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零章 這次圍獵不可能被複制
由於潛艇的威脅,馬卡洛夫率領主力戰艦加速逃離了,那些航速較慢的軍艦就被留了下來,補給艦也有很大一部分被拋棄。
這些補給艦很多都沒有武裝,面對擁有兩門88mm甲板炮的海狼型潛艇時根本沒有任何的還手之力。
也正是因爲這一原因這場被載入史冊的狼羣圍獵也被稱爲“馬六甲大屠殺”
日後德國最負盛名的潛艇王牌之一洛塔爾.馮.阿諾德.德.勒.佩勒艇長在海狼02上參與了這一次圍獵。
只是見習軍官的佩勒震驚於潛艇的強大威力,在此之前包括他在內的大部分人完全沒有想到潛艇能夠對一支在全世界範圍內都罕見的龐大艦隊造成這麼嚴重的打擊。
他在日記中記錄到:
“海狼級潛艇德意志帝國海軍造船廠可能比中國人還要熟悉,這一級潛艇前四艘是由不萊梅的船廠建造的,
由於過於強調航程和可靠性,海狼的誕生很曲折,德國工程師想破了腦袋纔給這個水下排水量952噸的大傢伙配備了合適的動力系統以及武器系統。
由於德意志帝國從未建造過這麼大的潛艇,許多子系統尤其是柴油機都是特別研製,潛艇佈局也是全新設計,這導致它的價格異常昂貴,四艘幾乎頂得上一艘二級防護巡洋艦。
我在出發來到中國前瞭解了這一型潛艇的詳細數據,和其他幾名軍官一樣,我剛開始十分不解中國海軍爲什麼要花大價錢購買它,爲什麼一艘潛艇爲什麼需要在8節航速下能夠行駛一萬多海里。
因爲從上一次的東北亞戰爭的經驗來看,潛艇在襲港時確實表現出色,是最經濟的襲港武器,但它依然沒有脫離近岸武器的範疇。
並且中國與日本是盟友,他們的潛艇隨時能夠在日本的港口內補給,完全沒有大航程的必要。
直到親自參與馬六甲海戰後,我才意識到中國人是蓄謀已久,他們在上一次戰爭時就預測到了俄國人會有一次瘋狂的遠征,
而在亞洲海域馬六甲海峽是最理想的伏擊海域,這裏足距離中國勢力範圍足夠遠而且足夠狹窄,俄國人不會太過警惕,並且只要很少的潛艇就能夠編織起一道阻攔網,在配合上航速普遍在24節以上的高速偵查艦和襲擊艦,中國人就能夠準確捕捉到俄國人龐大的艦隊,並在一個合適的地點召集大量海狼進行襲擊。
這確實是顛覆人思維的一次襲擊,在此之前從沒有人想到在海上幾乎無法戰勝的戰列艦會在航行時倒在噸位還沒有一千噸的小潛艇面前。
但即便獲得如此輝煌的戰果,我依然認爲中國海軍部中有一羣賭徒,因爲軍艦相比起潛艇來說航速還是快不少,羣狼戰術也從未經歷過實戰檢驗。
以我的看法,潛艇過於脆弱,他們的主要目標應該是無防護或者低防護的商船,以摧毀敵方後勤爲主。
而馬卡洛夫逃走後的戰鬥也印證了我的想法,那三艘被留下的雷擊艦隻是草草巡邏了幾圈,在亞歷山大三世號的船員也棄艦後,他們就帶上倖存者追上了俄國主力艦隊。
失去威脅的中國海狼們甚至直接浮出水面,用艦炮威脅那些運輸船停船,配合過來“赴宴”的襲擊艦,她們擊沉了至少24艘運輸船。
後續的追擊中光我所在的02艇就逼停了三艘運輸船,並登船打開了他們的通海閥。
相比起能“輕鬆”對付的商船,潛艇直接面對戰艦非常冒險,一旦俄國輕型艦艇發現潛艇的潛望鏡,隨後使用火炮打擊或者全速撞擊,潛艇就會陷入很大的威脅中。
中國這一次偷襲中有很大的運氣成分,首先是進攻時間是黃昏時段,俄國人反應過來後天很快會黑,潛艇的潛望鏡不容易被發現。
其次是俄國人異常疲憊,而且對可能遭遇的潛艇進攻沒有任何心理準備,俄國人也由於輕型艦艇比例問題,在中國襲擊艦眼皮子底下不敢讓補給船隊單獨行動,這拖累了全艦隊的航速。
諸多的因素和運氣糅合在一切創造了這場奇蹟,但這也表明,這場奇蹟是不可複製的,今後世界上所有國家都會重視起潛艇這一兵器,俄國人的錯誤會被所有海軍強國避免。”
由於這一場戰鬥,佩勒正式確定了他的潛艇運用法則,甚至影響到了德國海軍對潛艇的運用。
同時就如佩勒所說,這一次針對軍艦的狼羣攻擊只會有這麼一次,就像歷史上德國U9艇一戰擊沉三艘英國巡洋艦一樣不可複製。
因爲在攻擊之前沒有人能重視起潛艇來,但攻擊之後,人們就會對潛艇萬分警惕,潛艇對抗軍艦的劣勢就會被無限的放大,僅僅是保持高航速航行擺脫跟蹤這一點就讓潛艇無能爲力。
但中國海軍已經達到了削弱俄國太平洋艦隊實力的戰術目標,潛艇已經完成了他們的大部分任務。
而接下來馬卡洛夫還將遭遇其他沒有參加狼羣的海狼襲擊,雖然有很大可能無法對主力艦造成什麼有效打擊,但是對他們俄軍官兵的精神摧殘是不會減少一點點的。
這些水下刺客會讓本就疲憊不堪的俄國人將自己最後的一點精力耗盡,隨後在迎接他們的決戰中被中國大艦隊徹底的擊敗。
僅從艦隊軟實力和補給這一方面來說,俄國太平洋艦隊已經輸了,他們就算成功逃過了中國大艦隊的打擊,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對戰局造成什麼決定性影響。
馬卡洛夫也很清楚這一點,他放棄了很多的補給船,尤其是那些還載有補給的運輸船,這樣一支龐大艦隊的日常消耗可不是一個小數字。
沿途的海港又都對他們關閉,完全沒有辦法補充,到最後光是後勤就能殺死他們。
爲了避免在決戰前自己崩潰,馬卡洛夫有了一個瘋狂的計劃,他準備利用絕對的武力優勢在荷蘭殖民地就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