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六章 攻無不克拿下弘農

作者:春華冬實
何濤馬到成功,張英也傳下命令,大軍架橋過河。張英是人高藝膽大,她要趁敵軍還矇在鼓裏,將計就計,把董越所設伏兵留在燭水岸邊。

  架設浮橋的準備工作早已完畢,而軍中將士對搭橋已駕輕就熟,過不多時,一座浮橋呈現在衆人眼前。

  隨着何濤傳回捷報,大軍火速衝向對岸。那些埋伏在林間石後草叢中的董卓軍,還天真的等待着挖壩放水,不想神兵天將,李毅、趙雲各領一軍,突然將董越的伏兵包了餃子。

  董越被打得狼狽而逃,帶着殘兵敗將回到了弘農。大敗而回的董越惱羞成怒,將樊稠呵斥一頓方纔罷休。

  李毅軍大勝一陣,本應乘勝攻城,但弘農郡城高大堅固易守難攻,若強行攻城,不但要付出重大的傷亡,還有幫助守軍提振士氣之嫌。

  “兵者詭道也,只有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才能取得意想不到的勝利!我軍不應被傳統戰法所束縛,拘泥爭奪一城一地。趁湖縣守軍麻痹之際,速派兵馬搶攻之!”張英又提了出人意料的策略。

  自出兵以來,均是按部就班的摧城拔寨,若是臨時改變策略,會使敵軍陣腳大亂。李毅思慮片刻,還是下定了決心。

  孫子兵法雲:未料勝,先料敗。自函谷關至弘農,大軍突飛猛進,不到一月,便連下數城。由於河東有牛輔駐防,而黃河封凍在即,沿線各城隨時都在其威脅之下。在出奇兵攻打湖縣的同時,李毅也做了佈防。由李蒙駐守新安,協防函谷關與黽池。華雄兵進陝縣,並負責向前沿供應糧草。

  做到後方萬無一失,李毅大軍做出兵圍弘農的假象,由趙雲領一支人馬,星夜奔襲湖縣。

  趙雲黎明時分趕到湖縣城下,趁敵城防守鬆懈,一聲令下大軍迅速爬城。守將王方萬沒料到,趙雲會對其發動突然襲擊,而且是在最被人忽略的早晨。王方如李蒙一般,也是一名智勇雙全的將領,他令將士隨時待命,衣不解帶的準備投入戰鬥。

  但從休息營帳,進入城頭陣地,需要一段時間,而趙雲領軍,利用這短暫的間隙,親自帶領將士爬城,隨着帶有撓鉤的繩索甩到城牆之上,東北大漢輕似狸貓快如猿猴,壯碩的身形迅速登上城頭。

  隨着趙雲第一個登頂,他奪過敵軍的一杆長槍,槍走龍蛇上下翻飛,將衝上來到守軍,成片的刺倒在腳下。而東北漢子英勇善戰,看到主將奮勇拼殺,全軍的士氣極度高漲,有如下山猛虎,殺得守軍節節後退。

  如今的董卓將士,軍心渙散兵無鬥志,見城頭陣地堪堪失手,逃跑二字從心頭油然而生。兩軍形成鮮明的反差,攻者無可匹敵,守兵倉皇逃命,將湖縣東城拱手讓給了趙雲。

  隨着東城門大開,銳不可當的騎兵衝入城內,跨上玉龍駒,掌中一條亮銀槍,趙雲如虎添翼,銳不可當,無人能敵。

  王方見大勢已去,便率領殘兵敗將出城逃命,沒想到被趙雲迎頭趕上。已是無路可逃,王方狗急跳牆,他抖動大槍,與趙雲一陣拼殺,二戰戰了五個回合,因王方技不如人,被趙雲走馬活擒。

  主將做了俘虜,令所果僅存的一小撮守軍,也放棄了抵抗,王方軍大部被俘,湖縣爲趙雲所佔據。

  拔除了湖縣這個據點,董軍面臨極爲尷尬的局面。不但是弘農淪爲一座孤城,令防守將士惶惶不可終日,而且華陰也暴露在李毅面前,隨時都有陷落的可能。

  對弘農董卓已鞭長莫及,他只能希望董越、樊稠多堅守些時日。而華陰作爲關中門戶,是萬萬不能失手,華陰縣城丟失,關中將在無險地可守。

  在李毅突然揮師西進,李儒便料到弘農諸城皆將易主,他曾獻計董卓,儘快撤出各城守軍,集中守衛華陰。但白白放棄一郡之地,董卓豈肯善罷甘心?

  見董卓即想套狼,又不願捨棄孩子,李儒只好退而求其次,他建議董卓,在華陰隘口修建一座雄關,以阻擋李毅大軍的步伐。

  因董軍節節敗退,失去與李毅抗衡的機會,如今據險而守,已經不是高明的計策了。尤其是黃河即將結冰,即便有雄關攔路,建州兵馬還是能攻入關中。建設關隘只能製造麻煩,令李毅的軍糧無法補給。

  董卓權衡再三,還是採納了李儒的建議,但由於開工比較晚,華陰隘口所築雄關只建造一半,其防禦能力大打折扣。

  是否放棄這個爛尾工程,令董卓大傷腦筋。不過李毅並沒有乘勝追擊,這給董卓以喘息之機,可以繼續建造關隘。

  李毅軍爲何不高歌猛進,直搗黃龍呢?因爲隨着戰線的拉長,不但補給困難,弘農這個釘子,也是一個必須根除的威脅。

  李儒又出一計,令牛輔集結兵馬,尋機騷擾李毅的補給和後方。爲了根除後顧之憂,需採取措施,將牛輔趕出河東郡。

  張英早已成竹在胸,她攤開地圖,指着河東郡道:“派人聯絡南匈奴的於夫羅,對牛輔實行南北夾擊,儘早解決這一後患!”

  於夫羅是南匈奴單于,其全名爲欒提於夫羅。

  建武二十四年,匈奴分裂爲南匈奴和北匈奴。南匈奴與漢關係比較友好,逐漸依附於大漢。明帝、章帝、和帝時期,大漢幾次對北匈奴用兵,在南匈奴與鮮卑部落的夾擊下,數次大敗北匈奴,並將北匈奴驅趕至北疆一帶。自此以後,北匈奴再形不成氣候,大漢又間斷對其進行打擊,至使北匈奴多次分裂,有的降了大漢,也有的部落遷至中亞甚至西亞,由於失去了與大漢的聯繫,其行蹤已無人記載。

  張英所說的是南匈奴,自其依附大漢之後,被安置於河套一帶,與漢族、羌族、羌胡等民族混居。南匈奴初遷,成爲大漢抵禦北匈奴的一道屏障。北匈奴被驅趕西遷後,南匈奴地位大不如前,甚至到了任人宰割的地步,東漢中晚期,多次發生南匈奴單于被漢官員拘捕、更換、逼死甚至殺害的案例。(未完待續。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