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全文完結
不管是船務司的文職,武職,又或者雜務職,那都很吸引人!
多少科舉名次極高的人都分不過來,只有那種潛力夠大,又夠厲害的人,才能被送來歷練。所以這五所學校學習氛圍異常濃厚。
都不需要夫子們多說,他們都會認真學習,一個比一個卷。
而且夫子們也不會多說,兩個理科學校的夫子基本都是協理部的成員,雖然只是打雜的成員,但平日裏也忙得厲害。
你不想學就不學,等到期末考試考得不好,直接滾蛋就是。誰也不慣着你。
兩個文科學校夫子,則是朝廷派下來的官員,在這裏看到狀元榜眼探花進士,那太正常了。甚至翰林院幾位大臣都會過來。
誰敢在他們面前不學習?如果在他們面前印象不佳,以後科舉都爲難!
至於唯一的海軍學校,基本都是軍事化管理,教導的夫子都是真真正正在戰場上廝殺過的,作戰經驗十分豐富,若是有不服的,直接去校場比劃比劃。
因爲這些原因,海太城五所官學在五年時間裏,直接成爲整個南軍國最厲害的學府,試問哪個學子不想進入。
而海太城原本的百姓,也因爲五所學校的進入,生活變得好了起來,城裏道路重新整修,小生意也可以做。
生活竟然比興華府還要幸福,只要是海太城是真的太平,可能比汴京那邊還要安全。
因爲海太城的官學,興華府那邊的官學甚至有點辦不起來,頂多做點啓蒙,跟其他地方官學重要性完全不能比。
畢竟離得這麼近,大家能去海太城上學就去海太城了。
不過興華府的前知府也另有謀劃,興華府官學一半留給啓蒙,,另一半算是職業教育,什麼刺繡手工之類的都可以在官學教學,幫助不少百姓改善生活。
而興華府的商業更是蒸蒸日上,漸漸成爲非常重要的港口城市。這裏面的南來北往貨物太多,五年時間裏,稅收喜人得很。
而且還帶動後面的邑伊縣,春安城,乃至宿勤郡的貨物進出,這條道路修得又格外好,最近的混凝土路也要完工,道路修得又寬又闊,一條官道直接從興華府到宿勤郡,什麼貨物都好運輸,牛車拉的非常省力。
其他地方可不捨得修這麼長的混凝土路,還不是興華府這些幾個地方確實有些錢。誰讓他們稅收多呢。
這路還是蔡運跟柴伯父在修,他們兩個帶着人做事,幾個府衙都放心的。
誰又能想到,六七年前的這些地方,全都汴京瞧不上的窮地方。
都說此地有財神爺紀彬坐鎮,這才變成這樣,大家都這麼認爲。
所以紀彬每次坐上客船來往各地的時候,不少人都想主動結交。可紀彬看人尤其準,那些不懷好意的人幾乎一眼就能認出來。
誰讓他見多識廣,認識的人多,所以他身邊倒是沒什麼亂七八糟的人,至於接近他的妻兒?那還是算了吧,你要是對紀彬出言不遜的,或者有什麼不尊敬的,那也就算了。要是敢坑害他的妻兒,你還是換個國家繼續生活吧。
但說起來換個國家,現在南軍國周邊國家,不管是陸上國家,還是島上國家,有哪個不臣服的嗎。
他們南軍國今年事情特別多,不光因爲火車司要開設,還因爲許多國家都趕在過年的時候過來朝拜。
別問爲什麼現在才四月份他們就要商量朝拜的事。
而是近些年來的國家太多,鴻臚寺人都快麻了,有些能拒絕就拒絕,南軍國知道你們的誠意,路途遙遠,不必前來。
南軍國不想讓他們過來,什麼亂七八糟小國都想沾沾關係,因爲只要沾上關係,那周圍的國家就不敢來侵犯。
這是對外的方面,對內來說,哪個派系能過來朝貢,就說明南軍國承認了他們這個派系在國內地位,就能坐穩他們小國的皇位。
甚至出現過,一個小國內,三個派系爭鬥,搶着過來朝貢的搞笑畫面。
他們三個派系都想讓南軍國承認他們正統位置,搞的鴻臚寺跟聖人很不耐煩,你們自己國家的事,自己打完再說不行嗎?要鬧到他們面前。
所以這些朝貢名額都是珍貴的,四月份都開始陸陸續續報名。
大家預計,估計到年底的時候,至少有一兩百國家想要過來,可能有些國家名字他們都沒聽說過,甚至只是個部落。
這種場景南軍國百姓近些年見的也多,不怎麼稀奇了。
所以坑害紀彬的人想逃到別的國家?
估計剛踏入那些國家的領土,就會被他們興高采烈押送過來請賞。這可是討好紀彬,討好南軍國的機會啊!他們肯定會把握住。
也因爲如此,前十年來被買賣到周圍番邦小國的南軍國臣民陸陸續續被送回來很多。這些南軍國百姓被送回來的時候還很懵。
他們離家時間太長,當了太久的奴隸,根本不知道南軍國翻天覆地的變化。但也是因爲南軍國這麼大的變化,纔會被人主動送回來。
紀彬在興華府的時候,還處理過這樣的事,當時的興華府知府晁山給這些人做了妥善安置。現在的興華府新知府,也是按照之前的辦法在安置百姓。
說到之前的知府晁山,如今跟紀彬關係非常不錯。
當初晁山跟隔壁海太城樊海鈞被送到興華府跟海太城的時候,那時候真的百廢待興,什麼東西都沒有。
有些紀彬幫忙,再有他們二人精明強幹,終於摸索出兩個地方該走的路。他們離任的時候,萬民相送,這就說明他們確實做得不錯。
而晁山跟樊海鈞也抓住這次機會,如今已經在其他地方任職,一個官居
五品。
對比他們之前職位來說,升職速度非常快了。
他們兩個自然知道這是紀彬的功勞,逢年過節都會送上拜禮,甚至還想讓自己家小孩跟紀彬家雙胞胎結娃娃親,哪有這樣的啊。
紀彬跟引娘一聽到娃娃親,立刻對視一眼,他倆也算是娃娃親?
但這親事不能定,這倆雙胞胎兄妹倆天天有一百個主意,還給他們定親事?做夢吧。他倆都對海外有興趣,不止央求了一次,想跟着爹爹出海。
可他爹最近忙得厲害,又是船務司,又是船舶司,還有現在手頭的火車司。
甚至連整理出海資料的事也做得斷斷續續,哪有時間出海。
反正紀彬用倆孩子太小爲理由回絕,但誰不知道他跟引娘對孩子們寶貝的很,根本不可能那麼早定親,大家也只是想想而已。
講的是,船運人家都在開會,爲了他還推遲了很久,他們船運商會討論時間,紀彬怎麼能不到!
紀彬聽到這話就頭疼,天天這個商會那個商會,他纔不去,直接道∶紀舸呢?讓紀炯過去。
紀柯便是跟紀彬同村書生,考了兩次秀才沒考上,最後乾脆跟着紀彬幹船運,如今已經是紀彬家船運隊伍大管事,所以船運商會有事,他去開會也行。
紀舸在船隊上如魚得水,事情做得極好,跟紀一飛,李棟,林博林豪,徐傑,魯石等人,各個都是紀彬得力干將。
不然他也不會跟引娘一出去就是好幾天時間,根本不擔心的。
從汴京回來,紀彬去船務司,引娘帶着孩子們則回家。
只是兩個孩子垂頭喪氣,顯然不想回去,他們還想繼續玩!上學有什麼好的!
引娘聽到他們這話,笑話道∶行啊,那你們不上學了,天天在家玩吧。反正紀傢俬塾成績好的前十名,都能坐火車,你們不想坐就不坐。
現在火車司正式發力,很多地方要開始建造火車,其中一處就是興華府到邑伊縣。一聽到火車這兩個字,雙胞胎立刻睜大雙眼!
他們坐過一次!
而且還是唯一的,從汴京到洛陽,但也就那麼一次。可火車的速度跟新奇,讓他們至今難忘。
有火車引誘,上學也辦得有趣起來!
紀彬自然牽頭做這件事,跟當初出海一樣,有他出頭,後面的工作更好展開。而這次要修建的,自然是距離海太城比較近的地方。
邑伊縣跟興華府之間,要建造全國最長的一段軌道,只要這段軌道建好,剩下其他地方也可以開人
紀彬帶來的自然就是這個消息,興華府新知府知道後,立刻前往海太城,只是他也被攔在船務司外面,就算你是知府,也不能直接進入,這就是規矩。
建造蒸汽火車其實不難,難的就是怎麼鋪設軌道,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好在現在的興華府都不缺,誰讓他們有錢呢!
火車軌道轟轟烈烈開始建設,也算是個試點,這個地方做好,還能積累很多經驗給其他地方。江南那邊其實還好,那邊水路交通發達,對火車需求沒那麼高。反而是水路不夠通暢的平原地帶,非常盼望火車通行。
在紀彬主導下,火車軌道建設正式開始。
有協理部的人領着,紀彬其實沒什麼事了,他正在用墨敬儀新造的幹裏鏡看看出海船隻。現在的幹裏鏡精度更大,而且還做了衍生的物件,近視鏡跟老花鏡,如今朝堂的老臣們人手個。
特別是謝閣老,老花鏡根本不離手。
很快除了千里鏡之外,其他衍生的東西都會開始售賣,又成爲船務司盈利的一項。別看他們船務司花費巨大,其實他們掙錢也多啊。
幾乎是整個南軍國最盈利的部門之一,另一個盈利部門船舶司,也是靠着他們出海一趟,這才掌握出海路線,盈利頗豐。
所以船務司的人走在外面,誰都要高看三分。
紀彬處理好船務司這些事情,繼續交給主簿盈利,主簿已經習慣了!
他們紀先生根本不管這些小事,大事做好,他就直接放手,這自然是信任他們的表現。船務司衆人也沒有辜負紀彬的期望,做得一直出色。
可實際情況是,船務司畢竟不是他的產業,只要做得差不多,剩下的還是要給聖人,他也不愛插手。
有時間還不如回家看看。正好一路上瞧瞧軌道鋪設的如何。
因爲誰都沒做過鋪設軌道的活,所以很多時候都是協理部的人自己上手,再加上之前修路的蔡運等人,也被拉過來學習。
紀彬對這個還是挺高興的,若是學會了鋪設軌道,那對蔡運來說,也是一輩子喫喝不愁。按照現在的進度,火車軌道遲早要鋪設很長很長一段路。
紀彬路過還跟蔡運打了招呼,蔡運笑道∶正好你回家,柴尺也升職了,想請喫喫酒呢。
捕快升職?能升到什麼地方?
蔡運知道他的想法,開口道∶春安城總捕頭,以後就是他了。
春安城總捕頭?
紀彬實在沒想到,柴尺竟然這樣厲害,那他肯定要去看看的。
說起柴尺,他這些年一直是邑伊縣的捕頭,知縣會變,他都不會變。而且十里八鄉的人都很信任他,也是當地有名望的捕頭。再加上他跟紀彬關係確實很好,誰見他,那都是恭恭敬敬。
等跟柴尺喫酒的時候,紀彬才知道這有多厲害。
一般來說,各地府衙都有自己的捕頭,但幾個城鎮裏面,還會有個總捕頭,而且朝廷會再發月物
可這種總捕頭的名號,基本都會給最大城鎮裏面的捕頭。
比如說邑伊縣,寧武道,還有隔壁盤臨縣,再有春安城。
這幾個地方都有捕頭,可從這些捕頭裏面選總捕頭,一般都是春安城的捕頭擔任。可這次上面卻任命柴尺當這個總捕頭。其中信任,都能看得到。
不過柴尺的酒喝多了些,就跟紀彬勾肩搭背,笑着道∶不是你跟我堂哥柴力,他們也不會選我,但我高興,因爲我問心無愧!我做得確實好!
現在的海太城指揮使柴力,就是柴尺堂哥。當初柴力的活計,還是柴尺幫忙找的,特別尋的紀彬。幾年過去,柴力成了他的助力。其間種種,也是很有意思。
不過就跟柴尺說的一樣,他確實問心無愧,因爲他做得確實很好。
邑伊縣現在那麼多作坊,那麼多過往商人,人員特別複雜,可他還是能跟知縣一起,把這裏的治安治理得特別好。
這必然是下了狠功夫,也跟柴尺對邑伊縣特別熟悉有關係。有他在,邑伊縣的安全就有保證。
不過等柴尺再醉些,又說起自己堂哥柴力的事,語氣裏滿是對紀彬的感謝,讓紀彬哭笑不得。這些話已經聽了很多遍,真的不用再聽了。
他們是在孫旺家喫的酒,孫旺傢伙計不用吩咐,肯定會把柴尺安全送回家。
不過最近孫旺不在汴京,他坐船被請去江南那邊,那邊酒樓請他當夫子,想學學手藝,請說花了大價錢。
反正那邊生意影響不到孫旺,他也就過去了,什麼錢不是掙?走的時候,還特意去找了紀彬。
紀彬還笑他,當初他那個酸菜魚的方子,其實特別樸素,最後孫旺家食鋪能開起來,也是他自己鑽研的結果,跟自己關係並不算大。
紀彬看着柴尺回家,自己則在邑伊縣雜貨店住下,雜貨店旁邊也租了幾處房屋,提供給紀家來往的夥計們居住,讓他們臨時有個歇腳的地方。
現在的邑伊縣雜貨店,也就是他們總店裏,周掌櫃已經不做了,他在家頤養天年,不操心這裏的事,可他帶出來的徒弟們卻成了店裏的好手。
邑伊縣雜貨店像是一塊金字招牌,你想買什麼,都能在這裏買到,全國各地的貨物,甚至海外貨物都不成問題。
所以店面也擴大不少。
就算現在邑伊縣商鋪很多,也有幾家雜貨店,但能跟紀彬這裏搶生意的,還是沒有。
而且衆人都知道,紀彬做的其實也不是店門口買賣的錢,他後面倉庫纔是盈利大頭,滿邑伊縣的貨郎都從他這裏拿貨,甚至隔壁縣的雜貨店也是如此。很多人還偷偷算過紀彬手裏到底有多少銀子。
可算來算去自己都迷糊,那數字實在太大太多,他們都算不過來。
現在紀彬手裏三個雜貨店,一個比一個賺錢,那邊春安城雜貨店也是如此,成了春安城酒商會的頂樑柱,每個月不知道有多少酒都要經過春安城雜貨店,再送往各處。
可這些生意跟紀彬做的船運生意比,還是太少了。甚至暴利的冰鋪都不能跟船運比。
每年的大宗貨物,那些數字說出來,會讓人瞠目結舌,甚至他們船隻一年還會出海一次,三個月就回來一趟,明顯沒有去太遠的地方,但帶回來的東西卻比誰都多,可能只有官府的出海船隻才能跟他們比。
沒辦法,誰讓那些小國跟部落都信任紀彬這個名字。
有他的名字在,那就是金字招牌。所以紀彬家的船運纔是真正的聚寶盆。
但就是他賺錢不少,也沒人敢眼紅動他,因爲這次邑伊縣到興華府爲火車鋪軌道他給花錢。邑伊縣修河堤,他給花錢。
甚至連魯地那邊有了水患,他還是掏錢。聖人都忍不住側目。
誰家掙了錢不往自己口袋裏揣,但紀彬越是這樣,地位越穩固,誰都不敢輕易動他,動他就是跟聖人作對。
第二天一早,紀彬在雜貨店隨便看看,也就直接回紀灤村紀宅。
現在邑伊縣到紀灤村的道路,就是一條筆直的混凝土道路,由紀彬主要出資,加上紀灤村許多作坊捐錢,這纔有了這條寬敞的大路,兩個大車並行也是完全可以的。
這條路上人來人往,若不是知道紀灤村只是個村子,都要以爲是個什麼繁華的小城市。這裏作坊林立,民居甚多,因爲這裏工作好找,在邑伊縣到紀灤村這段路上,已經有不少百姓在此安家落戶。
估計再用不了幾年,邑伊縣跟紀灤村就要不分你我,成爲一個大城市了。誰讓他們的繁華程度看起來差不了多少。
紀灤村這個村子,可以說是最讓人豔羨的了,隔壁幾個村子,幾乎看着他們村一步步發展成現在的模樣,富裕程度跟江南小鎮相比都不差什麼。
說是村子,但比一般縣城還要繁華。
而且他們村子還開了小雜貨店,開了小彩帛店,首飾店,就算是以前的荊高莊,也沒開這麼齊全羅
按照常理來說,如果在這裏不賺錢,那這些店很快都會倒閉,但現在非但沒倒閉,反而非常不錯。
先開始在村裏開各種鋪子的人,都小賺一筆錢。
當初紀柯家先開的食鋪,如今也變成正正經經的小飯館,每日在他們家喫飯的人絡繹不絕。誰讓這裏有個作坊羣,還有往來的客商。
而紀灤村周邊的村子也沾着光。
像引孃的孃家五姐,她家就是靠着紀灤村這邊賺錢了,趁着機會開始養禽類,也是藉此大賺一筆,不僅紀彬家每月都訂,紀灤村這邊富裕了,對肉類消費也多。
隔壁村還有專門養豬養羊的,各家不同程度的因爲紀彬家日子過的好了很多。
五姐如此,三姐家的萬舉人當初也是受紀彬照拂,如今在外官也做得可以,而且年年都送東西回來,顯然還記着這份恩情。
現在提起紀灤村,再也不是什麼窮村落,而是富裕地方。
從紀灤村再往深處走,還有出了名山溝溝深花坡,現在道路也給修好,聽說裏面的蘭花極美,很多人都會過去遊玩。在這之前誰敢想啊。再有新棣莊的鄧杉三兄弟。
這三兄弟從紀彬開始賣酒就跟着做生意,現在他家做的陶罐南軍國都馳名,不僅做工精湛,而且漂亮耐用。
很多地方想模仿都模仿不過來。
他們的新棣莊之前路特別差,一到大雨天,基本上不能出門。
之後不僅修了路,現在還修了混凝土的路,原本將近一天才能走到的路,現在縮短了三分之二的時間。
而這五年後,鄧杉更是擴大了陶器作坊的規模,因爲他家的陶罐賣得確實特別好,不止南軍國內喜愛。
哪家船隻出海,也會特意過來定做陶罐。在海外都十分受歡迎。
不過五年時間,整個邑伊縣,乃至邑伊縣下面村落,全都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但大家也都知道,這在紀彬做過的事情當中,實在微不足道,他創造的奇蹟實在是太多了。
紀彬一路從邑伊縣回到家,這路上遇到的人,每個人都多少受過他的照拂。一人一句紀先生,絕對不爲過。
紀彬到家的時候,引娘也剛從外面回來,有幾個作坊發生矛盾,都要請引娘出來,她也只好放下手裏賬本出門。
這會見紀彬回來,笑着過去找他。但兩人剛說話沒多久,那邊私塾中午放學了。
只見雙胞胎風風火火跑過來,興奮道∶爹爹,你回來了!
紀彬挑眉∶礙事。
這麼一說,引娘倒是臉紅,雖然此處只有兩個孩子,婢女小廝甚至陳乙都不在,但她還是開口道∶你亂說什麼。
紀彬笑着把孩子們抱懷裏∶可不就是小礙事精。
雙胞胎不敢置信看着他們爹,妹妹差點要哭出來,最後還是引娘哄了又哄,簡直要氣死人.紀彬一回來就鬧他們三個。
這邊熱熱鬧鬧的,等送走孩子們,紀彬才抱起引娘溫存,待到傍晚引娘推操着,他纔去書房做事。
船務司忙,回家也要忙。
可紀彬手頭的這些東西,也差不多要收尾了。
歷時五年時間,收集了七十多個國家的資料,船舶司多次出海帶來的信息。
終於完成這本航海書。
當初聖人讓他把所有資料都帶回來,讓他來做這本書,而目還不能外傳。畢竟航海之事機密,也就等於,這本書差不多是他獨自完成。
一張張紙上,全都是他走過的地方,大小國家都有標註,大小國家都有其資料。
如果拿到這本書,就能知道什麼地方盛產什麼時候,距離南軍國有多遠,應該乘什麼船隻合適,什麼氣候風浪最小等等。
這上面還寫了很多先進航海儀器怎麼使用,幾乎是這個時代的航海百科全書。
不誇張地說,任何一家船運人家拿到這本書,就能避免很多危險。但其中也有很多地圖不能公開,不然南軍國海岸線就會很多人覬覦。
所以最終成書爲兩本。
一本是給聖人看,裏面有很多機密地圖跟戰略要點。
另一本大致介紹海洋跟沿途島嶼,可以印刷出版,讓以後的口口船隻出海有把握。
現在的海運開放的只有官方渠道運輸,陸陸續續會開始民間船隻運輸,只是這之前還要做好準備。
而這本書就是準備的最後一項。
紀彬看着這兩本書,算是長舒口氣,五年時間完成這樣的書籍,需要添加的東西實在太多,而目還需要船運回來之後,一次次補充。
可最終的結果是可喜的,是以後千千萬航海人都需要的。過兩天就可以送到汴京了。
紀彬又處理了零零散散的小事,等下半年裏,火車正式開通,紅薯收穫,這本《航海志》發行,一切都會越來越好。
月上枝頭,紀彬才從書房裏出來,四月的夜晚帶了些風,但紀彬還沒走回主院的時候,就聽到兩個孩子的聲音,聲音還帶着睏意,明顯是強撐着不睡覺出來。
孃親,我們今晚能跟爹地還有你一起睡嗎。孃親我也想跟你們一起睡!
引娘無奈道∶你們兩個走慢點,一會問你們爹爹行不行。
只要紀彬回來,兩個孩子必然纏着他們兩個,肯定要睡一起的。
紀彬笑着看着妻子跟孩子們,快步迎了上去,拉住引孃的手,又對孩子們笑着道∶說你們礙事,還不信。
不礙事不礙事!我們睡覺可老實了!
對啊爹爹,讓我們跟你們一起睡覺吧,好不好。
問你們孃親,孃親同意我就同意。
壓力忽然又到了引娘身上。
一家四口在月光下慢慢回到房間,今晚的月光也太漂亮了吧。
作者有話要說∶
全文完結啦,非常感謝大家支持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