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 請賤役來指點
除此之外,武后還任命範履冰爲太子詹事(正三品),以統東宮三寺十率政令,劉景先爲太子賓客。
如此一來,李顯的身邊要員竟然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武后的黨人,而且這些人都是朝廷大員,權力之大,地位之高讓李顯這個儲君也爲之側目。
再加上李顯之前費盡心機籠絡過來的張文瓘、戴至德兩位宰相先後病死,這讓李顯對於朝堂的控制力明顯減弱,甚至還不如當初做周王的時候。
不過李顯卻像是沒事人一般,畢竟安插人手也是武后的慣性使然,如果沒有安插人手,反而纔是咄咄怪事。
李顯根本沒有對武后的這些動作有任何的質疑,反而非常坦然的接受這些人的“輔助”。其實對他來說,這些放在明面上的掣肘雖然的確是掣肘,但對於他來說卻算不了太大的事。
因爲他的唐門現在已經在暗中崛起,雖然在宰相之中的底蘊還不夠深厚,甚至幾無底蘊,然而在中低層朝臣中,李顯的勢力其實已然隱隱超越了武后的力量。
在入主東宮的半年之後,李顯終於開始了第一個大動作,他的這個大動作就是向皇帝上書,要求擴大各州縣教育,擴建學校,培養人才,這份上書立刻掀起了一場軒然大波。
朝堂之上,因爲皇太子李顯的一封要求擴大州學縣學的奏疏而進行了一場討論。
與高宗並坐在尊位上的武后首先開口說道:“諸位愛卿,太子昨日上疏,要求擴大州學縣學,培養人才,爲我大唐興盛獻一份力,太子有此好意,乃我大唐之福,諸位愛卿黨要全力配合,玉成此事。”
武后這話一說出口,立刻就遭到了臣下的一片反對,只聽得國子祭酒楊思玄首先出班說道:“天后容稟,擴建學校。培養人才,能夠讓更多的人受到聖人教化,太子本意是好的,然而這麼多年來,爲何臣等一直未能如此推行?實在是其中有諸多緣由,首先來說,各地皆有世家大族,其家中自有學堂,便是小富之家亦能請得起私塾,所以開辦學堂的效果並不大……”
“不然,對於楊祭酒之言,微臣不敢苟同,天后娘娘,雖然楊祭酒說得也有不少屬實,然而這並非是說開辦學堂就沒有效果,因爲除了大族和富戶之外,這天下還有許多貧寒子弟沒有學上,並非不願也,實在是家中貧困,無力承擔束脩也,若是州縣學堂能夠像太學這般簡拔優異者入學,併爲之減免學費束脩,想必州縣學堂定然也會興盛起來,我朝人才鼎盛,豈不更加昭示我盛唐氣象?”
說話的是侍御史駱賓王,他自己就出身貧寒,對於李顯的這一提議自然是衷心讚賞,在聽到國子祭酒楊思玄這麼一番話之後,立刻出言駁斥道。
楊思玄見竟然有人否定他的觀點,頓時不悅地說道:“駱御史說得輕巧,縱然是貧寒之士想要入學,然而地方上需要額外付出多少人力物力?即便刨除學生飲食安寢之費,便是請博士助教又需花費多少?即便是這點也能忽略不計,又需抄錄多少經籍方能滿足就學之需?學生就學無有經籍,便如同是無米之炊,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豈能長久?”
“博士助教之事其實倒也不難解決,只需地方上能夠爲落第之士安排飲食住處,並且按月發放一定薪酬,便會有大批文人前來應募,如此一來不僅解決地方上師資問題,更能解決落第文人之生活問題,誠可謂一舉兩得。”
國子司業王勃不愧爲聰明人,略一思索便將一個大難題解決了,而且還附帶着解決了另一個困擾朝廷的社會難題。
可是楊思玄仍然不屑的一笑,然後拱手說道:“王司業,你也是我國子監之官員,自然也知學堂諸事,我且問王司業一句,縱然是你說的那些問題都解決了,可是本官方纔所說的經籍問題當如何解決?你想動用多少人手抄寫經籍?”
“這……”無論是駱賓王還是王勃,在聽到這一句反問之後全都語塞,因爲這個問題他們確實都沒有想到解決的辦法。
這時忽然見李顯淡淡說道:“楊愛卿,此事本宮倒是能夠解決。”
“哦?不知太子殿下有何妙計可以解決這等大難題?微臣願聞其詳。”楊思玄見李顯竟然親自站出來,不由得微微一愣,隨即就是一陣狂喜,因爲武后的陣營中只是出動了自己這一個,就把太子一黨中的主帥給逼出來了,可見對方已然是黔驢技窮,如果自己再能把李顯駁斥的啞口無言,那麼這一次李顯大張旗鼓的動作就只能宣告流產了。
這可是在李顯成爲太子之後的太子與天后兩黨的第一次交鋒,如果初戰告捷,自己立下大功,自然少不了加官進爵,榮寵一時。
不過楊思玄仍然穩住心神,平靜的看着李顯,看他能夠想出一條什麼樣的妙計來。
卻聽得李顯淡淡說道:“此事駱御史和王司業其實早就有了對策,然則卻並不願直接說出來,因爲解決此問題的方法實在太簡單,若是讓這兩位大才說出來,無疑是侮辱了他們的智商,只不過這麼簡單的方法,不知道楊祭酒有沒有想到?呵呵,本宮估計,楊祭酒自然是想不到的,否則也不至於一臉懵懂的神情,也罷,看你這麼一副求知若渴的樣子,本宮便請一名賤役到大殿中指點你一番吧。”(。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