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三章 海軍的新要求
已經被確定爲西索依號艦長的宋文翽在旅順造船廠中看着這艘正抓緊修復戰列艦絮絮叨叨,在英式風格濃厚的中國海軍中沒多少人喜歡俄國人的戰艦,這種法國血統的戰艦。
“別想了,中樞是不會讓你如願的,而且這艘船實際上並不差,換上我們的動力系統和主炮,這船還是可以參與決戰任務的。”
一旁的張哲榮倒是不覺得西索依號有什麼太大的毛病,作爲俄國人第一艘具備完全前無畏艦特徵的戰列艦,西索依號並沒有完全落後,裝甲防護也讓他很滿意。
就是船體有些小,動力系統也不佳,俄國人裝備的兩臺立式蒸汽機功率只有8500馬力根本無法支撐起太高的航速。
不過只要換上新的主炮和動力系統,她依舊能夠再服役上五年。
“主炮要換也只能換成江南的舊式12英寸火炮,新式的12英寸炮對她來說有些重了,船體的限制讓我們不管怎樣都要在火力和航速中做出取捨。”
宋文翽對這艘軍艦怎麼看怎麼不順眼,要不是現在中樞要優先鐵路建設,放緩了主力艦製造,這船他肯定是不會要的。
最高只有15節的航速讓宋文翽總是想起曾經服役的定遠號來,在永昌號上面待過後他是不想再指揮這樣的烏龜殼了。
“凡事往好的一方面想,這艘戰列艦至少是高幹舷適合遠洋航行的,不是像十二使徒級那樣只適合在黑海的環境使用。
而且抱怨是沒用的,中樞今年肯定不會開工新艦了,造船廠那邊說正在設計一款新的主力艦,但可能得過一陣子才能夠完成。
所以你的西索依和我的波爾瓦塔在近期一定是重中之重,在新艦下水前,咱們沒得選。”
張哲榮拍了拍宋文翽的肩膀,告訴了他一點內幕消息。
“好吧,希望設計院能儘快拿出新的設計吧。”
……………………
張哲榮和宋文翽在船廠裏檢查着兩艘俄製戰艦的情況,楊用霖也在船廠裏找魏瀚的麻煩。
“楊將軍,你就別再煩我了,你的這些要求根本達不到,新艦的設計要考慮到戰艦子系統,鋼鐵廠產能和船塢等多方面的情況。
你這又要我們儘快拿出設計又要加那麼多新的裝備,我們根本做不到。”
魏瀚很是頭痛的將楊用霖帶來的文件丟在一邊,現在中國的造艦系統剛剛能夠建造嶽山級這樣的戰列艦,但許多的設備在太原,武漢幾個重點工廠沒建好之前,仍需進口。
現在造船業需要的是穩重,盡全力完善,吸收世界主流的造船系統和設計,尤其是眼下這種戰爭陰雲依舊濃厚的時候,更不能冒進。
結果海軍對下一級戰列艦的要求卻與英國海軍幾乎同一水平甚至超出,包括揹負式炮塔結構,將三漲蒸汽機改爲蒸汽輪機,更先進的觀瞄系統和裝彈系統。
動力系統方面,中國好不容易能夠仿製成功三漲蒸汽機,實現了艦船動力系統國產化,海軍現在就馬上提出更新的蒸汽輪機,要讓主力艦擁有長時間保持最高航速的能力。
對於研發能力和工業能力還較薄弱的中國來說,這需要時間,至少要再等幾年,也就是說下一級戰列艦沒可能裝備蒸汽輪機。
而更先進的觀瞄系統更是個大麻煩,德國人雖然在光學工業上很先進,但他們不會隨意出售這樣的技術。
總之,魏瀚認爲應該從實際的角度出發,海軍面臨戰爭時首先要考慮的是各個方面都成熟可靠的戰艦而不是一味追求先進性的戰艦,合適的纔是最好的。
如果強行上馬倒也不是不行,但是造價首先就不會讓中樞接受,此外可靠性也達不到現在主流戰艦的程度。
“魏總監,您再仔細看看,俄國人對我們的壓力太大了,我們在數量上無法競爭過他們,現在就只能想着儘量保證單艦優勢。
如果這些指標能夠實現,那麼我們對戰爭就更有把握。”
楊用霖臉上帶着討好的笑容,魏瀚是海軍必須要過的一關,因爲主力艦事關重大,每一級主力艦設計,建造和退役王啓文都要親自過問,
而魏瀚是王啓文最信任的造艦專家,通常情況下如果魏瀚反對建造某一型主力艦,那麼這一級主力艦十有八九要黃,海軍最新的裝甲巡洋艦計劃就是這樣被中樞槍斃了。
“你們對戰爭有把握,我對建造她可一點把握都沒有。”
魏瀚搖搖頭,不去看面前的文件。
“現在你們就兩個選擇,第一,我們按照去年制定好的指標繼續設計下一型戰列艦,在看中樞同意後開始建造,
第二,你們要忍受長達數年的戰艦空檔期,我們盡力完成這份計劃。”
這一下讓楊用霖爲難了,海軍兩條路都不想走,他們想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拿到最先進的戰艦,但魏瀚這個老師傅肯定是不會讓海軍如願的。
最終楊用霖只得拿着文件回去,因爲他一個人沒法做出這個選擇,不過海軍是不會死心的,他們還要試着去找中樞,看看能不能拿到更多的經費來支持這份技術指標。
不過最近幾天海軍是不會去找中樞的,因爲中英關於市場的談判現在已經進入到了關鍵時刻,
這場談判牽扯到了幾乎所有的頂尖強國,中樞是不會分心的,
這個時候將報告打上去十有八九會被直接扔進垃圾桶,得等到這場談判結束以後,在根據談判的結果來選定一個合適的時間打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