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聯手甄家暢通商路

作者:春華冬實
“主公!”素利滾鞍下了戰馬,搶步上前便要跪倒施禮。

  “兄弟辛苦勞乏,不必多禮了。”李毅滿臉含笑的攔住了素利。

  “主公仁德寬厚,所做出的承諾逐一兌現,素利不勝感激,便是粉身碎骨也無法報答主公的恩德!”素利的神情仍十分激動。

  “君子一諾千金嘛,這是人之常情,兄弟又何必放於心上。”哈哈!李毅爽朗的一笑:“還有一諾未曾兌現,不過擒拿槐頭,也是遲早之事。即便是他逃到天涯海角,只要確定了他的下落,我便起兵把他擒回來!”

  “主公的大恩大德,素利永記於心!”說罷,素利又要跪倒施禮,卻被李毅及時攔阻了。

  “如此炎熱的天氣,在屋外呆的時間久了,會喫不消的,咱們還是進城詳敘吧!”身爲武將,李毅倒不怕風吹日曬,但隊伍中還有諸多文臣,要考慮他們的感受。特別是風吹不着,雨淋不到的甄豫,也正在咬牙忍受着煎熬。

  回到了議事大廳,衆人分位次坐下,李毅掃視一眼,滿面笑容道:“諸位跟着我李毅,經歷了風風雨雨,飽嘗了辛苦和血淚。好在血雨腥風已然過去,好日子已經來到。只要我漢鮮兩族兄弟相親,儘量避免不愉快的事情發生,便可以過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的日子了。”

  李毅已經頒佈了民族和睦相處暫行條例,借鑑了後世的成功經驗,實行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政策,相互尊重各自的風俗習慣,團結互助,不搞民族歧視,並對極少數的民族給予適當的照顧。

  由於鮮卑族實行了完全自制,各部落仍由大帥統領,其從上到下,感覺不到被漢族統治,反而因設立了自由交易場所,胡漢人民互通有無,極大的豐富了鮮卑人的物資生活。與此同時,也大大的改善了漢人的生活質量,那富貴人才喫得到的肉食,已經擺上了普通人家的餐桌。

  經歷大規模的戰爭,漢鮮兩族都死傷慘重,需要一段時間撫平心靈上的創傷。民衆需要休養生息,利用和平的環境發展生產。李毅暗自發誓,在最近的幾年內,不是萬不得已,絕不發動戰爭。

  “遼西的馬市已經飽和,漁陽、右北平等地也已無利可圖,我建議應該撇開幽州,把眼光投向冀州。”劉平眨着小眼睛,說出了他的想法。

  建平的財政壓力巨大,由於大戰後,民衆要休養生息,三年內不徵賦稅。即便三年後恢復正常,按照三十稅一的徵收比例,從土地中所得財物,也是杯水車薪。

  爲了儘快的提高生產力,爲了農田有穩定的收成,爲了軍隊裝備能上一個新臺階……每一項新舉措,都要一筆巨大的開銷。

  向外兜售馬匹,是建平最主要的收入來源,恰好漢境馬價飆升,是最有利可圖的時機,於是建平的馬匹,便源源不斷的流向中原。

  “劉平的建議不錯,馬匹交易支撐着我們的財政,如今能滿足正常的開支。但要未雨綢繆,預防突發事件,還需有一定的盈餘。進軍冀州十分必要,不過以我們的實力,以及採取的政策,並不具備這樣的條件。”於冰不經意的望向了甄豫,她稍做停頓,便接着道:“我想起了老朋友甄家,建平能有今天,全靠着甄家老少的慷慨大度。但沒有回報的付出,是不持久的,也容易讓人心變冷。我希望把馬匹貿易交給甄家,不知子舒意下如何?”

  當初劉平前往甄家,便露出了口風,甄逸才心有所動,把掌上明珠交了出來。缺少了甄豫,甄家蒙受了不小的損失。這就如於冰所說,只付出是不能持久的,必須給予一定的回報。

  “甄家的能力有限,恐怕有負重託。”甄豫是場面上的人,雖心中欣喜若狂,但嘴上還是推辭一番。

  “放眼冀州,有誰能與甄家相比,若是子舒再做推辭,便是成心看我建平的熱鬧了。”於冰半開玩笑的說道。

  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甄豫還怎好推辭,他微笑着說道:“主公若派人前往毋極,豫可附上書信一封,把建平相關情況,與家父言明,更有利於老人家做出判斷。”

  “如此甚好,這便了卻我一樁心事。”李毅笑着點了點頭:“這條貿易通道開闢後,我建平採買之物,也由甄家一力承擔,如此可省去諸多麻煩。”

  漢境的賦稅甚重,而商賈爲了有利可圖,都疏通關係逃避重稅。若分散到數家,就需要每一家都額外拿出一筆孝敬錢,而這些錢,最終都要算到李毅的頭上。李毅對此中情形痛恨已極,但剛剛郡縣都是如此,以他現在的力量,又能把這些貪官污吏怎樣?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歸根結底,李毅還不敢觸怒大漢。暫時忍耐吧,三年後,黃巾之亂會狠狠的教訓劉宏的。

  “多謝主公對我甄家的信任。”甄豫面帶笑容的回覆:“我甄家必盡心竭力,免去主公的後顧之憂。”

  甄家是忠誠的朋友,在一定程度上,能爲建平保守祕密,給這個新勢力良好的發展空間。誠信爲先的甄家,也能確保建平的利益,做到互惠互利,雙收共贏。

  “在距建平三十里處,又發現一座新礦藏,埋藏淺,易開採,礦石品質優異。”劉平笑盈盈的說道。

  “以這樣的速度發展下去,鐵的自給自足將爲其不遠了。”李毅的臉上也全是笑容。鐵是生產武器和農具的必須品,能夠自給自足,便擺脫了大漢的控制,爲打量打造武器,提供了堅實基礎。

  李毅等都來自後世,他們清楚建平是鐵粉生產大縣,鐵礦石蘊藏豐富,如此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怎會棄之不用?

  在逃亡建平的漢民中,沒有學識淵博的士人,卻不乏探礦方面的能者。士農工商,漢境等級森嚴,這些被視爲旁門左道,並不受重視。大漢棄之不用,正好被李毅撿了個大便宜,他可不管你是什麼出身,只要有能力,就立即啓用。

  “要想富先修路。如今終於太平了,資金也不那麼緊張了,把原來匆忙開闢的道路,徹底的修築一下。”(未完待續。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