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第 131 章

作者:桃花白茶
第131章

  突如其來的聖旨讓紀彬引娘繼續開始忙。

  紀彬以爲邊關打仗,不會那麼早召見他,所以給自己年後行程安排得十分具體。什麼時候做什麼,那都想好了。現在卻不成了,要趕緊安排一下事情。估計是邊關那麼特別順利,所以有空召見他們吧。

  特別是內侍還交代了,年後儘快上京,不要讓聖人多等。這種明示肯定要聽。

  如今永義十八年,年都沒過完,他們就要開始準備明年的事情了。可以說直接把計劃打亂了啊。

  不過興華府招人的事他可以交給紀一飛跟李棟,再請柴力幫忙照看一下,那邊應該沒問題。只是要招六個人,這人算是有點多的。

  紀彬提前把月錢寫下來,跟邑伊縣這邊的月錢都一樣,讓他們心裏都有數。還好招過的人多,開過的店也多,做起來還算順手。

  然後是整理作坊的貨物,這點只能交給紀宅管家林博了,甚至林豪也能幫忙,畢竟冰鋪要到三月才能開業,他這段時間可以幫忙。

  有林豪林博幫忙統計作坊貨物,該送到興華府送到興華府。

  就算暫時放着也行,等到他回來,就可以聯繫買家了,但是這些東西,必須是宿勤郡特色物件,這樣纔好賣。

  就跟無仙城賣的鮮花一樣,也只有他們這裏多還漂亮,這就是特色。

  紀灤村的酸果酒跟刺繡,也是特色的一種,可以多多備貨。

  說到刺繡,這也是個麻煩人,願意以爲可以慢慢挑繡娘過去,現在卻麻煩了,而且繡娘們都是女子,紀彬引娘這兩個主心骨不在,很多人家都不敢能把繡娘往興華府送。

  就算是興華府名聲好多了,可還是心有餘悸,再說那邊人生地不熟,誰都不想讓自己女子過去的。

  現在哪家繡娘都是嬌小姐,都是家裏能賺錢的人,誰家都當個寶貝的,輕易不會讓她們涉險。這件事只好壓下,等到引娘回來親自處理。

  最後就是修路了。

  當初紀彬跟盤臨縣的知縣說過幾句話,那陽知縣還真的把盤臨縣到無仙城的路修好,如今也喫到許多實惠,路順了,很多東西都好流通,再也不是之前坎坷不太平的土路。

  現在興華府要發展,還想跟邑伊縣的作坊一起發展。

  不管是邑伊縣現在的新知縣,還是興華府代理知府王巡查,他們自然一致認爲這路要修,已經提上日程。

  最重要的一件事,反而最不需要紀彬操心。

  估計等自己回來,這路也能修得差不多,到時候作坊也有貨物,直接開始送到船上售賣。

  把這一件件事情處理好,紀彬引娘這個年都沒過好啊。

  一出門人人都羨慕他們,一回家都忙得茶都喝不上一口。這種日子簡直太難了。

  最後是紀宅。

  畢竟一個主人都不在家,實在不太好,還好家裏的人都老實本分,只要讓管家林博,還有蔡運包達他們多來幾趟就好。

  再說以紀彬引娘現在的威信,家裏的小廝婢女們也不會惹事。

  是紀彬引娘把他們從興華府牙行救出來的,又是這麼厲害的人物,誰會惹事啊。要是被趕出去,那可得不償失。

  主君夫人可是去汴京見皇上啊!誰都會老老實實的。

  婢女這邊就有棉紫領着,小廝自然聽林博調配。大家安安穩穩地等主君夫人回來。

  陳乙自然是跟着紀彬去汴京,上次他就去過一次,所以不覺得這是什麼累活。而且他跟着紀彬身邊也好幾年了,什麼場面都見過。

  最後安置的則是狼大狼二。

  以前去興華府就算了,還能帶着它們,現在去汴京,只怕會嚇着人。

  紀彬引娘只好安慰它們,讓它們兩個好好看家,等他倆回來。而且算着時間狼大狼二差不多成年,是不是該找媳婦兒了。

  紀彬念頭也是一閃而過,下意識看了眼引娘。

  他們兩個,是不是也該有孩子了。

  紀彬笑了笑,倒是沒被引娘看到。

  這些收拾完,也就過了中秋。

  整個邑伊縣,不對,整個春安城,還有興華府的人都知道他們兩個要去汴京了!這次一起去汴京的,還有王巡查跟他的手下。

  原來傳旨的內侍還帶了興華府知府跟海太城的城主,那陽知府以前是定波府的布政使,如今當知府算是升職了。

  海太城的城主則是舉人出身,第一次領職務。

  之前也說過,海太城太小,城主跟知縣差不多平級,讓剛成舉人的官員來做,也正常。而且海太城人口太少,現在不足兩千人,也差不多。

  可惜紀彬還不能見他們,就要跟王巡查一起進京了,倒是內侍早早離開,估計在路上過的年,估計平日裏事情不少。

  過年這段時間,紀彬是在吩咐他們離開之後的事。王巡查則是交代新知府一些事宜。

  所以他們兩個見面,完全沒有過年休息好的樣子,根本就是累得不行啊!

  事情也太多了吧!

  但也有人說能者多勞,誰讓他倆厲害呢!

  這次也算湊巧了,一起去汴京。

  王巡查的人對路還熟悉,正好可以帶路,跟着官員同行,這路上還安全呢。

  王巡查那邊一輛馬車,身邊還有十幾個護衛。

  紀彬這裏也是一輛馬車,但帶了個車伕,另外還有兩匹馬,陳乙,紀彬,引娘,他們三個可以輪換着騎,也能出來透氣。

  可以說他們都沒帶太多行李,也沒帶太多人手,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快點到汴京!誰也不想趕路啊!還是快點到汴京比較好。

  這條路是先從邑伊縣到春安城,再到宿勤郡,一路官道直接去汴京。坐馬車估計要二十多天。這已經是加快速度,輕裝簡行了。

  紀彬還去過汴京,但這對引娘來說是頭一回。

  這可是汴京啊!

  是南軍國的都城,多少人都想過去!

  來送行的人有很多,包括即將上任的萬舉人也在其中,不日他就要去當知縣了。

  可人家紀彬去的卻是汴京,這讓宣三姐的婆婆都對紀彬家更客氣,甚至對宣三姐也沒那麼冷嘲熱諷。

  這讓宣三姐看向引孃的時候心裏既是慶幸,又是感激。

  若不是引娘嫁了個好人家,如今有個好前程,她的日子不會好過的。哪能去當什麼知縣夫人。

  不止他們過來,還有不少好友親戚都來送行。

  紀彬朝他們招招手,讓他們趕緊回去吧,又跟林博林豪兩兄弟交代一句,他基本上是把家裏的事都交給他們了。

  還有商會的兩個副會長,荊姐跟孫旺。商會也拜託到他們手中。

  辭行之後,紀彬引娘即刻上路。

  一路往春安城,宿勤郡方向走。還帶上了同樣跟紀彬一起出名的詹明。

  雖然詹明名氣不如紀彬,但這次聖人也把他帶上了,誰讓詹明跟着紀彬一起捐了那麼多棉花,還是他親自押送到邊域。

  反正詹明接到旨意的時候,整個人都傻眼了。

  別說他了,在他家爭着搶着要住到他家新宅子的親戚們更是傻眼。而且經過這事,也沒人敢再來蹭東西。誰讓詹明認識聖人啊!聖人要見他啊!

  能搶着住到別人家的人大多愚昧,聽到聖人兩個字立刻就嚇跑了,生怕管明進獻讒言,把他們抓起來。

  詹明都沒想到,聖旨一來,竟然還有這效果。反正樂的年都沒過好。

  他家也是駕了輛馬車,跟着紀彬家車後面,詹明身邊還是帶着振生,又帶了個表弟,他現在生意越做越大,自然需要幫手。

  詹明也算搬出蘭阿巷子,但他明白,自己現在能賺那麼多錢,甚至還能被聖人召見,都是因爲紀彬。

  沒有紀彬的話,他還是一個普通跑商路的人而已。所以對上紀彬引娘,自然十分客氣。

  他們這行人趕了幾天的路到宿勤郡,在這也算稍作歇息,補給一下再啓程。

  王巡查等人自然是住到官府的驛站當中,紀彬詹明等人也能住進來,畢竟是聖人傳旨。

  但不少人都在偷偷看紀彬,這就是紀先生嗎?掀起捐棉狂潮的人,在他的號召下,全國都有這個浪潮。聽說他因爲捐棉的事破產了啊!

  看看他跟他娘子,這馬車真的好普通啊。

  他娘子穿得還算不錯,可他衣服是半舊的,這肯定是沒錢了吧?

  也是捐了那麼多東西,沒錢也正常。

  在大家的憐憫目光中,紀彬引娘被請到周家喫飯。

  現在的周家還是之前的那處宅子,只是人員精簡不少,可見不如以前那麼有勢力。但經過禹王的事,他家還能平安重新開始,這已經是周小公子竭盡全力的結果了。

  之前兩人都太忙,所以只能靠書信往來,這次紀彬引娘到了宿勤郡,周小公子自然是要請客喫飯,當面感謝。

  周小公子的身體還是不怎麼好,可他見到紀彬,臉色卻鬆快很多,句句字字真誠無比,全都是感謝。

  不是紀彬提醒,他不可能及時脫離周家,之後更不可能接手周家。

  當初被這位王巡查,當時是按察使的官員盤問,周小公子以爲自己也要被關起來。沒想到提了句紀彬之後,他竟然平安了。

  如今想來,紀彬之前去汴京那一趟,肯定認識不少達官貴人。如此的手腕,準會不敬佩。反正周小公子是敬佩萬分。

  不管爲了感謝,還是爲了以後的前程,周小公子對紀彬自然親近,看到引孃的時候也是十分客念飛

  這頓飯晚飯喫完,陳乙那邊又收到消息,宿勤郡柳家也請紀彬過去坐坐喫茶。

  不是周家柳家着急。

  只是紀彬明日一早就要走,在宿勤郡歇息半日,已經是耽誤時間了。

  說起柳家,也是很早就認識的門戶了,之前給駱家的揚州布政使書信,也就是柳家家主給的。

  如果說之前的宿勤郡周家是在走下坡路,靠着周小公子才勉強維持,沒了周小公子之後,差點覆滅。

  那宿勤郡柳家則是堅若磐石。

  一直是低調的世家,,家中還有人在汴京爲官,聽說官職還不小。

  這柳家主也請紀彬引娘過去喫茶,自然是想交好的意思。

  而且這柳家掌握了宿勤郡基本上所有雜貨原材料,不僅如此,還有大部分佈料也是他家。誰讓他家有不少船隻,可以穩定供貨。這就是一個世家的底蘊了。

  紀彬如今的身家跟他們一比,那也不算什麼。

  可柳家主見到紀彬引娘,卻笑着道∶神交已久,今日終於得見。

  紀彬也笑,看着這位柳家主,約莫五十多歲,但精神奕奕,頭髮有一點蒼白,可整個人看着極爲康健

  多些柳家主幫襯,纔能有那麼便宜的布料。紀彬拱手道。

  柳家主讓他跟引娘坐下,笑着道∶那有什麼了。不過一點小東西,能幫得上忙就好。

  小東西?

  也是幾萬兩銀子的東西。

  好在這裏的人都不會爲幾萬兩動容。

  連柳家主旁邊坐着的青年也是微微笑了笑,看見引孃的時候還愣怔片刻,不過很快扭過頭,他實在太失禮了。

  這位柳少爺是柳家主的嫡長孫,也是未來柳家接班人,在柳家主身邊自然是學習。畢竟在柳家主口中,紀彬比所有柳家人都要聰明,不僅如此還都要有遠見。柳少爺爲人雖然謙遜,但也是有些好奇的,如今剛一見面,倒是自己不對。

  紀彬跟柳家主又聊幾句,只聽柳家主笑∶因爲你們的原因,我家的船原本只用走到無仙城卸貨,再從無仙城運到春安城。

  自從你讓作坊去興華府開分坊,我們家船隻倒是要從無仙城再到興華府了。確實讓作坊方便了,我們卻要多走兩天的路。

  這麼一說,紀彬可沒不好意思,反而拱手∶興華府好物件也不少,其中海貝珍珠尤爲漂亮,到時候我們說不定不能做牛意呢。

  好傢伙,他說你讓我們喫虧了,那你就說什麼喫虧,明明還能沾光做生意呢!

  柳家主哈哈大笑,果然是不錯的年輕人,他很欣賞。

  船多走兩天對他家來說自然不算什麼,柳家主也明白興華府的潛力,方纔不過是逗逗這個年輕人。

  沒想到反而被將了一軍,開始商議做生意的事了。

  不過順着這個話聊下去,柳家主對紀彬印象更佳。是個有遠見的孩子。

  說着柳家主就讓嫡長孫跟紀彬多熟悉熟悉,以後做生意,兩人可能會經常聯繫。

  紀彬看着柳少爺笑笑,倒是有些冷淡。方纔這人看向引孃的眼神他自是看到了。說句心裏不爽,這也正常吧?

  好在這人沒有多看,否則他可能已經出柳家門了。

  那柳少爺倒是不好意思得很,看起來竟然有些愧疚,看來是個體面人。

  從柳家出來,這算是正式跟柳家有了往來,還沒去汴京呢,生意倒是先談成了。

  引娘方纔只是聽紀彬跟柳家主說話,倒是不知道方纔的變故。

  紀彬也只是笑笑並未多說。何必呢,難道要說自己喫醋了?不行,他不說。

  一路官道.稍加休息就

  經過宿勤科郡之後,原本以爲這路上沒什麼認識的人,不用停下來應酬,

  行。

  只是這路上突然出現一個問題。

  那就是爲什麼他每到一個地方,都會有人送錢送糧?!

  送食物他還能理解,送錢怎麼回事?!

  現在又到一個城裏,這城門口已經有迎接紀彬跟詹明的人了。

  主要是迎接紀彬,畢竟紀彬的名聲已經被天下人知曉,就連前面的王巡查都不如紀彬受歡迎。

  所以不管紀彬引娘到哪,都會有人要來送喫送喝,就算不送東西,也想過來認識一下紀彬!好像只要能認識紀彬,跟他多說幾句話,就是非常不得了的事。

  如果說剛開始幾個城裏,那可能還是偶然,畢竟那些地方距離宿勤郡太近,知道紀彬很正常。

  可現在都走了兩三百里地,怎麼還有人在城門口迎接?!

  即使是紀彬,他都覺得有點離奇了啊。

  這剛進城門口,前面王巡查的車立刻加快速度想要走,後面詹明的馬車也提前離開,他們兩個要找個食肆先喫飯!

  至於紀彬?!肯定會被人圍着啊!他跟引娘還要等一會呢!

  確實,紀彬引娘已經被圍住了,不少人都主動過來打招呼。

  你就是紀彬吧!我們早就聽說你要來了!

  很多人都知道你們家馬車長什麼樣!還說有個紀字的,還有兩個好看年輕人的,就是你們!肯定就是紀先生跟紀娘子吧?

  我家在醉仙樓擺了酒席,已經準備好了,還請紀先生賞光。什麼醉仙樓,還是去我家擺的酒席吧!

  我這裏有親手做得糕餅,請兩位收下吧,我家孩子在邊域當兵,都穿上你們送的棉服了。這是盤纏雖然不多,還請收下。

  紀彬引娘剛接觸這些的時候,還有些慌張,現在已經可以非常淡定的應對了。

  我們在城裏停留不久,簡單喫頓飯就走。朋友已經在安排了。這些盤纏我們真的不能要,我們身上有錢,還沒破產。真的,家裏生意還不錯,沒有因爲捐錢沒家底。

  謝謝您的好意,這本就是南軍國百姓的功勞,跟我們關係不大。我們只是發起倡議而已,一切都是百姓們的功勞。你們家孩子一定能平安回來的,我們真的要走了。真的有錢,真的不窮的。

  這一番對話之後,陳乙跟車伕一個牽馬,一個駕車,還真讓他們找到立刻的位置。趕緊走吧!不然又要被圍上了!

  沒辦法,大家都太熱情了!

  真的以爲紀彬現在很窮!這個謠言到底是從哪開始的啊。他真的不窮啊!

  不止在這個城裏是這樣的待遇,甚至一路去汴京,紀彬這裏從來都不缺喫食,甚至還有人偷偷塞銀兩進來,也是讓他哭笑不得。

  但這也說明了,如今紀彬的名氣有多大。所到之處都有人爭着想結交,這妥妥的名士待遇。

  去年百萬棉衣送邊域,做得非常值得!

  等紀彬跟引娘找到幹巡查跟詹明,整個人都誘着無奈。

  王巡查調侃道∶多少豪傑名師也就這個待遇了,如今紀彬的名字,是真的出名。

  紀彬立刻擺手∶謬讚了,我真的只是做了微不足道的小事。

  這話讓旁人聽了,又是一陣感慨。不愧是紀彬啊!

  這也太謙遜了吧!要趕緊記下來,以後說出去了,也能有吹噓的資本!他可是聽過紀先生教誨的人!

  紀彬一路上京的盛況,汴京的人自然也能知曉。

  甚至連聖人都略知一二,只是他如今身體不好,心力交瘁,更多事情都給太子處理。

  要說去年的時候,他還會強撐身體,但自從他想扶持跟太子打擂臺的禹王倒下,就再也沒什麼心思。

  有人說聖人是不是想明白了,當爹的不用跟自己兒子爭。他有這樣賢明的太子兒子,已經是極好的了。

  但也有人講,是因爲近幾年南軍國風調雨順,過得實在舒心,而且在政績上有可以青史留名的東西,這才讓聖人不折騰了。

  可跟聖人最近的太子卻發現一件事。那就是聖人老了。

  他真的老了,不止是因爲邊關戰事被嚇病,還因爲他確實體力不支。

  從邊關出事之後,也是好一陣壞一陣,竟然有點纏綿病榻的意思。這讓太子心裏十分複雜,去皇宮的次數也多了。

  提起紀彬一路上京被追捧,太子道∶說是追捧紀彬,也是追捧您,是您的子民做出如此美事,大家都知道的。

  果然,提到這件事,聖人表情明朗了些,可略略吃了東西也就支撐不住,準備睡覺了。聖人身邊的內侍表情悲傷。所有人似乎都預料到什麼。

  御醫也是盡力讓聖人好起來,可人老了,身體不行了,就算是求神拜佛,也是無用的。

  太子從聖人寢宮出來,看着走過來的譚御史,兩人這才道∶紀彬還有幾日到京?

  譚御史答∶回太子,如今二月初四,因爲他們在路上耽擱幾天,估計還有五天能到汴京。按照原來的時間,應該是二月初五就能到這。可是這路上有太多人想見紀彬,所以時間自然耽擱下來。

  要說人都有跟風的心理,距離宿勤郡較近的地方,那是真心想要看看紀彬長什麼樣子,這邊的追捧傳到其他地方,就有更多人想要看看紀彬了。

  後面的百姓一聽說這事,肯定繼續湊熱鬧啊。

  就跟在機場出現一個普通人,但有着一羣人追着啊啊啊尖叫然後還要拍照要簽名,路人也會不由自主去看看,順便拍張照片吧?

  紀彬覺得對他的追捧越來越熱,差不多也是這個原因。但別人不知道,別人只以爲紀彬的名氣真的很大。當所有人都說你名氣大的時候,這名氣也就是真的了。

  倒不是紀彬故意爲之,只能說是巧合罷了。誰讓他真的做了好事。

  這些情況太子跟譚御史也略略知道一點,只覺得好笑,太子吩咐∶等他到汴京,讓他好好休息,聖人不會爲難他。

  太子給的保證肯定有效,即使紀彬知道十一皇子的事,放在以前聖人可能會心存芥蒂,但現在紀彬的名聲如此好,不管對他做什麼,那都會引來關注。

  如今的聖人身體不好,也不會做自毀名聲的事。所以讓紀彬安心就行。

  譚御史,也就是之前的譚清譚刺史點點頭。

  說起來他跟紀彬接觸並不多,但在他老師謝閣老口中,還有兒子譚承樂口中,那是萬中無一的人物。

  不過也是,能做出這麼厲害的事,說萬中無一那都不夠格。

  譚御史又看看聖人寢宮,低聲道∶聖人的身體?

  先養着吧,天氣好點,自體應該會好點.太子是個很有耐心的人他不急不躁,不管他是不是當了許多年太子,都不會做僭越的事。

  而且他大權在握,也不急這一時半刻。

  再說在太子心中,他爹就是個老人,是個跟普通人很像有些糊塗的老人。當年他跟母后,跟父皇,也是有親睦的時候,所以他爹做的糊塗事他可以原諒。

  太子開口道∶邊關糧草再送兩次,還從賣冰的錢上出,戶部應該不會多說。既然要打,那就要打怕對方。

  這說的自然是正赤部落。

  譚御史點頭,他雖只是御史,但身兼多職,又是太子親信,平日做的事可太多了。但就算做事多也沒事,只要不讓他去修屏風就行。

  他們這邊做好紀彬進京後的安排,而紀彬引娘這裏,總算能鬆口氣。

  到後面的時候,不管是王巡查還是詹明,都主動避開人多的城鎮,他們根本不在大地方歇息,不然肯定會被攔着啊!

  這一攔就會耽誤時間。

  剛開始他倆還只是看戲,看多了就不看了啊!還是趕緊進京的好。

  王巡查身上還有職務呢,他這次也算圓滿完成差事,如果不出意外,吏部尚書的位置估計是他的。

  他也想回去升職啊。

  王巡查忽然想到邑伊縣裏一句話,那就是在紀彬身邊的人,都會陸陸續續升職。跟王巡查同姓的邑伊縣王知縣,那不就升職了,還直接去了江南當布政使。還有縣衙裏的一個差役,幾年時間就成了捕頭。再說紀彬的連襟。

  只能說紀彬確實是有點福氣的,好像他不僅是財神爺,還是個福星。

  不管這事是真是假,反正王巡查還是挺高興的,跟紀彬自然也要比以前親近。他們趕路極快,總算在二月初九這天到了汴京。

  還未到汴京城門,引娘就被紀彬接出來瞧瞧。

  他們這行人當中,也只有引娘是頭一次過來,王巡查跟詹明自不用說,也是走南闖北的。紀彬陳乙也是見過的。

  唯獨引娘頭一次過來,眼看着巍峨的城門,只讓引娘感慨∶原來這邊是汴京。

  汴京城門,經歷了無數風霜雨雪,歲月的沉澱讓這座古老的城池顯得格外不同。遠遠看着,便是皇城氣息。

  此地的百姓衣着鮮亮,穿戴得整齊,不說人人臉上帶笑,但也不是愁眉苦臉。從城門再到城裏,主街寬敞如河流,街旁的街巷酒樓鱗次櫛比,行人遊客接踵而至。

  這就是汴京。南軍國的都城。

  引娘眼神閃過驚喜,跟着紀彬一起走進城門。

  此處的守衛盔甲擦得很亮,表情更是嚴肅,他們代表了汴京城的威嚴。

  這就是皇城嗎?

  皇城腳下的百姓們風l貌都是不同的。

  還沒走幾步,王巡查家人,以及譚家人就已經在等着了。

  王巡查自然是回家,紀彬引娘詹明,則被譚家人帶走,就在紀彬他們要走的時候,另一輛華麗的馬車到了此地,從上面下來的,不正是平老闆!

  許久不見,兩人還互相看了看。

  平老闆笑∶可以啊,許久不見,竟然又英俊了許多。

  紀彬笑,只當他是調侃。

  平老闆過來也不是跟譚家搶人的,直接跟着他們去了譚家做客。以平老闆跟譚承樂之間的關係,自然是隨意過去的。

  但剛到譚家,就發現譚承樂他爹譚清也在,這倒是讓人不自在了。

  可譚清自然是特意在家中等候,紀彬過來,他肯定是要迎接的。

  當初不是紀彬,他老師謝老,不知道要喫多少苦頭,以興華府的亂象,能不能保住命都是問題。也是因爲紀彬,讓如今的邊域將士們有喫有穿。譚清指的可不是送棉花,而是製冰。

  因爲紀彬的製冰法,才讓太子荷包鼓起來,這才能準備邊域的戰鬥。這一切都跟紀彬密不可分。

  可能旁人不知曉,譚清身爲太子心腹,自然是明白的。若不是被旁人發現異常,謝閣老今日都會過來。

  如今也只能按捺住心情,先讓他親自招待,等等自然會見到謝閣老。

  引娘在紀彬身邊,自然也是落落大方,被譚家女眷招待。

  原本譚夫人跟譚小妹還以爲引娘會不自在,沒想到紀彬的娘子比她們想象中都要有風度是不輸官宦家女子,甚至連許多貴重的器皿也知曉怎麼用,半點也沒露怯。

  男子們在外庭聊天,女子自然是在花廳喝茶。

  譚承樂的妹妹還在打量引娘,被譚夫人拍了下,引娘也不在意,笑着跟她們聊天。

  紀彬倒是不擔心引娘。

  引娘雖說年齡不大,但閱歷卻比一般人厲害。

  單說他家的家業引娘都能撐起來,不過是聊聊天,這也沒什麼。

  此時外廳坐着的都是自己人。

  上面的譚清也好,還有譚承樂,平老闆。再有紀彬詹明。

  還有兩人的親隨陳乙振生,這都是絕對的自己人。

  可譚清還是隱晦道∶家人在邑伊縣的時候,多虧紀先生照料,譚家記住這份恩情,以後無論什麼事,可儘管到譚家來。

  這話說得真誠無比,甚至讓不明所以的詹明振生給驚訝到了。他二人不知道謝閣老的事,所以不明白很正常。但看着譚家的態度,就知道紀彬在他家絕對是座上賓。

  紀彬這人,還真是不一樣。

  詹明振生再次感慨。

  閒聊一陣,自然又提到皇宮赴宴。

  譚清道∶三月三也是大祭之一,到時候皇上會宴請文武百官,並在春華樓設宴,與

  皇城分內城外城。

  內城是皇親國戚乃至朝廷辦公,以及人們常說的皇宮的統稱,都在內城當中。外城則是普通百姓,各個坊市,各個民居所在。

  這春華樓就是內城的城樓,元宵中秋,春社秋社,都會在春華樓前春風池旁設宴,聖人就在城樓上看城樓下雜耍表演,恩澤百姓。

  三月三也就是常說的上日節,有三月三,軒轅生的說法。相比冬日的祭祀,這個節日要更歡快些,後者較嚴肅。

  到時候的賜宴就是在那日。譚清早就把時間摸清楚,此刻跟紀彬引娘詹明說,也是讓他們安心,今年不止請了你們兩個,還有南軍國各地名士名師,都來汴京封賞。

  最近一段時日,可以在汴京多逛逛,承樂會陪着你們的。

  譚家公子陪同遊玩,這是多大的面子。

  來的時候詹明還有些擔心,覺得面見聖人會不會嚇得腿軟。如今知道是大宴上見一面,也就好多了。

  紀彬引娘同樣稍稍鬆口氣,這次過來,真的只是賞賜,是聖人恩賞,旁的什麼事也沒有,

  也是,就算是聖人,也不想在名士身上節外生枝。請他們過來赴宴還能得個好名聲,何樂不爲。

  只是譚刺史還提到了封賞?

  這個私底下要問問,紀彬不想太高調啊。

  用過飯後,衆人也沒打擾他們一行人,讓他們先休息休息,但平老闆還忍不住調侃,問紀彬這-路上到底收到多少盤纏,用不用他再給一點。

  看來這裏的人都知道他這一路經歷了什麼!一進城就被圍着給錢給喫食,他差點成丐幫幫主!紀彬哭笑不得,只說自己先去休息,回頭再聊。

  今日才二月初九,三月三還赴宴,怎麼說也要在汴京待上一個月,大把的時間跟平老闆敘舊。而且他看着平老闆的衣着,應該過得還不錯?

  紀彬詹明他們這行人並未住到譚家,而是讓平老闆提前幫他們租了處民居。既然要在這住的時間長,還是自己住比較方便。

  說是處民居,其實也靠近皇城內城了,畢竟是平老闆的手筆。平老闆還留了不少僕役伺候,讓他們住得更舒服些。

  但紀彬他們也沒時間多看,匆匆洗漱趕緊睡覺吧!趕了二十多天的路,誰不累啊。

  紀彬到汴京的消息,順便傳到很多人耳朵裏。不少人都對這個新晉名士感到好奇。

  這個人以前名不見經傳,可今年卻突然出現,聽起來簡直名利雙收。

  不對,利沒收到。

  傳說中他很窮的,上京只帶了一個車伕,一個親隨。對汴京各個士族來說,這不是窮是什麼?

  可是紀彬做的事又太出名,百萬棉衣送邊域,這是小孩子們都能說出來的話,可見知名度有多高。

  更有些消息靈通的,知道紀彬還在興華府做了許多實事,說句真心的,要是紀彬在興華府做的那些事是真的,那此人的手段果真了得。

  反正這話傳着傳着就更加離譜了。

  其中有個小官家的王娘子,聽到紀彬名字的時候,下意思跟他相公道∶之前成親時給你做的新郎服,就是他家出的。

  如今風靡汴京的珍珠繡,也是他家刺繡坊所創。

  什麼?!

  珍珠繡,竟然是他家的手筆?

  若說普通商人,那自然是會被鄙視的,但刺繡不同,這是風雅幽的妙物。更別說人人都追捧珍珠繡,誰讓他們這裏遠離海域,得珍珠很難呢。

  之前紀彬在興華府買小珍珠的時候,都是按斤買,這裏則要按顆。就這樣還供不應求。

  更別說能在刺繡上別緻地繡幾顆渾圓珠子了。

  這人怎麼既對風雅之物十分熟悉,還有傾家蕩產捐棉衣的品格?如此的人物,他們竟然還不認識?這像話嗎7

  這還是京城風流子弟嗎?

  不行,現在就遞帖子,明日就要請紀彬喫酒!

  只能說跟風這東西,是太普遍了啊!你們不要再跟風了!紀彬真的不想喫你們的酒。

  話是這麼說,可院子裏小廝還是收到一沓請帖,不論門第高低,先請紀彬赴宴再說。

  不僅是紀彬,他家娘子也收到不少帖子,畢竟如此傳奇的人物,他家娘子是什麼模樣,也很讓人好奇啊。

  看看到底是別樣人物,還是普通的農家婦人。

  在紀彬他們睡覺休息這個晚上,關於他們這行人的說法是越來越多了。

  沒辦法,誰讓紀彬幾封信就讓南軍國各地行動起來,還因爲這事,被聖人點名誇獎。

  等紀彬睡醒的時候,就見門外似乎是陳乙在戰戰兢兢地等着。

  引娘還有點困,還沒睜眼就聽紀彬問陳乙∶怎麼了?出什麼事了?

  趕路太累,兩人是醒得遲了些。

  陳乙小聲道∶東家,太子跟閣老來了!

  ???什麼東西?太子跟閣老來了?

  方纔還在牀上迷糊的引娘立刻睜開眼,她旁邊穿衣服的紀彬也愣了。

  見引娘要起來,紀彬按住她道∶你先不慌,我洗漱去瞧瞧。

  門口陳乙又道∶太子跟閣老讓我不要喊您,說您路上辛苦,他們也沒事。

  這是沒事嗎?

  哪有小貨郎在這睡覺,太子閣老等着的?

  縱然知道這兩位都是好脾氣的,紀彬也不由得快了些。

  等紀彬過去的時候,只見太子閣老竟然在看送來的帖子,不時還點評幾句∶這家公子不行,慣會喫喝玩樂,不好多接觸。

  引娘也不能去這個花宴,他家小女子刻薄,估計會瞧不起普通百姓。這個好,他們兄妹倆皆是文采斐然,是可以結交的。

  是了,殿下你看這個,他家每次拍馬屁都拍錯,還想請紀彬去瓦舍聽曲,嘖嘖嘖。

  紀彬無奈,你們兩位是不是太當自己人了。在他面前怎麼就這麼隨意呢。

  說起來兩個人的年紀,一個能他爹,一個能當他祖父,還都身居高位,都如此隨意嗎,

  紀彬剛到,就見太子跟謝閣老看過來。

  這是他們三人頭一次一起見面。

  縱然這些年書信往來極多,但也比不上這一面的感慨。

  他們三人身份不同,地位不同,年齡也不一樣,卻在對南軍國百姓上意外契合。

  如此不同的三個人能這樣親近,靠的不是高官厚祿,也不是各色宴會。依靠的是那顆對南軍國百姓的真心,是那句位卑不敢忘憂國。

  太子起身,笑着對紀彬道∶紀先生,請坐吧。

  ???太子怎麼也跟着喊紀先生了?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