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隔壁院子住人了
“最近嘴饞,差點沒忍住抓了一條,不過這遊在岸邊能讓人瞧見的,都是些小魚,喫起來不過癮,只有那池中央的,纔是大魚。”
“來人!”
“太子殿下?”宮人俯身上前。
“方大人想喫魚,派人去池中央抓一筐大魚來,親自送到八王府。”
“是。”
“方大人,本宮這池塘裏的魚,要多少有多少,你要是想吃了,本宮隨時給你送幾筐。”
方景序也不扭捏,謝過:“那就謝過太子殿下了。”太子很快命人抓了一筐大魚,還備了馬車,連人帶魚送方景序回八王府。
人一走,太子盯着戲臺上的戲子冷笑道:“裝瘋賣傻,句句迂迴,方景序啊方景序,本宮輕看你了!”
說罷,他飲了一杯酒。
臉上殺氣甚重。
……
殊不知此刻。
方景序坐在馬車裏,看着面前那筐魚。
笑得恣意!
他看着自己手上的傷,這哪裏是被太子的人傷的,分明是和趙大小姐滾下山坡的時候傷的……他用這一招,在太子眼皮子底下脫了身。
甚至他最後那番說要喫魚的話,太子竟然都沒有聽懂。他把自己比作岸邊能看得見的小魚。
商亭羨纔是池中央的大魚!
太子卻以爲他貪嘴……
他臉上滿是得意的笑,回去一定要在亭羨面前好好顯擺顯擺。
另一邊。
林從淮一早出門去拜望王御史,中午的時候纔回來,臉上多了一抹愁色。
他坐在書房裏不說話,嘆了好幾聲氣。
玉君得知後,過去找他:“從淮?”
林從淮見她來,趕忙收拾神情,起身請玉君坐:“老夫人昨晚睡得可好?”
“三奶奶安排得很妥當,和在家的時候一樣,睡得很好。”
“嗯……”
“是不是王大人不喜歡你送的字?”“不是,師座很喜歡,還誇了我幾句,說我的筆鋒剛柔相濟,頗有股大家風範。”
“那很好。”玉君欣慰,又問他,“那是發生了別的事?”
林從淮低了低頭,嘆了聲氣道:“今日上門拜望才知道,原來師座還收有兩個門生……”擔心玉君誤會他的意思,他立刻解釋道,“老夫人別誤會,我並非心胸夾窄之人,而是感到自愧不如。”
“此話怎講?”
“一番談論下來,只覺得他們的學識和才氣,皆在我之上,且性子也大膽於我……有些原本我該說的話,卻連張嘴的勇氣都沒有,若是在外面,我怕是要丟師座的臉了。”說着,他又重重嘆了口氣,氣自己在師座面前太怯場,算不上一個合格的門生,“科考在即,我要更加努力纔行。”
“從淮。”玉君告訴他,“有些人本就性子使然,無需刻意改變,王大人看中你,正是因爲你的品性,你若學着他人那般曲意逢迎,纔是最愚蠢的。”
林從淮雖然是個書呆子,時常也愛鑽牛角尖,但也是個很聽勸的人。
玉君的話,一下點醒了他。
他臉上露出一絲輕鬆:“老夫人說的是,我本就是這樣一個人,不該因爲他人,影響了自己。”
“你明白就好。”
“嗯。”林從淮又想起一事,“對了,師座還同我說了一件要緊的事。”
“什麼事?”
“事關此次科考。”林從淮往書房看了一眼,確定沒人才和玉君說,“就在半個月前,禮部出的考題泄露了……說是一個考生喝多了酒,自己說出來的。”“哦。”玉君並不驚訝。
她活了幾百年,什麼事沒遇到過,像這種科考臨近前,考題泄露的事,幾百年不知道發生過多少次……
林從淮沒想到她反應這麼淡定。
正覺得奇怪……
又突然想起玉君就是姑蘇,她活了這麼多年,自然見過這種事,便不覺得稀奇了。
但考題泄露一事,他心裏有些擔憂:“沒想到天子腳下,竟還會發生這種事。”
玉君只道了句:“正常……你切莫因爲此事影響自己就行。”
林從淮點頭道:“我知道。”
這時……
外面傳來一陣動靜。
玉君和林從淮對視一眼,一同從書房出去,循聲看去,動靜是從隔壁院子裏傳來的。
“我記得隔壁院子是空的,沒有住人。”林從淮道。
“老夫人,少爺。”管事老張走了過來,說,“隔壁院裏住人了,正往裏面搬東西,要是吵着少爺讀書了,我去和他們說一聲,讓他們輕一點。”
“不用,搬擡東西發出聲音很正常,我們不能不講道理。”
“隔壁住進來什麼人?”玉君問。
“這個還不知道,我一會去打聽打聽。”老張說,“但進進出出的都是一些年輕的小夥子,看起來很壯實,不像是普通下人。”
不像普通下人?
玉君隱隱知道了什麼……突然勾脣一笑。
林從淮轉眸,正好捕捉到她脣上的笑,便問:“老夫人知道是誰了?”玉君隔着高牆望着隔壁:“還能有誰!”
林從淮一頭霧水。
一小廝跑了過來道:“老夫人,少爺,門外來人了。”
林從淮問:“誰?”
小廝搖頭:“不認識,長得挺高大,說是來找玉君姑娘和如修少爺。”
老張一聽,嚴厲的看了那小廝一眼。
小廝怔了怔。
不明白老張這麼看着自己做什麼?
是說錯話了嗎?
而玉君和林從淮已經往前院去了。
小廝問老張:“張管家,我是不是說錯話了?”
老張敲了他腦袋一下:“沒規矩!老夫人的名諱也是你能叫的。”“啊?原來玉……那是老夫人的名諱?我……我不知道啊。”
“還好老夫人不怪罪,下次要是再犯,我先打你。”老張揚了揚手嚇唬他,然後也走了。
玉君和林從淮來到前廳,青野和如修正在裏面說話。
青野提來了大包小包。
有如修愛喫的綠豆餅。
青野說:“如修少爺,你嚐嚐我們京城的綠豆餅,和你們朗州的比,哪個更好喫。”
如修說:“我們朗州的好喫。”
“你還沒嘗,怎麼就知道朗州的好喫?”
“我喫過。”
“你什麼時候喫過?”
“小時候。”
青野這纔想起來,如修小時候在京城住過,後來才隨如審秋回的朗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