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零六、劉旭之謀(下)

作者:李震李星河
劉旭循序漸進,陳述利害,說得衆多血氣山頭,嚷嚷着要打仗的將軍都冷靜下來。

  完顏烏骨乃也鬆了口氣,欣慰看向劉旭,若他不再,這局面都不知該如何安穩,畢竟消息一來之時,他就料定衆人會反應激烈,所以纔去找劉旭來的。

  “那塔塔爾部不打了?”還是有人有些不甘心,“這樣放過他們也太便宜了.......”

  大家竊竊私語起來,劉旭一笑:“打還是要打,但不是我們打。”

  此話一出,大家都奇怪的看過來,“不是你說不能打,沒錢沒糧食嗎?”

  連完顏烏骨乃也好奇的看向他。

  劉旭拱拱手,認真道:“兵法有云,‘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爲勝敗之政。’戰爭爲延續皇權控制,只要能成大道,並非必需自己攻伐。”

  大家聽得一頭霧水,“劉大人,你就明示吧,我們都知道你高明。”有人摸了半天頭腦也明白不過來,畢竟是常年打仗的大老粗,於是忍不住說。

  衆人聽聞此言哈哈大笑,劉旭也笑起來,因爲他知道這些將軍沒有惡意,純粹武人性子直而已,他們笑鬧就說明已經接納了他。

  劉旭道:“以前西漢朝時,武帝以衛青、霍去病爲帥,北擊匈奴各部,封狼居胥,周邊五十餘國俯首稱臣,大家都以爲主功是衛霍兩位將軍勇猛,這是自然,可卻還沒看到跟背後的動作。”

  “背後動作?”衆人好奇。

  劉旭點點頭;“匈奴各部也不是鐵板一塊啊,他們各有打算,各有異心,就如如今的蒙古諸部,所以當時西漢王朝內部準備征伐,同時又賄賂、離間各個遙遠的部族,讓他們之間互相殘殺。

  西漢王朝在不斷壯大,匈奴人卻在賄賂,離間之下互相殘殺,牽制,此消彼長,時間一長,就再不是中原對手了。”

  “先生的意思是.......”衆人瞪大眼睛,回味過來後慢慢露出笑來。

  完顏烏骨乃也點點頭,嘴角上翹,“高,劉先生這招實在是高!”

  “可我們沒錢啊,怎麼賄賂,怎麼離間?”有人茫然問。

  劉旭一笑,撫須道:“離間不用,蒙古諸部早就打起來,賄賂也衛兵就需要錢啊。”

  他說着站起來走到正中,揮揮衣袖,彷彿天下大勢,盡在他胸懷之中,劉旭高聲道:“數年前,斡難河畔的古老大族孛兒只斤族和兄弟部族重組了乞顏部,這個部族不斷壯大,引來周圍不安,加上後來孛兒只斤和兄弟部族翻臉,早就害怕的衆多部族聯合起來,找了個機會攻打乞顏部。

  乞顏部大敗,被俘虜的士兵被活活放在大鍋裏煮死,蒙古諸部早就不合了。

  更關鍵在於賄賂,請大家想想,這時候的乞顏部必然充滿仇恨,急於報復。

  這時候他們想要的肯定不是金銀,而是軍事上的支持,支撐他們報仇雪恨!而這個乞顏部在斡難河畔,離我們大金又很遠,對我們來說安全,總比塔塔爾部、汪古部要好。

  所以臣以爲皇上可以派遣使者出使乞顏部,向其保證,如果他們要復仇,糾結附近部落攻打塔塔爾等一些西面部族,他們從西面出兵,我們大金會協同從東面出兵,兩面夾攻。

  但條件是,各部可汗必須接受大金冊封,成爲金國附屬王,向我大金稱臣。

  而東面戰場,我們確實可以出兵,但不一定去打,襲擾一些各部邊境就行。如此我們不需耗費錢財,也不需損傷兵卒,就能讓他們成爲我大金附屬,最重要的是自己打起來!”

  大家聽完之後都驚呆了,看向劉旭的眼神裏都充滿欽佩。

  完顏烏骨乃大笑,“好!劉先生真是高明,有你在,何愁幾個小小部族!至於出使......”

  “既然是老臣提出的計謀,當然應該由我去。”劉旭立馬道。

  “不行,你年紀大了,經不起奔波。”完顏烏骨乃搖頭拒絕。

  劉旭笑道:“皇上,士爲知己者死,正因爲老夫年紀大了,再不做事就沒機會了,再說除了我說實話老夫也放心不下。”

  完顏烏骨乃張張嘴,最終還是沒有拒絕。

  “老臣不在朝中時,只希望皇上切記漢武之教訓,武功必不可少,但也不能窮兵黷武,要知道休養生息。”劉旭直言。

  完顏烏骨乃一點也不生氣,反而握住他的雙手:“朕會記着先生教誨的。”

  劉旭欣慰點頭。

  金國君臣對遙遠西漢王朝並不排斥,所以他纔會以西漢故事爲例。

  一來時代遠,二來如今天下誰都想稱自己是漢王朝後世正統。

  只有這樣,統治天下就有一面名正言順的旗幟。

  其實這也是金國主要的政治謀略之一,尊孔孟,興儒術,奉自己爲中原正統,如此則征伐天下名正言順,能得民心擁護。

  這點不只是金國,周邊衆多國倒是出奇一致。

  遼國在韓德讓改革之後進入巔峯時期,而改革重點就是尊奉孔孟,朝廷官僚體系都按照中原王朝的來。

  而夏國稱帝之後做的也是一樣,尊奉孔孟,仿照中原王朝制度。

  到了金國,還是一個路子,之所以如此,很大程度就是西漢王朝打下的烙印,這些領土,南邊的景國,北面的遼國南部,金國大部,夏國全部,都是西漢領土。

  西漢又不只是人們想象中的一個獨立王國,驅逐匈奴之後,周邊先後有五十多國封西漢爲宗主國,是中國(中原之國的意思)歷史上附屬國最多的時候。

  而且那時的附屬國還不是上貢就行那麼簡單,中央王朝討逆,附屬國是要出兵的,因爲這些緊密聯繫,也早就了人們對兩漢王朝的歸屬感。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歷史書上也不會着重講。東漢末年中原諸侯爭霸,皇帝流離失所,漢朝的諸侯根本沒人理會顛沛流離的年輕的皇帝,當時千里迢迢來勤王的主力是外族軍隊,而且人家是實實在在的勤王,根本沒什麼謀逆之心,也沒什麼挾天子以令諸侯的騷想法。

  漢朝宗室幽州刺史劉虞一到幽州,各國就紛紛來表示臣服,後來劉虞被公孫瓚(注1)害死,周邊各國各部族甚至集結十幾萬軍隊爲他報仇。

  所以足見兩漢王朝給人們留下的深刻烙印,以致後來人們說起來動不動就是當年高祖劉邦如何,又或是國家都要尊奉孔孟(因爲興儒術是從西漢開始的),自稱中原正統,才能取得政治優勢。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