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2章:深藏易數師,北國碧雲潭

作者:龍淵
第692章:深藏易數師,北國碧雲潭

  從這點上也可以看出,對面的三夥人,他們各自代表的股東已經把那天發生的事告訴了他們。就是我點破風水局,差點氣死鹿園老頭的那件事。

  既然北斗靠不住,那就必須要去看看這個北極星位上有沒有什麼講究。所以這次大家的意見非常的一致。

  商量好了以後,我們就可以出發了。

  我們這夥人分成了七輛越野車,拿着測量裝備、儀器和宿營的用具,一路上浩浩蕩蕩的向山區開去。

  若雪輕雲、我和二鯢我們四個坐一輛車,這山路又陡又險,所以司機的位置換成了若雪在開車。

  我這一坐上車,心裏邊就暗自懊悔不已。

  之前在大巴車上,我原本是打算讓若雪和輕雲規避風險,遠離這次考察行動的。

  可是,爲古四姐的貓妖,還有我身上短劍的這件事這麼一打岔,這話頭就給錯過去了。弄得他們現在還要跟我一起冒險,這讓我心裏頭十分的忐忑不安。

  等到我們一行在路上顛簸了將近一個半小時,在我們越過一道高高的山樑之後。若雪一邊開車一邊用手向前指了指,向我示意,我們的目的地已經到了。

  等我放眼看去,只見跨過這道山樑再往下,地勢是一馬平川的平坦。

  我們周圍的山峯羣峯聳立,就留下了中間的一片,成了一處寬闊的盆地。

  在這個盆地裏面的中心位置,就像是盆裏面又放了個碟子。有一道由怪石和低矮的山坡組成的圓圈。

  這個圓圈的形狀雖然很像是一個淺底兒的碟子,但是我們從山樑上遠遠的望下去卻也不小,大概直徑也得有四五百米的樣子。

  在那圓圈的中間,汪着一塊碧藍色的湖水。

  “這就是碧雲潭?”我向着開車的若雪問道。

  “應該就是了,我也是頭一次來。”若雪用手指了指車上的電子地圖,只見在屏幕上這個小湖的旁邊,果然標註着“碧雲潭”三個字。

  等到我們一路開到了湖邊,車隊停下了車。大家就都從車上跳下來,活動着自己剛纔被山路顛簸了好一陣的身體。

  山區的空氣就是好,配合上秋高氣爽的天兒,這股清冷的空氣讓我的精神立刻爲之一振。

  我們停車的這個地方就是外面的大盆裏中間,裏面的這個碟子的邊緣上。所以我們只要往邊上爬個二十幾米高,就登上了這個碟子的口沿兒,整個湖面也就盡收眼底了。

  我們這一行人一邊往山上爬,一邊聽着蕭紫樓給若雪講這裏的地質情況。

  “這碧雲潭是個火山堰塞湖,”只見蕭紫樓一邊氣喘吁吁的上坡,一邊說道:

  “它形成的年代已經很久遠了,在我們地表以下都是火成岩,以玄武岩爲主。這盆地裏表面的土壤都是後來風化形成的。”

  “碧雲潭的潭水,在夏季旺水期有四十三米深。因爲湖底的溫度很低,水生的植物和動物都很少,所以湖水碧藍……”

  我一邊聽着蕭紫樓講,一邊看着我的周圍。

  這個時候,我們已經基本達到了坡頂,周圍的景色盡收眼底。

  在我的前面。碧雲潭的湖水平緩如鏡、湛藍透明,倒映着天上的雲影。

  我腳下的這一圈山地,高處都是凸出地面的嶙峋怪石。稍微低矮的地方,就是一片片的土坡。

  在土坡上面,生長着一些荊條、榛子、老鴰眼之類的耐旱灌木。在坡地上,遠遠的還可以看到幾隻肥大的田鼠,正在忙碌的跑來跑去,準備自己過冬的糧食。

  如今這個季節,地表上的野草都已經開始枯黃,只有在背風向陽的地方還能看出一點綠色。

  被秋霜打得金黃和火紅的樹葉,被山風一吹,發出了猶如海浪一般的濤聲,不斷的有吹起的落葉在風中飛旋舞動。

  塞外北國已近隆冬,眼看着用不了幾天,一場大雪下來,這裏就將變成一片冰雪世界了。

  在更遠的四周,我們周圍的羣山形成了一個大致的圓形。遠遠的羣峯聳立,就像一個浩大無邊的木桶,參差不齊的把我們圍在了中間。

  雖然隔得太遠,已經看不太清楚,但我還是可以看出這些山峯的山石上面,形狀各異其趣,姿態千姿百怪。

  等我看了一圈,才發現周圍這些遠山形成的盆地,朝向我們這一面的,十之八九都是一片片垂直向下的斷崖。

  只有稀稀落落的幾個山口,遠遠的看來地勢比較低矮,可以供我們這些越野車來回出入。

  這羣山聳峙、錯落巍峨,就像是一個大圈,將我們腳下的這道圓形山嶺包圍在中間。

  而在大圈的中間,還有我腳下的這個小環,在小環裏面的中心位置處,又恰好是這個碧雲潭。

  這形狀,跟個同心圓的靶子差不離。

  我看着這附近的山勢地脈,總覺得這裏地形逼仄、形勢困頓。完全沒有風水龍穴的那種藏風聚水、氣脈通暢的感覺。

  反倒是…像個囚籠!

  我心裏想到了這裏,就回過頭看了看和我一起來的這一行人。

  只見這個時候,那個飛雲子已經拿出了一個羅盤,對照着羅盤上面的位置,一一確定着周圍羣山各峯的方位朝向。

  而飛雲子的那個二十歲上下的道童,則是回頭不屑的看了我們這邊一眼。

  我苦笑了一下,也覺得心裏暗自好笑。

  怎麼說這次,我也是冒充成風水大師來的。可是我居然連個羅盤都沒帶。這看起來未免也太業餘了點了!

  而那位易數大師沈玉衡則是站在那裏,把一把蓍草左右手的來回倒換。

  這蓍草卜卦之術,是和易經一起流傳下來的,是很古老的正宗占卜之術。古老到和甲骨文用的龜甲占卜是同一個時代的產物。

  沈玉衡手裏的蓍草一共是四十九根,這種卜卦的方式,是這樣來做的:

  把蓍草任意分成兩份,左手的一份抽出一根來夾在左手的小手指上。

  因爲左手屬天,右手屬地,這一根就是“人”,合在一起就是“天地人”三才。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