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5 章
紀彬一邊喝茶,一邊看着面前的人爭吵,漸漸明白他們是什麼來頭。
最低調的叫詹明,是做香料調料生意,算是稍微高端點的貨源,後面站着他家小廝,看着十分體面,他並未吵嚷,畢竟跟其他人沒有生意上的衝突。
跟詹明差不多的,還有個陳家,他家帶了兩個小廝,小廝手裏提着瓶瓶罐罐,應該都是酒,畢竟他家作坊就是賣酒的。
然後就是專門做首飾的金家,脂粉生意的劉家,這兩家理不直氣不壯,自然在同是脂粉首飾生意的梁老闆面前底氣不足。
爭吵來自他們三人。
梁老闆自不用介紹,他最先跟紀彬合作,還拉來其他四個作坊。
他們合作之後,算是供應了整個邑伊縣的雜貨,雖然只送了三次貨,但誰都能看出來裏面的潛力。
寒食節,清明節前紀彬雜貨店的盛況,他們通過飛鴿傳書知道了,所以第二日就找上門。
梁老闆得知他們出發,緊趕慢趕跟着過來。
因爲不用帶貨,幾人都是輕裝便行,不到兩日的時間就趕到邑伊縣。
一來就聽說,昨日邑伊縣的知縣都來紀彬這裏買東西,可惜紀彬貨架空空如也,還惹了個笑話。這對別人來說是談資,但對這些做久生意的人精們來講,那都是商機啊!
清明節都能賣那麼多雜貨,若是趕到佛誕,趕到端午,再趕到七夕?
幾個掌櫃老闆第一反應就是,這次來對了!一定要跟紀彬談合作!
趕來的梁老闆氣得跺腳,他發現的這個寶地,怎麼能被別人佔了。
做酒的陳家,還有香料的詹明就算了。
同時做首飾的金家,脂粉的劉家來湊什麼熱鬧!這不是明擺着要搶他生意嗎?!
幸好他消息靈通,知道這幾個人要去邑伊縣,趕緊借了匹馬趕過來!
梁老闆氣得喝口茶,看着紀彬道∶紀老弟,你說說,怎麼會有這樣的人。
紀彬倒是不接話,他跟梁老闆合作得確實愉快,但供貨商越多,他能選擇的商品就越多,何必得罪人。
但跟梁老闆畢竟合作好幾次,自然要寬慰幾句∶梁老闆莫氣,咱們慢慢說,幸而你過來的巧,我正想託人把貨單送過去呢。
好傢伙,現在開業短短二十天,賣空了兩次貨架,誰看了不眼熱。
聽紀彬這麼一說,就連最淡定的詹明也坐直身子。
見大家不再爭吵,紀彬笑∶趕了兩天的路,想必都辛苦了,不如用熱水洗漱歇息片刻,用碗熱粥,解解疲乏。
紀彬說到這,這些掌櫃們纔想起來確實餓得夠嗆,畢竟路上頂多啃啃乾糧。
柴力已經把熱水燒好了,按照紀彬的安排,首飾金家,脂粉劉家一間客房。酒坊陳家,香料詹明一間客房。
至於合作最多的梁掌櫃則是去柴力房間湊合湊合。
這樣的安排大家都很滿意,特別是梁掌櫃,特意在金家劉家面前炫耀一番,雖說用的不是客房,但這明顯把他當自己人啊。
詹明跟陳家掌櫃進到客房對視一眼,笑道∶能把生意做得如此好,,果然不是一般人。陳家掌櫃摸着鬍子∶不枉我們辛苦過來,雖說年齡小些,但可靠得很。
誰家做生意,都想跟可靠的人做啊。
紀彬待人接物處處妥帖,若是跟他合作,會少很多麻煩。誰不想跟聰明人一起做生意呢。
等着幾位出來,廳堂的飯桌上已經擺好熱騰騰的早點,羹粥包子蒸餃,樣樣都有。而且分量備得足足的,柴力帶着小廝們在旁邊喫,熱騰騰的食物最能撫慰人心。
等喫飽喝足,柴力去前面開店門,照顧生意,紀彬則跟掌櫃們聊正事。
洗漱過後,再喫飽飯,這談起來火氣就沒那麼大了。就算是想吵,也要看在紀彬的面子上忍讓幾分。
紀彬裝作什麼都不知道,查看各家送來的樣品,這些掌櫃們肯定有備而來,他不託大,全都客客氣氣地查看。
酒坊陳家還好,中低高檔酒都有,但紀彬只留訂了中低檔,看陳家的神色,這在他們意料之內。不過高檔酒的樣品還是給紀彬留下,皆是用漂亮的小罈子裝着,不管送人還是自己喝都是極好的。
香料鋪的詹明也差不多,香料這東西,大多就是茴香花椒等等大料,皆是從西域傳過來,價格不菲。
好在傳到中原之後,中原百姓也有種植,像他們偏南的地方就有莊子專門種這些東西。現在價格降下來不少。所以尋常百姓奢侈點也能用上。
不過依照紀彬來看,這些香料是做各種肉類必不可少的,就算不賣出去,他也想自己買點。這些香料雖然留下來,不過訂不了多少,詹明也是明白的。
剩下麻煩的就是首飾金家,還有脂粉劉家。
不過有意思的是,金家做的首飾要精美許多,更有金銀簪,至於梁老闆家有的絹花跟紙蝶,金家也有,價格差不了多少。
也就是說梁老闆基本只做中低檔生意。
而金家低中高都有不說,還要來搶梁老闆家的單子,怪不得讓他生氣。@無限好文,盡在置江文學城
紀彬看了看,只在金家的樣品中挑了梁老闆沒有的東西,算是當梁家的補充。這個挑選讓梁老闆瞬間鬆口氣。
至於最後的劉家,紀彬要了少許胭脂,更多的則是選他家的洗漱用具,什麼肥皂,香薰等等。
選完東西,偷偷鬆口氣的是紀彬好嗎!幸好他沒有選擇困難症,不然今天肯定糾結死。
而梁老闆也鬆口氣,還好還好,紀彬選的東西跟他家的貨沒有衝突。
這一上午下來,大家明顯都很滿意,總算把心頭大事解決了。不過樑老闆又道∶估計這幾天裏,還有許多人會登門。
這是肯定的,趕在第一批來找紀彬的,肯定是蘭阿巷子裏消息靈通的。剩下那些聽說紀彬家的雜貨店這樣厲害,那會不眼饞?換做是他們,他們也要過來試試的。
畢竟這不是間普通的雜貨店,還承擔着整個邑伊縣的貨郎生意,知道這一點的,誰不想跟紀彬合作?
紀彬又喝口茶,所以說給貨郎們好處,也是給自己好處,這纔是互惠互利。做生意嘛,不能那麼死板。
上午時間談成合作,中午飯氣氛就比較好了。
紀彬乾脆關了店門,帶上柴力,還有掌櫃們,一起去邑伊縣主大街的酒樓喫飯。其實他自己都沒怎麼過來喫過東西,這次順便轉轉。
誰知道剛去就遇上柴尺跟幾個捕快正在巡街。
柴尺得知他們要喫飯,指了指隔壁的食肆∶他家的魚肉做得一絕,可以去嚐嚐
柴尺常年在邑伊縣裏,他推薦的食肆自然不會錯。
梁老闆等人見紀彬跟邑伊縣的捕快們這樣熟悉,心裏更加敬佩,雖然胭脂劉家年齡都能當紀彬祖父了,可此時已經拿他當同輩人交流。
生意場上還講什麼大小。
紀彬謝過後道∶晚上柴兄帶着兄弟可去我店裏,正好得了好酒,你們也嚐嚐。柴尺拍拍紀彬肩膀,又跟柴力打了招呼,這才繼續巡街。
他們一行人去了食肆,只見這裏面賓客滿座,竟然沒有位置。奇了,小小的邑伊縣,竟然有生意如此好的食肆?
不過聞着空氣裏飄着的香味,好像確實不錯?
小二見他們一行十來個人,苦笑道∶客官們來得不巧,實在沒有空位了。
這不是什麼大事,他們去別處喫就行。
不過下次有機會一定要來嚐嚐,這家飯菜竟然如此之好?引得許多人都來喫。
就在紀彬轉身的時候,忽然被人喊住∶哎!是你!那個貨郎!說話間,就見頭戴肆廚帽,手裏端着菜的男人走過來。
他菜都沒上,看着紀彬道∶你忘了嗎?菜譜?一錢銀子!
紀彬打量一下,又看看他手上的酸菜魚,恍然大悟,這不就是他賣了食譜的廚子嗎。
廚子對小二道∶快,把咱們休息的廳堂收拾一下,讓貴客們用。說着,又對紀彬道∶這頓飯我請了,我還要感謝你呢。
這讓周圍人都嘖嘖稱奇,裏面肯定有什麼故事。
紀彬同樣有些好奇,廚子又熱情款待,他們一行人去了食肆自己的廳堂裏,環境倒是好上不少。這廚子才說起自己的事。
廚子名叫孫旺,是邑伊縣靜安莊人士,以前在縣裏最大的酒樓引客樓當肆廚。
上次遇到紀彬去賣食譜,別人都不在意,唯獨他嚐了嚐那酸菜魚,立刻掏出全部積蓄買下食譜。從去年十月拿到食譜,先是擺攤賣,然後是小鋪子,年後就變成如今的食肆。可見這當中盈利了多少。
就連邑伊縣的富戶們都喜愛他這酸菜魚的手藝。
之前紀彬用酸果代替酸菜,而孫旺早就做了真正的酸菜來用,口感更是爽口。
從春安城來的掌櫃們一邊聽這段故事,一邊喫故事離奇的酸菜魚。
一口下去,大家就知道這孫旺爲什麼能靠一道酸菜魚發家致富了,果然好喫啊!就算拿到春安城,也是絕對的好菜。
梁老闆忍不住對紀彬道∶一錢銀子也太少了,你若是自己開食肆,說不定同樣發家了。
紀彬笑道∶怎麼會,我沒這手藝,還是專業的人來做更好。
不過紀彬想了想∶酸菜魚就是鮮香麻辣,你若是點花椒代替辣椒會更好。
這話一出,詹明挑眉∶可是我家的花椒?
孫旺不明所以,但紀彬說得肯定沒錯,甚至有些迫不及待∶什麼樣的花椒?能讓口感更好晶心
紀彬點頭,跟孫旺約好,晚些他取來試試看。
孫旺再三感謝,如果不是紀彬的食譜,他可能還在迎客樓當肆廚,怎麼會有現在的食肆,現在忙得厲害,可是很賺錢啊。
不過說起來很巧,孫旺知道邑伊縣有個出名的貨郎,但卻不知道就是賣他食譜的那個。食肆生意又忙,他也沒去雜貨店逛過,若不是紀彬帶着客人來這裏喫飯,兩人說不定還要錯過一段時間。
孫旺說什麼都要請這頓飯,上的菜更是滿滿當當,更是他親手做的,讓人感受到他的謝意。不過店裏實在太忙,孫旺陪了一會,立刻去後廚做菜了。
等孫旺走後,詹明才道∶短短半日,我就見到紀老弟的厲害,以後還要多多合作。不僅香料家詹明如此說,其他人跟着附和。
只有梁老闆有種寶藏被人看到的感覺,明明是他發現的聚寶盆,現在大家都知道了,可太難了阿。
不過現在的梁老闆也看出來了。
就算沒有飯桌上這幾位,還會有其他人搶着要合作,畢竟誰跟紀彬合作,誰就會發財啊。
從食肆離開,紀彬還是讓柴力去給了飯錢,畢竟五大三粗的柴力去給,誰也不敢拒絕吧?
蘭阿巷來的幾個掌櫃老闆們又在邑伊縣待了一天,懷裏都帶着訂單走的
不過還是梁老闆的貨最多,畢竟其他幾個人只是第一次合作,紀彬並未要太多東西,具體的還看1他們的誠意。
如果用不好的貨物代替,那這就是第一次,也是唯——次合作了。
幾個人知道紀彬不是個能糊弄的,回去肯定小心。
而陳家走的時候,還帶了瓶紀彬送的黃米酒,讓他回去嚐嚐味道。
至於酒坊陳家送的好酒?大多數都送到柴尺跟幾個捕快手裏。
顯而易見,幾個捕快再見到紀彬,明顯更親近了。
剩下的則讓同鄉人帶給引娘,讓引娘給孃家送過去,宣老爹應該挺喜歡的。
說到引娘,不得不提一下紀彬交給她的任務。
就是讓同村人過來領活計,只要能做得好,那就給工錢。
剛開始做頭巾的王大娘跟做腰帶的李嬸孃,還以爲紀彬生意做大了,不收小件貨物了。等引娘解釋清楚,她們瞬間明白好處。
平日裏她們做頭巾做腰帶還要自己出料子,但做紀彬的活,那就沒有成本啊。
最重要的是,他們做的東西還要擔心能不能賣出去,賣不出去就砸自己手裏,可紀彬的卻不同擔心。
而且紀彬給的價格很不錯的,比他們自己做的東西價格還高!
當然了,刺繡跟針線是難了點,不過大家都是爲了補貼家用,能多賺錢誰不願意啊。
這個消息一出,全村的女子們幾乎都帶着繡活到引孃家中,讓引娘看看她們的繡工,合格的可以做刺繡,不合格的就做普通針線。
只是有一點,如果錯得太多,廢的料子針線太多,那下次就不允許做了。這條是引娘自己加上的,但對衆人的約束力顯然很強。
不然以後人家都在做活賺錢,就她們平白沒了資格,誰會高興啊。大家只會更加細緻地對待活計。
她們陸陸續續去了引孃家中,只見院子裏左邊種了瓜果蔬菜已經發了芽苗,右側則是圈起來的雞舍,裏面有着十幾只小雞仔。
兩隻神氣的小狗患趴在一旁,虎視眈眈地盯着她們,還好引娘一喊,狗患兒就不理她們了。
院子有這麼多東西,看着還是乾淨整潔,再去屋子裏看看,桌椅都是新的,廳堂上還放着花瓶桌上還有糕點。
這也就算了,引娘一身衣服加上頭簪子也是新的。這次的絹花簪子比上次帶流蘇的銀簪還好看!真讓人羨慕啊。
要是紀彬知道了,肯定會說一句。
他就是賣這些物件的,還能短了引娘嗎?自然是有好玩好看的就託人送回來。
引娘心裏也有些忐忑,畢竟她是頭一次做這種事,不過想了想紀大哥平時地模樣,有樣學樣倒是有幾分氣勢。
旁邊桌子上放着筆墨紙硯,清楚記下誰家領了幾份絹布,幾份絲線,並讓領了的人在後面按個手印,以免私吞或者不認賬。
引娘做事不緊不慢,倒是讓其他人高看幾分。
不過羨慕還是羨慕的,引娘雖說一個人在家中,但人家紀彬僱了同村的婦人,柴火用水,皆是僱人幫忙,說是這些勞力活他不在家,也不好讓引娘一個人做。
自家男人要是有紀彬半分本事,她們也不用來領活計了。
送走一波波村裏人,引娘再次覈對領出去的絹布數目,還有剩下的絹布數目,確定沒錯之後,這才把賬本收起來,繼續寫上次認的幾個字。
引娘聰明,紀彬教得都能很快認會,但她更想學着寫字,好像字學得越多,心裏就越開心。
紀彬有時候就感慨,若引娘生在現代,肯定是985211的好苗子。知道繡活的事順順利利,紀彬也就放心了。
他在奇怪另一件事,那就是東封村的劉鐵匠,還有克曹鄉的徐木作怎麼還不來。
按理說也應該過來了吧。
就在紀彬奇怪的時候,劉鐵匠就帶着兒子登門了。
劉鐵匠這次看到紀彬,心裏感慨萬分。
要知道剛認識紀彬的時候,他還挑這破破爛爛的貨郎架,如今已經是邑伊縣有名的雜貨店老闆。
等見了劉鐵匠,紀彬才明白他爲什麼這麼晚纔來。
劉家人還有東封村的人害怕李老二出來報復,所以遲遲不敢出現。畢竟以前有這種事發生。
等紀彬生意越做越好,劉鐵匠纔敢帶着針線來找紀彬。
紀彬知道這些也是笑不得,之前的李老二到底給他們多大的心理陰影。
那個李老二現在還在牀上躺着,雖說身體快恢復了,可他根本掀不起什麼風浪,聽說正琢磨着去其他地方。
反正以紀彬現在的名聲跟人脈,還有柴力在身邊,李老二等人根本不用害怕。
等紀彬解釋後,劉鐵匠一直點頭,把自己做的繡花針拿出來。
這可是好東西啊,紀彬以後要做繡活生意,繡花針自然需要很多,還有繡線也是。
聽見紀彬要更多的繡花針跟絲線棉線,劉鐵匠道∶針倒是簡單,不過是我家費些功夫,但絲線的產量卻不是我們做主。咱們整個邑伊縣只有荊高莊養蠶比較多,那裏向陽,土層厚,適合桑樹種植。
紀彬道∶就是說東封村的絲線是從荊高莊買的,然後自己抽絲染色?
沒錯。劉鐵匠答,我們村長的親戚是荊高莊的,這才求得點絲線,旁人要不來的。
紀彬明白了,這就是說,這絲線是定額的,是人家指頭縫露出給他們村裏的人好處。畢竟絲線這東西,不管什麼年頭,不管貴賤,都不會賠手裏。紀彬想要多點,只能去找荊高莊去買。
收下劉鐵匠送來的針線,然後要定價了。
之前劉老二那邊給的價格,一個銅板三根針,殘次品一個銅板八根。
如今紀彬定價,改成好針一個銅板兩根,殘次品,一個銅板五根。這是讓利,更是讓劉鐵匠有的賺。有的賺纔會多做。
不過大的物件是不能打了,畢竟做的是鐵器,除非官府有文書,旁人是不能自己做的,若是發現,就算王知縣都保不了。
但只要維持繡花針,就是個長久的營生。
紀彬送走劉鐵匠,卻在想他口中的荊高莊。
這個莊子產絲綢他是知道的,更是邑伊縣出名的富裕莊子,卻跟邑伊縣不親近,就算是上集市,他們莊子上的人只會去春安城,根本不來邑伊縣。
畢竟荊高莊確實夠富裕,聽說莊子上就有自己的茶館酒樓,自然看不上差不多的邑伊縣。他要是想從荊高莊買布,估計要自己去一趟。
接下來這幾天,新棣莊做陶器的鄧杉,克曹鄉的徐木作陸陸續續過來,同樣帶着自己做的物件。陶匠帶的就是瓦罐,碗碟以及各種小容器。徐木作則是矮凳,交椅,水壺,小木刀等等。
這些東西物美價廉,都是雜貨店長久需要的,也許現在規模還不大,跟春安城的作坊比不了。可紀彬覺得,這些家庭式小作坊潛力巨大。
最重要的是,大家一起賺錢,才能一起花錢,鄉下的市場也是市場啊。
做完這麼多事,紀彬纔算真正鬆口氣。
他的雜貨店終於塞得滿滿當當,五個庫房裏,前四個裝的是春安城運過來的貨,最後一個是從邑伊縣下面收上來的貨。
而他的門面的貨架更是沒閒着,小到針線大到桌椅,應有盡有,琳琅滿目。這纔有點雜貨店的樣子嘛。
不僅如此,進貨渠道也很健康,不會只進一家的貨,更不會只進一個地方的。有人要是託大不賣給他東西,那就立刻換供應商!畢竟現在他纔是甲方爸爸!
像之前李老二那種,說漲價就漲價的時代已經過去!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