在那個渡口都能撞上。”
陰惻惻的男聲:“我說了嗎?我不記得了,我還說了什麼?”
“你說了,你真的說了,”
容嬤嬤忙不迭地說,“你說一村賤民,能爲太后而死,是他們的福氣。”
“你說騎馬趕回來太慢,古道那有個渡口可以上太湖再入汴河,梅氏在那生火燒水活人造畜的時候被挑擔子的男人給撞見了,留不得……”
“李大人,娘娘當年答應你的事可都做到了,之後太皇太后重新垂簾聽政,太后在朝堂上說不上話,你自己要找出路,要拿那條古道獻功,那都是你自己的事,太后可是叮囑過你,要你愛惜羽毛,不要捲入黨爭,是你自己貪心……”
都對上了。
除了大長公主說,樂寧沒死,死的是小阿妹。
“娘娘親自去見過的,哪有當孃的認不出自己的孩子,樂寧死了……”
如果皇帝真的拿樂寧點了七星借命燈,太皇太后偏殿的小女孩頭骨是不是樂寧的,爲何會在太皇太后手裏?
嗯,這也是個疑問。
哦,還有個疑問,田犇說過,他雖然不知道是誰帶隊去的,但他親眼見到梅氏帶着被造畜的小阿妹去了昌平王府。
“昌平王?”容嬤嬤並不知道什麼,“昌平王是先帝的叔叔,永安裏之亂謀反時,被他自己府裏的內侍所殺,跟娘娘一點關係都沒有……”
小七妹還有一個疑問,於是她蹲在容嬤嬤身邊繼續問:“你剛剛還造了殺孽,你殺了一個宮女,你爲何殺她?”
容嬤嬤:“安國府戰敗,若潤王妃自裁可保潤王府無事的消息,是娘娘讓老奴通過她傳過去的,不能讓她活着。”
之前去打探消息的內侍說,潤王側妃怕安國府連累到她孩子,非逼着潤王妃認罪自戕,被晟郡王捅了出來……
小七妹終於懂了之前容嬤嬤和周太后之間的眉眼官司:“你們是要利用晟郡王刺殺官家?”
“不,”容嬤嬤說,“是爲了刺殺太皇太后。”
只有太皇太后死了,官家還沒親政,纔有機會換一個垂簾聽政的人。
權力啊,纔是人生最好的補品,大補。
也大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