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第 156 章

作者:桃花白茶
第156章

  紀彬的到來,讓聖人小會討論更加激烈。

  紀彬還是頭一次參加宮裏的小會,上次雖然去過宮中開朝會,但小會還是頭一次。

  昨日紀彬剛到,就被皇宮內侍請到別宮居住,紀彬引娘自然同被接去。現在的兩人身份可不同。整個汴京都是想見他們的人。

  兩人的名字幾乎天天都要出現在衆人的嘴裏。不提他們兩個,總覺得今天差點什麼。

  現在汴京門戶裏,哪個不知道他們的極速船,蒸汽船,那家沒有引孃的珠繡貝繡?

  看看人家,原本只是偏遠地方的普通百姓,如今卻大有名氣。先皇都誇的,能有錯嗎?

  第二日一早,紀彬被請到皇宮,引娘則是被皇后請過去說話,看樣子早就安排好了。至於同行的汴京本地官員們,自然是回家,原本以爲讓他們去船務司是下放,可現在呢?這還叫下放?明明是給了頂好的機會。

  同行的傳教士跟僧人自然也各有去處。

  不過他們走之前,特意找紀彬打了招呼,明顯因爲紀彬的船隻,給他們帶來極大震撼,現在看向紀彬滿滿都是尊敬。

  可紀彬此時卻差點打哈欠,因爲小會上爭執的內容,他早就知道了。聖人寫信的時候都說過,這些人吵得實在厲害,讓人頭疼。確實挺頭疼的。

  贊同出海的官員,跟不贊同出海的官員,吵了一陣後,同時看向場面上沉默的三人。

  聖人,謝閣老,還有紀彬,全都是一言不發。

  聖人謝閣老,他們都已經習慣了,紀彬怎麼也不說話?

  贊同出海的官員率先開口∶紀先生,您覺得是,應不應該出海?

  紀彬突然被點名,開口道∶應該。他肯定是這個回答,否則到汴京做什麼。

  不就是這邊吵得太厲害,需要一個外力。

  反對出海的官員看向紀彬的時候表情複雜。

  一方面他們反對出海,因爲這是本朝先祖的命令,而且出海事情太多,容易招惹海外番邦,邊民非常難管理。

  所以紀彬弄出來蒸汽船,讓出海又被提起,讓他們很不爽。

  但另一方面又知道,蒸汽船卻是好東西,最近夢華號就在汴京,他們也都試過。那船真氣派,簡直是無敵的存在。

  可真的出海了,豈不是增加了治理百姓的難度?

  這個想法在古代很多王朝都存在。

  那就是百姓們越笨,越好管理,越好糊弄,最好目不識丁,不要懂太多知識。

  就跟興華府當初那些鹽工們一樣,他們就很好糊弄,因爲他們從小就在鹽場長大,從小就不知道反抗。

  反而是柳家小公子柳衛宏是明白的,因爲他有知識有文化,知道這樣的亂象是不對的,所以想着反抗。

  大多數統治者,希望百姓們都是前者,都是愚民,隨隨便便就能糊弄過去,也好管理。

  但開放海禁,勢必會開闊更多人的眼界,於是百姓們就不好管理了,因爲他們不再愚昧,不再坐井觀天。

  可一旦如此,百姓們想法多了,就會生亂,多出幾個柳衛宏,估計興華府不等朝廷收拾,自己就想反了。

  對百姓們來說,自然是好事,對上面的人來講,未必不錯。

  反對的人當然能不能明說,所以嘴裏只念叨着商人逐利,又說着成羣分黨,奸佞縱生等等。這種想法有利有弊,但總體來說,弊大於利。

  這點紀彬過來人太明白了。

  一味閉關鎖國,自己把自己的眼界縮小了,錯過外面的科技發展,錯過外面的工業革命,錯過外面文化百花齊放,明明自己的文化可以上去爭一爭,可以當世界的領頭羊。

  但就是不去,就是關着門,到最後是什麼下場,很多人都知道。

  他們不是個邊睡小國,是有着縱深,有着資源豐富的大國。大國無力,迎來的會是下場?

  紀彬縱然不太愛參與朝堂之事,可這件事不同。

  這件事所有他那個時空同胞心中的痛,若他沒本事也就罷了,現在有本事,有能力,自然而然想要改變一點什麼。

  所以紀彬很堅定地說∶要出海。

  環球之大,並非只有南軍國,海外另一邊,也有着不同的文明,不同的文化。兼容並納,取其長處,難道不好嗎?

  說着,紀彬把從船務司帶來的一本書拿出來,這是譯者跟傳教士們翻譯出來的其中一本。

  旁的不說,西方對天文曆法的計算,就較爲精準,若是把西曆跟東歷結合起來,豈不是更好紀彬手裏拿着的,便是西學中計算天文曆法的好處,還有紀彬研究過古法不同。一條條十分分明。

  從南軍國天文學家郭守敬的四丈之表,影符取之等等的方法,對比西法優劣。到底哪個測曆法更準,詳細做了說明。

  倒不是一味誇讚對方,貶低自己,而是要學以致用,不能妄自尊大,故步自封。

  有着謙遜的態度去學習,這纔是更強大的表現。

  原本抱着高高在上滿不在乎的表現,反而是不自信的做法。

  兩者比較,自然還需要實踐證明,可有一種新的思路未嘗不可。

  紀彬最後道∶若是我們能去大洋彼岸,尋來更多這樣的能人異士,書籍文獻,豈不是能讓南軍國更加強盛。

  聖人都說,學無止境,難道我們就要在南軍國這片土地上學習嗎,外面的東西照樣可以借鑑學習。

  天之行度多端,而人之智力有限,持尋尺之儀表,仰測蒼穹,安能洞悉無遺。

  這句話是用古人的話來解釋。

  儀器的精準,曆法的準確,這對人來說無比重要。既然外面有更精準的學問,爲什麼不去求學呢。

  當年孔聖人都能舟車遊學,那他們爲什麼不能出海遠洋,獲取知識?

  紀彬這些話並非沒人提,但他說出來,竟有種娓娓道來的感覺,而且有事實有依據。特別是他口中還帶着一點奇怪的感覺。好像他心裏覺得,如果不出去會變得很不好。

  這個想法只是在大家腦海中一閃而過,並未想太多。

  可不得不說,紀彬拿出來那本翻譯的歷法,上面寫着西法如何測太陽,如何測時間,如果計算所用曆法。

  一眼看過,顯然自成一派。

  能在聖人面前開小會的,自然有些本事。

  稍微看看,就這本翻譯的書籍上不是瞎說,而是有着絕對依據的。

  聖人見此,這纔開口∶我南軍國之物,遠勝海外,可大洋深處也有可取之地。不如派人出去探尋,彼此交流。

  也讓遠洋人見識一下,我南軍國之威儀,我南軍國之蒸汽船。

  最後三個字一出,反對的聲音更少了。

  蒸汽船!

  這個東西若是開出去,必然會讓所有人頂禮膜拜。若是真的能讓遠洋人知道他們南軍國的厲害,似乎也可以。又或者帶來真正有用的書籍,說不定真的有點作用?

  這小會開了段時間。

  可一本翻譯出來的歷法計算,兩艘威風赫赫的蒸汽船,似乎硬生生扯着大家往同意出海方面拉。

  說到底,還是本朝開國皇帝下的那道海禁令的原因。

  最後聖人開口∶今年十一月十五,朕要去祭奠先祖,正好將此事跟先祖說明。當初先祖不讓出海,也是擔心百姓們的安危,如今有了蒸汽船,想必先祖會明白的。朕當皇帝一年多了,並未愧對祖宗基業吧。

  這句話聖人說的唉聲嘆氣,讓下面的人立刻跪下,趕緊說聖人做得好,聖人怎麼會虧待祖宗基業。

  紀彬剛要一起跪,已經被聖人攔住,情真意切道∶到時候紀先生同朕一起去皇家寺廟,讓先祖也見見,先皇親封的賢人君子。

  賢人君子親自出海,彰顯國威,先祖必然允准。

  好傢伙,您都這麼說了,下面的人還能怎麼講。都把先皇搬出來。

  即使先皇在很多人心中比較平庸,但誰敢說出來,死者爲大,把先皇搬出來,誰敢反駁?

  紀彬也算是面對着聖人,嘴角的笑都快忍不住了。就這樣聖人還能唉聲嘆氣,裝得十分爲難。

  這齣戲演完,紀彬對聖人是真佩服啊。高,實在是太高了。

  事情終於定下來,旁邊的謝閣老雖然沒說話,但明顯是支持聖人,再有謝閣老開口道∶聖人明德,先祖定然會同意的。

  謝閣老都開口了,同意出海的一派立刻接上。

  這件事就這麼定下來。

  揚帆出海!終於確定了!

  而且直接確定了領航人,自然是紀彬。

  還有比紀彬更合適的人嗎?

  他不屬於朝廷某個派系,甚至官職都不是實職,以前謝閣老賦閒的時候,他們兩個走得還近些。但是等謝閣老入朝,兩人關係明顯自動疏遠。

  並非他們有什麼矛盾,而是一個有權,一個有超強的能力。他們要是關係還好,跟結黨營私有區別嗎。

  謝閣老還因爲這件事跟謝大人譚大人說過,紀彬這個官商,實在太適合混官場了。

  他就忠於聖人,旁的什麼也不用管。

  既不邀功,也不故意冒風頭,身上再有着先皇的首肯,不管他是什麼身份,必然會一輩子無憂。

  所以紀彬在整個朝堂,甚至整個南軍國都是極爲特殊的存在。只有他做這個頭一個出海的人非常合適。

  沒有派系,忠於聖人,設計出蒸汽船。誰都對他心服口服。

  想必這個消息傳出去,也沒人敢說什麼。

  這可是紀彬,讓南軍國打了勝仗,有了厲害船隻的紀彬!你若是說他的不好?只怕南軍國百姓們都不會同意。

  所以這出海,他出定了!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