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足足運來了三四種辣椒,有的幹辣,有的麻辣,還有的香辣,每種辣椒的側重點都不同,廚子們根據辣椒的特性再少加配比,不掩蓋原本的辣味反而令辣度更加吐出。
於是,蹲守在燒烤店外面的無聊人們在聞到廚房方向傳出來的味道之後,一個個口水都直往外冒!
忘不了燒烤店再次在羊城當中聲名鵲起。
更多無聊的人們閒着沒事就湊到燒烤店後面的馬路上蹲着,守點兒就張開鼻孔聞味道。
“好辣!光是聞着我口水都要下來了!”
“我,我早就受不了了,好像衝進去把廚子實驗的串串全部擼一遍!”
“嗚嗚,我也好想……”
在劉東有意無意的暗中推波助瀾之下,忘不了燒烤店引來更多圍觀的喫貨們湊着聞味道過癮。
這也算是羊城幾十年來的一大奇觀了。
有好事者把情況拍到短視頻網站上面,引發不少熱議。
有本地人都留言說是燒烤店的滋味真特別,這個忘不了燒烤店比當初的李黎燒烤店更先進,居然有辣味的了。
還有本地人留言催他們燒烤店趕緊開門營業的,這條簡單的評論居然是話題榜第一,可見羊城這邊的人們對於燒烤店的執念有多大。
當然,有紅自然就有黑,不少李黎燒烤店的死忠粉說忘不了不過就是湊李黎燒烤的熱度,他們原本味道可就沒有辣的,這條評價排話題榜第二,下面撕得那叫一個不可開交。
還有更少數的網友是外地人,他們看着羊城這邊人的情況,一頭霧水,留言問到底是什麼燒烤店,下面一條本地人回曰:“神仙燒烤店!”
這麼一句話竟然都有一千多個贊,比原評點贊數量更高。
劉東這邊繼續炒着,林敬鬆最近也閒不得。
就在馮鵬飛跟趙巖幾人一起把山上的雜草做完堆肥之後,施工隊也終於全部做完。
他們這次可是在山上待了不少時間,從桃花嶺的擴建,再到翠山那邊牛棚的擴建,以及小東山這邊,尤其是小東山陡坡要蓋的廠棚還多,光是蓋廠棚就花了他們將近半月的時間。
後來,林敬鬆又讓在小東山下面蓋了一個小住宅院給錢桑。
住宅都做好了,小東山下面這片地要搞種植,那肯定要好好把水源折騰一下啊。
於是,原本是蓋房子的施工隊又臨時去重修河道,爲了耕種用水方便,又在旁邊挖了個不大不小的蓄水湖。
就在林敬鬆以爲施工隊跟不上裝機械的時候,郵政終於派車隊把東西送了過來。
於是,施工隊又在山上停留了一天,把例外都裝上機械設備。
到此,林敬鬆發現當初鋪路只鋪到了桃花嶺下面,至於小東山……並沒有顧及到!
爲了後續工作方便,林敬鬆又問了施工隊能不能鋪路。
倒是可以,但也就只能做最基礎最粗糙的水泥路,好在這條路只貫通幾座山裏面的內部,倒是不需要多好的水準,能讓車子在下雨天還能通達運輸就行。
於是,隊長又各種找朋友借設備,他們前後足足在山上忙碌將近一個月!
工人們在林敬鬆這邊好喫好喝還好住,結算那天都不想走了呢,一個個都問起林敬鬆這邊的工資待遇。
只可惜,打聽來打聽去,這邊工資太低,他們跟着工頭幹一個月少的也有五六千,隨便接兩三工程就能上萬。
而就像是這麼一個月都在林敬鬆這邊忙碌的,
他們至少能拿到的更多。
工人們羨慕林敬鬆這邊優質的生活環境,而林敬鬆這邊的工人們則是羨慕他們的高薪。
不過要是讓他們兩邊換換,誰都不願意!
王曉娟他們可眼睛明白着呢,在林敬鬆這邊幹活兒雖說拿到的少,倒也足夠顧得上一家生活,而跟着去幹建築,又能幹下來多少年?現在誰都知道,房地產是個夕陽行業!
送走他們這一隊工人,林敬鬆荷包那可叫一個大出血。
當初預付十萬的定金根本不夠他這兒幹這麼多工程的,後面增加的翠山花了一番功夫,小東山那邊的建設更是價錢不菲。
林敬鬆給施工隊長足足結了七十萬尾款!
山上的工人們知道了林敬鬆這次大出血,一個個的都非常有眼色,見了林敬鬆從沒說過“錢”這個字眼兒!
不過他們並不清楚的是,林敬鬆早有心理準備,還想得很開:沒了一百萬,卡里這不還有剩下一百萬嘛?
小東山一建設起來,林敬鬆立馬就讓馮鵬飛夫妻倆幫着錢桑一起犁地耕地。
劉東的事兒提醒了他,林敬鬆準備在小東山下面那片地種上各種調味製品的植物。
就在他們整地的時間裏,林敬鬆匆匆去羊城花鳥市場背面一條街買了十來種蔥姜種兒,悶頭紮在空間裏面研究了兩天兩夜。
慌忙趕出優化過的種子,這就先交到錢桑的手中,讓他們開始耕種。
由於還是頭一年大規模的種植這些調味製品,林敬鬆還得先觀察觀察,倒是沒有給錢桑制定出明確的耕種時間表。
錢桑倒是個操心人,她到處打聽,前後在小東山下面種了小香蔥、羊角蔥、紫皮蒜,經得林敬鬆同意之後,又在山腳處種下花椒、麻椒等等。
當然,還有之前林敬鬆從國外種子網站買來的一些香料植物,比如說九層塔、甜茴香、洋芫荽、鼠尾草等等。
這些洋香料錢桑之前聽都沒聽說過,也只能一邊嘗試着種植一邊看書翻資料學習。
不過好在一點是林敬鬆已經提前幫她找了相關資料,她只需在農閒的時候多多翻看就是。
林敬鬆也並沒有給她多大的壓力,反倒越是這樣錢桑就越是上心,林敬鬆這邊種地拉秧翻耕有農機車幫助,播種撒種還有農機車,就連上肥都還能開着農機車來。
可以說體力勞動比起傳統的種植來說減少七八成,在頭一次春耕播下種子之後,錢桑就開始勤勤懇懇的跟着馮鵬飛學習駕駛農機車。
她悟性並不高,但唯一一點就是堅持,每天自己上車操作至少五六個小時。
光是油費都是一個大數目,當七天的油被她三天就霍霍完時,她駕駛技術突飛猛進。
錢桑沒有別的什麼煩憂,一門心思全部撲在工作上面,很快,原本就是荒地一片的土壤立馬就變得生機勃□□來。
原本枯黃色的土地被翻了個精光,轉而是露出裏面褐色的土壤和上面密密麻麻一片青色的嫩芽兒。
馮鵬飛夫妻倆接着還得回小東山坡上忙着平整土地、挖坑、施底肥……
林敬鬆就趁着這個功夫,從各地買來櫻桃籽,在空間當中不停的研究實驗,最終把國內櫻桃品種跟國外車釐子進行結合。
空間當中不方便大規模的育苗,林敬鬆只能把種子交給馮鵬飛夫妻倆。
兩人看着一麻袋的櫻桃籽,兩兩對視,傻眼。
林敬鬆便交代說:“種植果樹從來都不是眼前立馬就能拿到的收益,這是我從內部找來的優質種子,你們先在小東山起個暖棚育苗,等到適齡之後再
移栽出去。”
馮鵬飛還真幾乎沒見過有人包山種植果樹是從一顆小種籽開始的,他甚至有點懷疑林敬鬆是不是被人騙了。
不過,轉念想想林敬鬆產業當中這麼多好喫的蔬菜,那他肯定就是真的有特殊渠道,馮鵬飛了解過,趙巖他們去年在這邊乾的時候,從來就沒注意過留種這件事兒。
這麼說來,林敬鬆肯定是有特殊渠道的。
夫妻倆下來這麼一尋思,一個個都跟打了雞血似的猛幹起來。
上週他們發了工資,趙巖過年三倍工錢,活兒不多,給的也就不多,但也拿了七千多塊錢!加上錢叔的五千出頭,他們父子倆居然收入一萬多。
王貴跟王曉娟少一點兒,但也每人拿了五六千,周蘭花拿的也不少,有六千多。
高嘉他正月十四那天就去上學了,他在山上幫忙前後加起來二十天,也拿了兩千塊。
韓旭臘月過來,那個月算是考察期,獎金延後一個月算,所以他只拿了一千多的基本工資,馮鵬飛夫妻跟韓旭差不多,因爲他們事過了年纔來的,也就幾百塊錢,錢桑則是更少。不過見識了趙巖周蘭花等人的絕對高獎金,韓旭馮鵬飛四個雖然拿到的少,可心底受到的鼓舞可比王曉娟她們更高!
可不是麼?馮鵬飛夫妻倆在南方拼命幹,一個月加起來也就拿一萬五左右,那邊消費水平還賊高,這邊兒趙巖他們父子倆幹一個月加起來也就跟他們在南方差不多。
更重要的是這邊環境好,在山上喫的更好,生活成本幾乎爲零。
一小山村裏面這麼好的工作地方,誰還不珍惜啊。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