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貪婪

作者:倚鬆玩鶴
[梁羽生小說]

  端珣來得急走得也急,短促一面之後,宋琰聲不曾想他已立刻啓程去了臨安府。接下來的幾天,壞消息一個一個地傳來。

  首先是賑災的隊伍遭襲,運往揚州的災銀和賑糧被洗劫一空。這個消息她已經從端珣那邊得知。

  再來是城內的流民又病倒了大片。入秋天氣日漸轉涼,雨水又是連綿地下了好些日子,眨眼間便到了落葉時節。揚州開倉至今,已經是彈盡糧絕。

  最壞的情況是臨安那邊傳來消息,米商並不配合官府放糧賑災。款項雖到,卻也是治標不治本,漕糧還有一批未曾運達,這時候千萬災民可等不了。

  “這還不是最糟糕的,這些商人盤結在一起,正趁機囤積糧食以擡高米價。”宋梅昌最近也忙得焦頭爛額,宋琰聲與他就是碰面了也未多說過幾句話。大伯宋至還在外頭試圖周旋施壓,夜已深了卻還未歸家。她聽了皺眉搖頭,這些商人必受指使,不然絕不會如此大膽大撈國難財。那這樣,官府強制也沒什麼用,他們上頭顯然更有強力的靠山。

  她嚴重懷疑,這是端泓的授意,他這一派系還真敢做得出來這種事。

  “如今臨安府每鬥米已經漲至一百三十錢,那江南各府商賈必然順勢而爲。”

  宋嘯渡坐在交椅裏不置一詞,等他說完了,才緩緩擡眼道,“不出意料,這是潘縱江那邊的主意。”江南富庶,他自然能撈一把就撈一把。商賈們富得流油,孝敬銀錢自然少不了。但他們勾結在一起,壓榨的全是百姓們的血汗錢。

  “揚州的賑災款項至今未到,估計也是他從中作梗,這人視我們爲眼中釘,到時安過來一個賑災不力的罪名,有嘴都分辨不能。再說城中這些商人,都是從前的老面孔了,大多都站他那邊,誰會跟銀子過不去。”

  宋梅昌的眉頭就沒舒展過,宋琰聲托腮在一旁旁聽,卻不期然撞上老爺子望過來的目光。他一擡手,不經意一般轉過來問她,“這事你怎麼看?”

  不說宋大哥兒愣了一下,就是宋琰聲也一驚,“祖父……”

  宋梅昌是知道這個六妹妹的,她很是得寵,二老寵愛得不得了,但卻沒想到老爺子這麼寵她,不僅讓她旁聽,還詢問她的看法。這個六妹妹要是他沒記錯的話,今年也不過是十來歲。朝政之事,一個稚齡的姑娘家如何聽得懂。

  “祖父,我可聽不懂這些。”她趕忙找了個藉口跳下椅子來,“我聽橫波說宅中的桂花開了,這就去摘幾支回來做桂花糖糕。”

  宋嘯渡笑了一聲,端起案几上的茶,話題一轉道,“聽說醫署那邊的情況還可以?”

  “是,這事說起來也奇怪,是前陣子一些商戶捐來的,多是些藥材,還有捐些米糧,衣物被褥之類的,倒緩了些醫署那邊的壓力。”

  “城內這些商人趕着拍潘縱江的馬屁,自不會對災民伸出援手。我查了一下,多是些商家女捐助的,接二連三的較着勁,還要求醫官們在功勞薄上寫清楚出處。”

  宋嘯渡失笑,視線一瞥側邊擺動的簾幕,隨後又重新看過來道,“大哥兒,放出消息去,讓城內的商戶都聽到米價擡高的消息,隨他們跟風去。”

  宋梅昌又怔住了,他是個稍精明圓滑一些的讀書人,但眼光和心思尚遠遠不及宋嘯渡老辣。他琢磨了一會兒似有所感,便隨即領命下去了。

  “還躲着幹什麼,出來吧。”宋嘯渡慢悠悠地喝茶。

  簾幕輕輕地動了動,宋琰聲伸手撩開,笑眯眯恭維一句:“果然,薑還是老的辣。”

  “你這個大哥哥,人情世故上淬鍊得百毒不侵,也是不錯了。”

  她坐到一旁的榻上,也倒了一盞茶來,“這樣一來,潘縱江他們此舉就等於是自掘墳墓了,雞飛蛋打莫過於此,我看他們是太得意了,得意忘形。”

  只要臨安米價不斷高漲的消息傳出去,自然會吸引來各方的商人逐利而來,江南各府囤積米糧待價而沽,早晚會形成供大於求的局面,但米糧的運輸和儲存都是成本,到時爲了迅速繪本,只能降價售賣出去,米價自會下跌回去。潘縱江一黨,能撈到什麼好處?商人們白費力氣又謀不到利益,自然大有不滿。等他們撕破臉皮了,事情就好辦了。

  只是她仍有疑惑,不解地問:“人心不足蛇吞象,潘大人也該是知道這個道理的?”

  “你不知道,潘縱江以前曾做過兩淮鹽運總司。這人爲了趁着職位之便迅速斂財,是無所不用其極,最爲貪婪。如今也算故地重遊,他能忍得住?”宋嘯渡點到這裏不願多說,覺得甚是遭污耳朵,他嘆氣道,“整個江南官場,已經是一團亂了,只差一個契機,便能天翻地覆。”

  這話已經不是他第一次說了,宋琰聲聽了仍舊是心頭一緊。以前她還懷疑皇三子入主東宮時龐大的財力支持是從何而來,現在一想,估計與江南這邊也脫不了關係,臨安府的賑災能迅速實施開來,除了當地官員,估計還有很多豪商都是支持他的擁躉。

  真是一趟渾水啊。

  揚州米價升到每鬥一百八十錢的時候,猝不及防開始回落,整個江南被炒得火熱的米價霎時間跌回了最底下,每個人都始料未及。揚州的穀米價格自然也是大跌,米商們再一壓價,愁眉苦臉,供應量太大,只能以這個法子勉強賣出去回本。官府趁機收購了大量的米麪用來賑災,倒是解了一時燃眉之急。

  流民們好不容易安妥下來,宋至又來了祖父書房,一陣討論如何以工代賑。這是個好主意,因爲一直無條件養着這些流民遲早官府會崩潰,他們已經度過了這次難關,災民們身體狀況也在逐漸恢復。在臨安府涪江未修完之前,如果不想重蹈之前的覆轍,便要另闢蹊徑,想法子來安頓這些流民。

  宋梅庸很會學以致用,臨安府皇三子想得便是這個方法,很多災民被安排在涪江修堤,以此來換取每日的糧食和工錢。

  “揚州城內有很多經年失修的地方,比如煙波河的石橋,還有大明山寺的漆飾,還有很多城中富戶的家宅也需要修整,不如聘用這些流民,兩相受益。”宋梅昌這般分析道,在得了首肯之後,便躊躇滿志地出門去了。以他的八面玲瓏極善周旋,這些對他來說都是小事。

  秋雨又下了一場,宋琰聲在窗邊讀信,一邊不期然地打了個噴嚏。如今天是越來越涼了,她娘爲她準備的秋衣冬衣可能還真是用得上。

  端珣的效率一直很快,上次託他打聽褚煥的所在,今日消息便到了。信上一如既往地簡略,只寫了一行字:京門,燕子巷。已有元庭留意。

  宋琰聲讀完信,執筆極是認真地在紙上寫了“多謝”準備發出去,但一看字跡,又團了一團丟下再寫,一直寫了三四份,挑了最滿意的出來。一邊又展紙沾上墨汁,將消息寫了準備告知褚敏。橫波幫她將信件封好,便撐傘出門送信去了。

  她寫完一張字帖,伸了伸懶腰,橫波還沒回來,倒是七姑娘過來跟她說了一會兒話。自從撤了那毒草被褥,宋書聲恢復得很快,起碼不像從前那般嚴重了。

  她們兩人坐着下棋消遣,過了一會兒來了個嬤嬤,宋琰聲擡頭一看,是祖母房裏的老人了,手上似乎拿着什麼東西。走近了才發現原來是一張請帖,這富貴描金的帖子拜揚州商賈家的姑娘們所賜,她看見了便想要回避,但一瞥那帖上紋案,她卻是愣了一下。

  帖子上描畫着鳳凰圖案,栩栩如生,極是精緻。這鳳凰圖案只有天家才能用,除了太后,皇后,便是公主才能使用,否則就是僭越了。

  這請帖來得突然,她接過來一看,邀請人竟是睿陽長公主。說起來這位長公主,那是當今太后唯一的女兒,聖上的異母妹妹,一直以來很受寵愛。大成如今的長公主就只她一位,隨駙馬居於江陵,不怎麼露面。再隔幾日是這位長公主的生日宴,因爲是整生辰,於是府中難得熱鬧一次,大宴賓客。

  如果她沒記錯的話,睿陽長公主的駙馬爺便是如今在任的兩江總督的嫡長子。之所以記得清楚,是因爲前世裏這位總督大人來喝過她與蕭長元的喜酒,是三皇黨的人。

  “這是……”她看向老嬤嬤,不經挑眉。

  “老夫人的意思是讓姑娘們自行決定。”

  她把請帖又遞給宋書聲看了看,七姑娘抿脣,“我都隨姐姐的。”她頓了一下,“聽說長公主殿下性情溫和,是個很好相處的人,只是不太喜歡露面。”

  在前世的記憶裏,這位長公主是個富貴閒人,但身骨一直都不太好。在蕭府的第三年,偶聽下人議論,說她患上了癆病,時日無多了。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