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那孩子,我多希望就是你
因王見詢和林二爺被家法的事,玉君在林家的威望一下高了很多。
先前大家尊稱她老夫人,是因爲姑太太說的禮教規矩,可在林家人的眼裏,她到底只是個孩子。
但經過此事後……
所有人都認爲,玉君是擔得起那一聲“老夫人”的!
第二天一早,雨停了。
喪事辦完,親戚們都陸陸續續回去了。
府裏也一下安靜了很多。
而林府門口也搭起了粥棚。不僅有粥,有餅,還有米糧。
王見詢派了十幾個人過來幫忙,再加上林家的人,足足有三十來號人。
粥香四溢,排起了長隊。
百姓無不誇林府此次善舉。
“聽說是林家那位老夫人的意思,她真是大善人啊。”一老翁手裏盛了一碗滿滿的粥,身邊的小孫子懷裏抱着一小袋米。
祖孫二人的衣服上打滿了補丁,老人的鞋子也是破的。
他們已經好多天不食溫飽了。
此次林家施粥布善,正是祖孫二人的及時雨。
小孫子開心的抱着那一小袋米,仰着小腦袋看着滿臉皺紋的爺爺問:“爺爺,我們明天還能喝到粥嗎?”老翁佝僂着背,走路很慢。
他回頭看了眼林家大門上方的牌匾,說:“能,能……這府裏的人各個都是好人啊。”
小孫子蹦蹦跳跳,開心極了。
祖孫二人在林府外面隨便找了個空地,席地而坐,一同喝着那碗熱氣騰騰的粥。
小孫子大口大口的喝。
老翁小口小口的喝。
這時有人遞來一碗新粥……
老翁順着那隻乾淨纖細的手往上看,看到的是一張溫笑善氣的臉。
玉君將那碗新粥遞給小孩,溫柔的問他:“好喝嗎?”
小孫子點頭:“好喝,姐姐你不喝嗎?”
“姐姐喝過了。”
“好姑娘,多謝啊。”老翁爲那碗新粥道謝。
“老人家,不夠的話我再去幫您盛一碗。”
“夠的夠的。”
玉君注意到祖孫二人的衣着,打滿補丁不說,還很單薄。
雖說天氣已經漸漸熱起來了,但清晨的風颳來還是有些涼,尤其這老人家的鞋子還是破的。
玉君問那孩子:“你叫什麼?”
小孫子抱着那碗粥一邊喝一邊說:“我叫來生。”
“來生?”
老翁解釋道:“這孩子一生下來,爹孃就沒了,這輩子註定要受苦,只希望他能平平安安長大,來生能投到一戶好人家。”
玉君沉了沉眸,轉身喊道:“雲柳。”
雲柳會意,掏出了一包銀子,然後蹲下身塞到老翁手裏。
老翁看着這包沉甸甸的銀子,先是一愣,又是一驚,再就是滿臉困惑的看着玉君。
玉君說:“老人家,這點銀子您拿着。”
“姑娘,這怎麼行。”老翁趕緊將粥碗放下,撐起身要將這包銀子還回去,“你我素不相識,豈能受你這麼大的恩惠,使不得,使不得,姑娘好心,老朽心領了。”
玉君又將銀子推回去:“這銀子就當給來生的,雖然不多,但也夠送他去學堂讀書了。”
“讀……讀書……”老翁聲音在顫。
貧苦人家的孩子,只求三餐溫飽。
哪裏還敢肖想讀書?
玉君看着來生說:“這孩子天資聰慧,是個會讀書的……將來只要品性不歪,相信會有一番天地。”“姑娘可是會看相?”
“不過是秉性好壞,憑心去論罷了。”
老翁連連點頭,熱淚盈眶的捧着那包銀子,拉着來生給玉君磕頭。
玉君扶起來生,溫柔細語又很認真的和他說:“來生,一定要好好讀書,將來你腳底下的路纔不止一條。”
來生懵懵懂懂。
這個年紀哪裏會想到將來。
但他卻重重的點了幾下頭,接着又捧着那碗玉君給他的新粥,仰頭喝了起來。
看着祖孫二人喫飽後,玉君才帶着雲柳離開。
雲柳同情的嘆了嘆氣:“老夫人,那祖孫二人看着挺可憐的。”
玉君卻只說:“來生……這個名字,挺好。”
前來林府領粥糧的百姓很多,玉君是從側門出來的,她今天要趟如府。
上了馬車,她掀開車簾又看了一眼來生。
來生還很小,雖然骨瘦,但已經生得眉清目秀了……有那麼一瞬,真的和他很像!
陸行舟!
若這世上真有輪迴轉世,那孩子,我多希望就是你!
玉君心底好像被什麼東西用力扯了幾下。
她覺得很痛!
但她隱藏得很好,雲柳沒有發現。
馬車離開後,林府門口聚集的百姓越來越多。
幾個王見詢派來施粥的夥計湊到一塊,開始抱怨道:“咱們東家也太喫虧了,明明是林家欠東家的,可這轉過頭……卻成了東家有罪。”
“可不是!他們林家反而落了個好名聲。”
“這粥啊,餅啊,都是掏的咱們東家的銀子,你看看今天來領粥領糧的,怕是大半個朗州城的人都來了。”
“一天兩天也就算了,但是東家說,還得四十九天,這樣下去……山都要喫空了。”
“可別這麼說,東家的身當,就區區幾碗粥,喫不窮。”
“話是這樣說,可肉銀子也得費不少。”
“就是便宜了他們林家,咱們啊,就是來給他們當苦力的。”
“你們幾個,嘀嘀咕咕的在說什麼呢!”林家的老管事黑着臉走了過來,手裏還拿着盛粥的大勺。
那幾個王家的夥計看到人來,趕緊散了。管事滿頭大汗,他做事最不喜歡磨磨唧唧,也見不得別人在做事時偷懶耍滑,便舉着大勺,吼着嗓子道:“我看今天誰敢偷懶,都給我利索起來,把大傢伙碗裏的粥都給我盛滿當了……誰的勺子要是敢抖,別怪我手裏的大勺不長眼。”
這氣勢,立馬吼出了效率!
負責盛粥的王傢伙計們勺子也不敢抖了,挖一勺下去,是多少就是多少,把那一個又一個的碗盛得滿滿當當。
百姓們也一聲又一聲道林家的好。
王傢伙計雖然有怨言,但也不敢發,加上有林家管事盯着,他們也不敢偷懶,只能賣力幹活,保證每個百姓碗裏的粥都是滿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