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 終生難忘 作者:未知 嘉靖四十二年四月二十一日是今年春闈新科會士們終生難忘的日子。 因爲今天大家要進皇城參加殿試。 今天這場殿試相當於給大家排名次,一旦名次排好。一甲頭三自然毫無例外地進翰林院。另外,過得九日,還得朝考決出六十六個庶吉士人選。 進翰林院的也就六十九人,其他三百餘人也都是陪太子讀書,走個過場而已。因爲會試成績在其中佔決定性因素,因此,除了派名靠前的百餘人外,其他人都抱着無所謂的態度。 就算後面兩場考試考砸了,也不失爲進士之位。 依舊是卯時,天將亮未亮的時候,三百多新人在禮部官員的率領下,由今科頭名案首會元申時行打頭魚貫進入午門。 不,未來的翰林院編修內閣首輔申時行現在還叫徐時行。 在這裏,歷史好象發生了一點小小的改變。據周楠所知,申時行在今年的春闈中並沒有中會元,只不過是在殿試之後被皇帝欽點了狀元。至於真正的會元是誰,史料上因爲沒有記載,周楠也無從知曉。 這個申時行還好鄉試的時候沒有拿第一,否則,那就是繼成化年首輔商相公之後又一個大三元了,那又是何等的榮耀。 今日殿試對朝廷百官來說是一件好事,這地方已經被會士們佔領了,大夥兒自然也不用過來上早朝,天氣尚涼,在家睡懶覺多痛快。 “看來,今年的狀元人選已經定了。”在周楠身邊,一個考生低聲說。 周楠心中好奇:“定了嗎,誰呀?” “還能是誰,自然是走在最前頭的徐汝默。”那人看了看申時行,眼神且羨且嫉。 其實,殿試入場順序並不是說會元就得走在最前頭。有的時候是按照姓氏筆畫順序,有的時候則是按照省份一省一省的新人順序進入。 今日申時行被安排在最前面領頭,顯然朝廷已經認可了他是一衆會士之首。 又有一人插嘴,小聲道:“徐汝默敦厚君子,又拿了第一,朝廷點他爲狀元,難道不可以的嗎?” “也是,徐時行本就是蘇州名士,得狀元也沒有什麼話好講,誰叫咱們技不如人呢?”那人嘆息一聲:“今日是個歡喜的日子,可我們這些走在中間兩頭不靠,最是惱火。” “是啊!”身邊的人都低低嘆息。 聽他這麼一說,周楠立即明白。其實,今天這一羣會士總體來說分爲四個檔次。最高檔次自然是以申時行、王錫爵他們爲代表的可以競爭一甲前三的精英中的精英。二等則是前一百名有望考進翰林院做庶吉士的人。你也別小看庶吉士,將來可是有資格做宰輔的,比如大名鼎鼎的張居正。 最差一擋就是拍在後一百名的像徐養大那樣,翰林無望,估計考完這兩場就要派去六部觀政三年。實習期滿,直接下到地方做個七品知縣。至於將來的在仕途上能夠走多遠,全憑造化。但因爲沒有翰林身份,頭上始終橫亙着一張透明天花板,一個知府到頭。運氣好,或許可以當一兩任沒多少權力的省布政使然後退休。 這羣人今天就來是開開眼界的,無慾無求,當做一次旅行。畢竟,以他們將來的成就,將來能夠進皇城見到天子的機會估計也不多。 最尷尬的就是周楠他們這種夾在中間的考生,努力一把或許能考中庶吉士。但有更大可能是滑到最下面一檔去。 幾個人小心地議論起來,驚動了禮部的官員。 他們回頭看了一眼,想要呵斥,可看了看周楠,卻閉上了嘴巴。 禮部是徐階的基本盤,裏面大多是徐首輔的門生故吏。現在的禮部尚書嚴訥好象和周楠關係密切,周大人倒是不好惹。 哎,周大人啊,你就不能小聲些嗎,不要讓咱們爲難啊! 走在前面的徐時行回過頭來,責備地看了正在說話的同年一眼。 幾個進士不痛快了,狠狠地盯回去,口中小聲嘀咕:“神氣什麼呀,這不是還沒點狀元嗎?” 申時行是個老實人,頓時臉一紅,將頭轉開。 見他拿大家沒辦法,衆人小聲地笑起來,越發放肆起來。 一邊慢慢地朝前走着,大家一邊低低地討論起今科殿試的題目。 “對了,你們可知道殿試的考題?” “國家綸才大典何等要緊,如何能夠提前知道,李年兄你是在開玩笑嗎?” 那個叫李年兄的人翻了個白眼,心道,你裝什麼裝,有意思嗎? 大約是感覺氣氛被剛纔着人搞得沒意思,一個貢士笑道:“還能是什麼,聽說是關於理財和賦稅的,這事朝堂諸公都知道,也沒有什麼好隱瞞的。” “是聽說過,小生也準備了一陣子。” “如何準備的?” “還能如何準備,好好作文,反覆修改。” “呵呵。” “趙年兄你呵呵什麼?” 趙年兄:“你這是閉門造車,我問你,文章雖然最要緊?要言之有物,要提出切實可行的富國強兵策,你寫一堆子曰詩云又有什麼意思?在下不才,爲了準備這篇文章,通過一個父輩從衙門裏借閱了五年的檔案細心揣摩。” “文章終歸是文章,講究的是義理辭藻,你又不是宰輔,如何治過同你又有什麼關係?文章取士,關鍵是你的文章要寫的漂亮。” 兩人不服氣,小聲爭執起來。 周楠小小地吃了一驚,這殿試還沒開始,幾乎所有考生都知道要考什麼了,這……過分了啊! 也對,這殿試確實不那麼要緊。 又走得一段路,正小聲騷動的隊伍突然安靜下來。 原來,不覺中大家已經走到保和殿前廣場。只見腳下全是無數的方磚,身邊是各式各樣嚇人石刻的龍、獅子、蛟,皇家和朝廷的威嚴撲面而來,震得衆人戰戰兢兢。 廣場上早擺了二十行矮桌,桌子後面放着錦墩。每行有桌十幾張,恰好讓考生們坐滿。 桌上放着小香爐,燃着一燭貢香。桌左是肉食籃,桌右是文房四寶籃。 不用問,這是殿試考場,還是露天的。 古人作文都用毛筆,書寫速度慢。一篇時務策至少八百字,要想將道理說透,怎麼也得兩千來字。因此,殿試通常會考兩三個時辰,午飯就地解決。 周楠擡頭看了看天,沒有太陽,天陰着的,風有些冷。 等下別落雨纔好。 在真實歷史上,殿試遇雨的情況也是有的。在清朝的時候,通常會將考場搬去太和殿東西兩廡,後來直接設在保和殿中。 不過,明朝的制度更是嚴格,殿試固定在廣場裏,風雨無改。 況且,現在是春天,雨水就算落下也就是朦朧細雨,也大不到什麼地方去。到時候,大不了給大家發雨傘好了。 忽然,保和殿外鼓樂大作,欽定正科殿試的監試官員列隊分兩行走了過來。這些官員,都是當朝正二品以上的大學士、各部尚書、侍郎,戴着黑色的進德冠。爲首的正是內閣學士李春芳,後面還跟着嚴訥,都是老熟人啊! 三聲淨鞭脆聲聲響起,就看到保和殿前捲過一股硃紅色的風,當朝天子的依仗走了過來。輦上端坐着嘉靖皇帝,向山呼萬歲的考生們擺手致意。 帝輦上了保和殿,兩列大臣才緩步從殿兩側臺級通過,集中到大殿前,又是一陣“萬歲”聲,嘉靖坐了龍墩,微笑着看着衆考生。 鼓樂聲中,考生們都激動得渾身發顫,就連一向沉穩的申時行也是滿目淚光,緊緊地捏着拳頭。 奏樂的那羣樂工也都是老熟人,出自神樂觀。 周楠心中不覺感嘆,這泥馬都認識啊,我人生中最重要的考試完全沒有驚喜啊! 音樂收。 監試太監陳洪高喊:“讀卷大臣奏題嘍!” 首席讀卷官,吏部尚書天官呈上殿試早已經擬好的殿試題目。 殿試題目一般都由各部尚書、內閣閣臣及翰林學士出,出好之後,臨考的時候,皇帝再圈一道。 周楠心中好奇,擡頭看去。只見皇帝提起硃筆在上面一圈。 陳洪接過去,轉交給吏部尚書。 “讀卷大臣拜謝聖恩嘍!” 只見走出八個讀卷大臣來,在皇帝駕前立定,然後三叩九拜。 “讀卷大臣宣誓嘍!” 考官們齊聲唱讀韻文,唱的是什麼也聽不明白,反正很能唬人。 只聽又是一通炮響,監試大臣高呼:“頒題嘍!” 就看到一張黃帛拿在一個大臣的手上,黃帛遮住了他的臉,只露着烏紗帽:“時務策一道,夏秋兩稅正統體要策!” 果然是這道題,不但周楠,就連其他考生面上都露出笑容來。 “今科殿試題目簡直就是公開的祕密,不知道是歷來如此還是嘉靖有意製造政治熱點,或者居多吧?”周楠這麼想。 自己去山東的調研正好用上,文章作出來自然是有理有據,數據翔實。 “說不好,庶吉士有了。”周楠心中突然有種難言的激動:“誰說會試名次不行就不能點翰林?如果都這麼排名次,還有殿試和後面的朝考做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