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第 123 章

作者:桃花白茶
第123章

  永義十八年,八月初三開始肅清興華府,八月初五所有人抓捕歸案。偶爾有幾條漏網之魚,也是無關大局。

  這場勝利來得極快,讓陳乙跟車伕老溫有些疑惑。按理說這麼大的事,怎麼會那麼快控制住啊。

  紀彬笑∶說起來事情大,但以興華府這麼大的地方想要對抗南軍國,無異於螳臂當車。

  若是南軍國朝廷願意,什麼時候都可以清掃興華府,甚至有沒有他都一樣,無非是損失大小的原因。

  這又不是邊域那種地方,興華府百姓跟南軍國同宗同源,生活習慣又很接近,不存在文化問題,不管是平定此地,還是以後收納此地,都是極爲簡單的。

  也因爲如此,談峯等人知道這一天早晚回來。

  所以要把東西轉移到其他地方,甚至聯繫番邦人,就是爲了有朝一日能逃跑。至於招兵買馬?

  若談峯真有這個本事,還會在二十多年前奪嫡前期就被扔到這種荒涼之地?他不過是在這裏橫罷了。

  當然這是紀彬的視角,他是覺得談峯一般,但談峯的一般已經是別人眼中的厲害了。

  經過王巡查審問,不用談峯講,他兒子談維壩已經把事情和盤托出。現在也不能叫這兩個名字。

  應該說是十一皇叔跟維世子。

  十一皇叔自然是談峯,維世子則是談維壩。

  二十多年前,奪位失敗,十一皇叔的生母先貴妃用了最後的人脈,跟西北談家交易,把真正的談峯父子跟她兒子孫子做交換。

  原本應該在鹽場服苦役的兩個人,搖身一變成了談家父子。

  可憐真正的談峯,談維壩,現在埋骨荒山,一個是朝廷的可用之才,一個還是十幾歲的少年,剩下的家人自然也沒放過。

  西北談家主知道此事,卻喫下先貴妃給的幾個金礦,以小宗族人的命來換取利益。反正談峯一家去了那麼偏遠的興華府,不是刻意接近,誰也不知道已經換了人。

  在談家主看來,十一皇子無甚本事,不過是在興華府喫喫喝喝,也沒有什麼真正的大本事。可惜他娘籌謀良久,卻敗在兒子不爭氣上。

  至於百姓死活?跟談家主也沒什麼用。

  紀彬聽着,這才知道當年的談峯父子,其實才是談家真正的可用之才,雖說不是主宗的人,而是較爲貧苦的小宗子弟,靠着自己的本事考上進士。

  只是主宗一向看不起小宗,也不覺得被髮配到那麼遠的談峯會比金礦有用。所以做此交換。

  此事也算瞞得天衣無縫。

  不是紀彬厭惡興華府污糟髒亂,不是他們設計救人,根本不會發現這個大祕密。還真的讓十一皇子父子一直這樣下去。

  這次事情揭穿,再有扒出談世子如何成爲官員的,也是牽連一串人。

  他藉着他爹冒牌知府的名頭,有個狀元身份極爲簡單,他爹好歹也是皇子,手裏握着的資源都一樣,學問倒也沒那麼差。

  之後再借着幾十萬兩白銀的路子,還是能通通路子,西北談家也幫了把手。這才讓他們父子二人連着做兩屆興華府知府。

  按昭王巡《杳的話來說這樣一條線查下去,汴京那邊都會少很多人。不過太子的意思是,既然查了,那就查乾淨。趁着現在聖人震怒後怕,該清理的都清理了。所以王巡查的手筆極快,案件審得飛速。

  那十一皇子被關在陰暗逼仄的監牢裏,等着處決。不止是他,興華府所有作惡的人戶,都在等着審判。

  還有被抓的十個番邦異族,他們也被關押起來,留着還有大用。

  一連三天,興華府百姓看着這些人戶家的庫房被打開,但凡食物全都原地發放,其他物件全都收繳充公。

  這就是抄家?竟然讓他們看到了抄家。

  不少人暗暗叫好,看着惡人有惡報,簡直痛快無比。

  收繳的東西自然都歸紀彬來管。

  別看他現在沒什麼官職,但不論是王巡查還是宗輪將軍看見他,那都客氣得很。

  說實話,若是沒有紀彬,他們也能打得贏,不過是費些時間。可不會像現在這般順利,誰讓紀彬把談家明線暗線都摸清楚了。

  按照紀彬那邊的話說,就是開掛一樣,咱們兩個打牌,你的牌面我都已經知道了,這還不能贏?

  王巡查忙着審犯人,宗輪將軍忙着抄家整肅指揮營。

  紀彬這個既不是巡查,也不是將軍,則在看着興華府賬本發愁。

  他就沒見過這麼爛的賬。

  興華府這麼大的地方,這麼能賺錢的海岸線,稅收就這?就這?等翻開談傢俬賬,好的,正常了。

  把談家跟冉崇家賬本翻出來,這兩個加起來,基本就是興華府真正的收入。原本因爲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如今全都進他們家的口袋。

  現在紀彬手底下也沒幾個人能用,他只能整理賬本,數數興華府能賺錢的買賣。然後等着引娘到興華府。

  引娘不僅帶着所有受害者過來,還會帶着紀彬點的幾個人。

  徐傑,林豪,還有紀一飛,李棟。

  把他們臨時撥調過來,給他幫忙,至少先把這些賬目給搞清楚。

  等王巡查把該下獄的下獄,該砍頭的砍頭,也該恢復民生,他手底下沒人可不行。

  如果謝閣老過來,肯定感慨,紀彬怎麼這樣主動?都不像他了。

  主要是錢財在手邊,地方又在這。紀彬看着這個破爛不堪的城市就想搞基建。

  明明那麼適合搞基建的地方啊!再說興華府是有錢的啊,那麼多貪官污吏攬的財,現在全在庫房裏。

  抄家是真的能發財!

  紀彬甚至一激動,把這句話寫到寄回汴京的信裏,讓太子看了都挑眉。

  確實,抄家是能發財,紀彬這麼激動,太子都想挑幾個汴京的不安分的開開刀了。

  等引娘到興華府的時候,還是騎着她的馬兒,現在馬兒都已經長大了,引娘同樣長大,坐在馬上儼然是漂亮溫柔的女人。

  眼神還是那麼清亮,可氣質讓人不敢靠近。如此溫柔的女子,看着就心動。

  可她眼裏卻只有紀彬一個人,見到紀彬的時候又有些少女特有的嬌憨,一頭烏髮簪了起來,靈動可愛。

  她身後是被帶過來的受害者,其中就有磕頭的婦人,她跟她家相公女兒,手挽手地回來。踏上興華府的土地時還有些微微顫抖。她是不想回來的。

  她現在邑伊縣,現在紀灤村待下去,對他們一家來說,那裏就是天堂。

  剛開始興華府還沒平定的時候,他們這些人只能在紀宅待着,等那邊的事結束了,連邑伊縣都聽到一些風聲。

  大家這才走出來,這才知道,紀灤村是個什麼樣的地方。

  在這裏,只要你勤勞,只要你肯幹活,就算到山上摘野果賣給紀灤村釀酒坊都能活命。

  再不行給梁二家的作坊做簪棍,只要肯用心,都能攢到錢的。

  而且正值八月,還可以被僱去採棉花,如果肯學怎麼操作機器,還能幫忙剝棉籽。處處都是掙錢的買賣。看得他們一百多人眼裏泛光。

  他們也好,興華府普通百姓也好,都不是怕喫苦的人。他們都能幹活的。

  他們也想讓孩子們讀書,也想喫飽飯。

  這些人幾乎玩命般幹活,被邑伊縣的主簿,紀灤村裏長,還有引娘,以及很多人勸了又勸。讓他們不用着急,慢慢來,這一年四季都有活的。

  別說這一百人了,就算再來一百,這活也幹不完,不用搶着做。

  八月之後,邑伊縣的人也知道這些興華府百姓吃了多少苦,對他們自然心存憐惜。

  可八月初七,引娘這邊又收到信,說要帶他們走。

  這一百多人誰都不想走。

  他們願意背井離鄉,願意在邑伊縣待下去。

  如果以前知道,距離他們不遠的地方能活命,他們拼命也要過來的。

  最後在引孃的勸說下,說那些壞人已經被抓住了,這次回去是要他們做人證,然後看着壞人斬首。

  其他的也就算了。

  最後一句看着壞人斬首,他們心動了。誰不想有仇報仇,有怨報怨。他們想看這些人去死!

  八月十一,他們終於到了興華府。

  剛到城門口,不少人就發現不同。

  出入這裏不再需要費用,門口的守衛雖然嚴肅但並不苛刻,再也沒有非打則罵的事情發生。

  好像真的不一樣了?

  紀彬看着他們,這一百多人過來,也就意味着一件事,有些人的死期已經到了。

  這些案件要挨個審理,自然是王巡查的事。他跟引娘,陳乙,車伕老溫在宅子裏等消息就好。柴力被抽調出去,最近忙得厲害。

  按照紀彬看,估計柴力還會回到軍營,畢竟以他的能力,少個胳膊不是什麼問題。

  很快案件一個個開堂,開堂的時候無數人圍着觀看,紀彬也被請了過去。他過去只有做一件事。發錢。

  所有受害人,自然要拿到補償,不止是害他們的人要被關押,要斬首,還要有金錢的補償。雖然這些錢財不能免除他們受過的傷痛,但至少可以讓以後的日子好過一點。

  一家被強佔房屋,老父親被打死,賠償三百兩銀子,房屋歸還。

  一家女兒被強賣,如今女兒救回,給這家一百兩銀子,再給女兒二百兩私產。等等等等。

  這些罪行念下來罄竹難書。

  不管圍觀的,還是被告人,皆是淚流滿面。不少人偷偷在看紀彬。

  已經有人知道,這是紀彬一筆筆記下來的,不是他仔細搜查,根本不會有這些賠償。

  也有人看向王巡查跟宗輪將軍。

  不是他們的努力,案件也不會審理得這麼快。

  每日從天不亮開始審案,一直到晚上天黑還要點燈繼續審。這樣的強度,還是有不少人圍觀。

  只有看着這些人被罰,被打,被判刑,心中的怨氣才能消散。

  這些懲罰同樣給惡人帶來威懾。

  一時間,興華府的治安突然好了起來,竟然有些夜不閉戶都能安全的感覺。興華府,真的好起來了。

  三天時間,王巡查把這些早就爛熟於心的案件全都處理。所有人拿着銀兩不知所措。

  不僅洗刷冤屈,還拿到了錢,這不止是錢,更是一種勝利,他們挺過來了,他們活過來了。

  一時間,衙門前門庭若市,有冤的報冤有仇的報仇,案件堆積如山。程知縣,紀彬都被抓過來處理這些事。

  又過了三天,總算是理了個差不多。至少把最重要最惡劣的案件全都處理完。

  這下,興華府的府衙再也不是百姓們懼怕的地方,而是有青天大老爺在的地方。

  大家過得還好,王巡查的頭都要忙禿了。

  他這邊處理案件,還要給汴京那邊寫信,自然是將這件事怎麼處理的,怎麼解決的,全都上報。特別是十一皇子跟他兒子維世子怎麼處置,都要上頭特批。還有興華府那麼多事,都要等着處理。

  這些事處理完,還有一羣人在等着。

  那就是鹽場的鹽奴竈戶們,還有牙行的皮子們。

  他們世世代代生活在鹽場裏,按理說早就應該廢除竈戶,只有興華府還保留着。

  如今六個鹽場暫時關閉,所有的竈戶們被宣佈解除戶籍,全都成爲流民,暫時安置在荒地上。由紀彬出面發放物資,只要能在荒地上建造好自己的房屋,再接收官府劃給他們的荒地,那麼就能立刻改成農戶。

  紀彬說這些話的時候,所有人還是木木愣愣,甚至不知道要做什麼。他們被壓迫得太久,腦子都轉不過來。

  唯獨有幾個還算伶俐的,立刻站起來,顫顫巍巍道∶我們要怎麼領東西。

  說話間,老溫他們已經把建房子需要用的木料石塊拉過來。就這麼領啊!

  你們只要好好建房子,好好規劃自己的土地,立刻改戶籍!你們可以自由做事,自由行走。再也不會有人拿着鞭子奴役你們。以後的日子會更好的。

  徐傑被紀彬留在這,帶了五十個兵士處理這裏的事情。

  這裏有兩千鹽奴,,但只用五十個人就能讓他們聽話,所有人都知道,他們喫過的苦實在太多了,已經被打怕了,打得不敢有什麼動作。

  也是,鹽場關閉已經有段時間,估計心思活絡的早就跑了。除了羈押在這的犯人之外,所有鹽奴要跑,是沒人阻攔的。

  逃在外面的鹽奴們聽到這個消息估計也不用再東躲西藏,不管他們做什麼,現在都是不阻止的。

  牙行也被紀彬帶人清掃一遍,除了流放犯人無權管轄之外,被拐賣的人則解決出來。想回原籍的一起送回原籍,想留在興華府的,則去新開闢的荒地村報道,同樣可以領材料建房子,有了房子就會分到自己的土地。有了土地,就能領興華府農戶戶籍。

  但那些流放犯人也不能再像畜生一樣對待,更不能稱呼爲皮子。這些全都是整肅的內容。

  作爲興華府最可憐的兩批人,統統有了去處,一時間荒地比城內還熱鬧。

  城裏的普通百姓也在等着,所有人都知道,現在興華府的官員不會不管他們的!

  確實不會不管。

  以前的兵士又抽出來一千人,打掃街道,登記房屋,收繳兵器。

  刀劍不管長短,都要收繳上來,在八月十五之前交上來,都不算有罪,若是以後再看到,那就要依法處置。

  這話一出,府衙門口每天晚上都會出現一些兵刃。倒是讓不少人震驚,興華府百姓私底下都有這麼多東西啊。

  興華府暫時陷入短暫的安靜。

  簡直是來了一次大清掃,該收拾的收拾了,該弄走的弄走了。

  可誰都不知道,下一步要做什麼。壞人是處置了,可生活還要繼續啊。

  崇倫將軍不管,他現在只管收繳兵器,維護治安。

  王巡查指了指堆積如山的案件,他現在埋在案件的汪洋大海里,根本騰不出手。

  自然是落到紀彬身上。

  引娘看見大家的模樣都在捂嘴笑。

  紀彬只好帶着紀一飛,林豪,李棟三人,吩咐兵士們徹底清查人口。不僅是興華府,還有隔壁海太城,那邊也不能忽略。

  在盤點人口的時候,再統計一下哪些人居無定所,哪些人沒有戶籍,這麼掃一遍,整個興華府,海太城的情況就全明白了。

  可以說,經過好幾遍的盤點,清查。

  興華府簡直換了個模樣,所謂的七大惡人,除了李家大公子這個貪財的之外,其他都被收押。但李大也是吐出了貪下的錢財,這纔沒有牢獄之災

  第一次,抓捕了所有惡人。第二次,審理手頭案件。第三次,讓衆人自願交出兵器。第四次,清點所有人口。

  一次比一次細緻,一次比一次清晰。

  這幾次盤查,紀彬把興華府平面圖已經畫出來了。

  興華府本身並不算大,入城後沒什麼建築,生到了城中心也就是府衙的位置,差不多就是最熱鬧

  的兩條街。

  一條街就是興華府主街,紀彬家的雜貨店,還有最大的客棧,都在這裏面。

  第二條街通往碼頭,也就是海岸線這邊,海岸線在南,這邊有一個大些的碼頭,再有李家的小碼頭。如今因爲冉崇跟十一皇子,又發現兩個不錯的天然港口,這些都可以開發。但要稍微等等。

  不過開發這些錢是不缺的,只是要等汴京那邊的命令。

  基本上是小錢基本自然可以做主,大錢還是要等聖人指使。

  在主街跟碼頭街後面,分別是興華府百姓民居,主街後面就是大戶人家住的地方,碼頭街多是窮苦百姓的場所。

  大戶人家的房子一共七十九戶,已經空了五十二戶。大房子旁邊還有些普通人戶,一百二十二戶,也空了近一半。沒辦法,這些地方惡人太多,現在全在監牢住着。

  然後是碼頭街後面的茅草屋,這些茅草屋太過簡陋,冬日海邊雖說不算冷,但也是四處漏風。再加上這些人身體不好,病餓交加,很多人都會死在溫暖的冬日,何其諷刺。

  這邊也有較爲破舊的客棧,算是消費比較低的地方,當初盧益賴亞就是在這種地方住的。

  紀彬在這邊畫了一道,碼頭街後面可以蓋成泥磚小瓦房,再安排碼頭工人們住進去。

  雖說條件肯定比不上大民居,但肯定比之前好。而且泥磚小瓦房蓋起來也快,只是材料要買。

  不就是錢嗎,興華府不缺。可還是要等消息。

  畫完這兩條街,還要再看向城內往東的地方,這裏分佈了兩個鹽場,還有後方的指揮營,鹽場暫時關閉,很多器皿都在地上胡亂扔着,可見當時大家走得有多匆忙。

  指揮營的風氣也比之前好了太多,裏面奢侈亂七八糟的擺件全都被崇倫扔到紀彬那。好好的軍營,弄那麼多花裏胡哨的虎皮做什麼。

  這邊暫時可以不用管。

  城中心再往西,則分佈了四個鹽場,都有兵士看守,普通人不能進出。

  李家船廠也在這附近,原本李家船廠後面應該是一大片荒地,現在被劃分成六個整齊的村落。這村落一直延伸到海太城的方向。

  六個村落都是荒地村,暫時沒什麼正式的名字。

  主要是鹽戶們在這裏蓋房子,再有就是收納無家可歸的人,詢問身份之後,也會放發材料,讓他們蓋房子。

  其中自然有渾水摸魚的小賊,可現在能留下的都不是大惡之人,先看看他們的態度,還鼓勵六個村落的人團結互助,可有情況也要及時彙報。

  可以說,這裏基本上把興華府無家可歸,四處流室的百姓全都規整起來。這些纔是一個地方治安不好的原因。

  此地也是兵士最多的地方,一日巡查四次,若是有人打架,直接被拎走。

  大人們如此,無父無母的小孩則被送到興華府慈幼院。

  之前的慈幼院形同虛設,早就荒廢了,現在被紀彬重新整理起來,這慈幼院就離府衙不遠,可以保證孩子們的安全。

  再有引娘帶着兵士們在這裏照顧,等兵士們走的時候,這裏也會招些小吏婦人過來照料。

  紀彬想做的,就是每個人都有地方住,每個人都能喫到基本的口糧。等興華府恢復生機,大家的生活也就正常了。

  再回到六個荒地村,荒地村是紀彬,王巡查新劃分出來的,荒蕪得很,不過相信這土地上的幾於人,總能建設得不錯。

  荒地村往西,就到了破敗的海太城。

  這裏距離深花坡只隔了一個山谷,那邊的深花坡如今憑着養蜂蜜,日子過得別提多暢快。可這裏卻破日不堪。

  海太城的守衛也換成春安城的兵士,經過崇倫將軍的帶領,這些兵士們已經很有模樣。但海太城的城門也太破了。

  這還是沒有番邦打進來的時候,要真打進來,根本抵擋不住。

  這海太城也有個城中心,自然是圍繞府衙這邊,但看着還不如紀灤村氣派。至少這路已經很多年沒有修,路上泥沙不知道有多少。

  這裏面的百姓看着面黃肌肉,幾平人人都是茅草屋,只有空了的大宅院是大戶人家的。但這些大戶人家多是做人口買賣的活,已經被抓了。

  最近陸陸續續有被拐賣的人送回海太城,也算是讓不少人有喜色。

  紀彬帶着陳乙,紀一飛,李棟過來,看得後面兩個人想流淚。他們兩個都算過得比較好了,一時間看不得這樣的畫面。

  這裏的刺史等人也被羈押,現在是王巡查的親衛在這裏處理政事,也算有條理。但人手還是不夠,只能抽兵士們過來幫忙。

  海太城的情況沒那麼多亂,只要安撫好百姓,定時發食物就好。

  說起來也是悲慘,別看現在發了兩個城的食物,但談家糧倉消耗了不到五分之一。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說得一點也不爲過。現在還能供應他們。

  只是按紀彬說的,剛開始還好,但漸漸不能給太多,不能讓百姓有依賴的心理。

  這海太城比興華府還要大,荒廢的土地更是興華府的兩倍。

  如果說興華府的荒地可以建造六個荒地村綽綽有餘,那這邊再建四倍的村子,那都是可以的。不過海太城因爲長久的人口買賣,現在人數太少,根本形不成規模,連城中心都住不滿。是真正的地廣人稀。

  不過海太城的邊緣地帶也比較危險,那裏森林茂盛,看着就不是久待的地方。

  最後又去看了看海太城的海岸線。既然地方大,海岸線肯定也長。

  按照紀彬不精確地估計,這裏有三處適合停泊船隻。

  其中一個大的簡易碼頭,看着就是致富之道。可紀彬卻還有另一個想法。

  如此偏僻,又有林木,地方還大的地方。是不是非常合適建造船廠?

  當然也只是其中一個想法,他現在想法有點太多了,反正看哪都需要建設,看哪都需要鋪路。除了等着汴京的消息之外,別的也沒什麼辦法。

  大的方面修不了,他也只能動動小方面,至少把抄家弄來的布料發了吧?你說他們屯那麼多東西,死了也帶不走,還不如讓他發給百姓們。

  等紀彬回興華府之後,做的就是這件事,能發的發。只要大家用得上,就不是浪費。這就是紀彬的想法。

  現在興華府一共一萬三千普通百姓,六個荒地村一共五千多人,那邊還在陸陸續續增加,到現在是五千三百四十五。

  海太城的人比較穩定,只有僅僅的兩千一百六十一人。

  兩個好好的海岸城,加起來才兩萬多人。可見這裏受的折磨有多深。

  所以發糧發佈料,這都不是什麼要緊事,先保證大家衣食再說。

  只是也說明了,這不是永久的,所有人還是要儘量做事,等紀彬他們做完最後一件事,很多漁民也可以出海打漁,也能開始做活。

  這最後一件事。則跟番邦異族有關。

  在紀彬他們清查人口同時,也讓人給海外番邦送了信過去。如今信件通了幾封,事情也塵埃落定。

  是這麼一回事,被抓的這十個人是海外島上的貴族,跟當地貴族械鬥失敗,所以在興華府休養生息。

  如今被抓住後,紀彬他們商議,讓烏革跟着駱家人,再帶一個跟海外番邦做生意的談家爪牙。一起坐船去給那邊傳消息。

  大意就是,你們的仇人在我們手裏,除非用被買賣的南軍國百姓來換,否則我們就放虎歸山,再給他們兵器人手,過來跟你們爭權。

  反正紀彬說完這句話的時候,宗輪將軍拍拍他肩膀∶幸好你不打仗,你要是打仗,肯定會被封個詭計將軍。

  紀彬摸摸鼻子,就當什麼也沒聽到。

  以南軍國權勢相逼,基本沒有什麼番邦異族敢有意見。特別是興華府這邊的情況,自然有人知道一點。也明白人家朝廷派來人手,再也不是之前的興華府了。

  王巡查也猶豫過,到底是用十個番邦貴族換他們被私賣的礦產,還是換百姓。剛猶豫一下,就被紀彬跟宗輪將軍看過來。別說了,你們兩個別看了,還是換百姓吧!

  紀彬幫他找補∶流失的礦產已經沒了,他們也不會還回來,再說,人才是最重要的。有位偉人說過,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百姓纔是最重要的,這點永遠沒錯。

  所以換人!

  經過紀彬這邊統計,最近十年被買賣過去的人口,怎麼也有七百四十七人。這還是統計出來的,沒統計到的,實在難尋。

  所以紀彬獅子大開口,若是想要這些貴族,想要南軍國暫時放下這些仇恨,必須以一換百。

  紀彬確實故意這麼說的。就是賭番邦異族對南軍國的懼怕。

  如今南軍國興華府有兵士近一萬,之前的六千,再加上原本就有投降來的四千。還有大將宗輪坐鎮,這對那些小國來說都是威懾。

  你要是乖乖換人,那還好。

  不換人?那就打。

  按照現在他們對興華府掌控力度,這停泊的船隻,全都能變成戰船。相信以駱家爲首的船運隊伍也不會反對。

  戰時徵用船隻,就跟徵用馬匹一樣,都是理所應當。

  再說,只有他們這邊太平了,買賣纔好做。

  不知道爲什麼,駱家爲首的船運人家,竟然對現在的官府有了信任,還覺得就算徵用了船隻,也不會讓他們白白損失。

  明明一個月前,大家還覺得官府什麼都不是啊。

  只是不到一個月時間,大家竟然有了如此的信賴。

  這跟街上施粥施布分不開,也跟惡人陸續被斬首分不開。

  斷頭臺上,血跡都沒設於過,今日殺幾個,昨日也殺幾個,血跡乾涸在那裏,王巡查也不讓人清理。

  就是讓大家看。讓所有人看看惡人的下場。

  不少人並不覺得血腥,只會拍手叫好。

  要知道南軍國還有一種傳統,就是在開集會的時候,這會慶祝,另一邊殺重刑犯的傳統。大約是一邊歡天喜地,一邊命喪當場。讓所有百姓看看,你們是選哪個。

  紀彬原來的那個時空也有這種做法,不得不說,非常能震懾人心。

  所以在紀彬,王巡查,宗輪將軍的帶領下,這些船隻隨時能改裝變成戰船。還有李家造船廠在後面支撐。

  可能他們對海戰並不精通,但一力降十會,並不會怕小小的番邦異族。

  用文縐縐的話來講,你們這些人,不過自持滄海重山之險,故敢逞兇跳梁,南軍國水路征伐,所向無前。

  不知道別人聽到這話是怎麼想的,反正番邦異族很快來信,他們願意送人,只是要給些時間詢查被擄走的南軍國百姓,要給他們一個月時間。

  一個月?

  十天,十天之內,必須是南軍國百姓。

  那邊只得硬着頭皮應下。

  來送信的番邦人不是頭一次到興華府,這次過來也是看看情況。

  見現在的興華府跟之前大不相同,街道整潔,再無亂象,處處都有兵士把守,這才明白,他們的掙扎只是徒勞。

  若是真惹怒這些人,只會招來更大的禍事。國小力微,這是實情。

  縱然現在的興華府剛剛整肅,也不是他們能應對的。

  南軍國,對周圍所有番邦來說都是龐然大物。

  可紀彬卻明白,現在不過是一時的,興華府海岸線如此之長,就算不會迎來大股敵兵,卻容易被侵犯。

  現在海運已經起來,招來匪賊是早晚的事。

  此處卻無海軍,實在不是妙事,你有萬千財富,也要有自保的能力。

  紀彬頭一次慶幸他的信可以直接寫給太子,而太子又是個務實能做事的。

  若是興華府安穩,這裏必要有海軍駐守,這種中原於朝的海上傷痛,紀彬太明白了。

  不過這是以後的事。

  現在先把自家同胞換回來再說。

  八月十五清晨,南軍國的中秋月圓節。番邦人載着三船人在海上跟興華府交易。

  由紀彬,宗輪帶着的船隊來交換人質。

  番邦人的船上,全都是南軍國同胞,他們臉上帶着茫然跟不敢置信。

  裏面男女老少都有,共同的特點是,全都傷痕累累,他們是作爲奴隸被賣過去的。奴隸過得能有多好,奴隸在買家眼裏根本不是人,是畜生是牲口。

  他們在被拉着上船的時候,以爲自己又要被賣掉。以爲又要輾轉到其他小島上,賣給更殘暴的主人。

  可看到興華府船隻的時候,看到裏面說着南軍國語言的兵士們,所有人都不知所措。這是在做什麼?爲什麼他們回到了興華府。爲什麼被兵士們接回來?

  難道是鹽場又需要鹽奴了?

  還是說需要他們做什麼苦役?如果可以解脫他們甚至想死在海上。

  但在岸邊等着的,不是苛刻的鹽場守衛,而是他們的家人,他們的親人。有人已經認出來自己的爹孃,有的認出自己的孩子。他們都在岸邊等着。

  等他們回來,接他們回去過中秋。

  這不是夢。是真的?

  他們竟然能從魔窟裏出來,重新回到家人身邊?這是所有人日思夜想的事。

  船隻緩緩靠岸,整個岸邊的人再次爆發歡呼。回來了,家人回來了。被賣的同胞回來了。

  也許有更多人喪生在不知道的地方,但能救一個是一個,能回來一個是一個。

  以後的興華府不會再有這種事發生,他們的也能靠着自己的勤勞跟雙手過上好生活。

  紀彬是最後下船的人,引娘也在等他。

  兩人笑着牽手走在一邊,看着所有人的歡呼跟慶祝,他們只是默默看着,這是大家應得的高興。

  中秋團圓,真是個好日子。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