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一章 一場表演
從這個場面看,顯然會有什麼大人物親自參加這個展覽會。
不多時,總統府的車隊就停在了展會門口,王啓文和幾位訓政委員會的委員從車上下來,朱爾典一眼就認出那幾個訓政委員會委員中有楊度,
楊度自從加入訓政委員會後最典型的身份標籤就是親德派,他經常在報紙上發文鼓吹中德友好,是德國幾任大使的座上賓。
而在遇到德國大使哈豪森的時候,兩人也表現的像個多年的老朋友一樣親切的握手,看到兩人在這裏的表現,朱爾典感覺今天似乎並不是個與中國總統談論問題的好時候
……………………
“看到了吧,馬士理先生,在德國問題上我們可能很難與中國達成一致,這裏的工業品90%以上都是德國幫助中國人建設起來的工廠出產的,
步槍,大炮,發動機,飛艇甚至是戰列艦,因爲德國人他們才能夠自主製造這些戰爭機器,他們有着足夠的利益基礎發展友誼。”
在交易會的工業品展區,朱爾典指着琳琅滿目的工業展品對身旁的法國大使說道,作爲英國的敵人,朱爾典對德國也很瞭解,他光用鼻子聞都能聞出這些產品上的德國味。
“但我想那位中國總統知道他真正想要什麼,中德友誼這樣的人是一個字都不會信的,他們只相信利益。”
馬士理的注意力完全不在眼前的工業品上,他一直在看不遠處與中國總統和訓政委員親切會談的德國大使哈豪森,想要湊過去聽一聽他們在說什麼。
而德國大使哈豪森顯然也發現馬士理一直朝他這邊張望,爲了給法國人和英國人更大的壓力,哈豪森有意讓談話氣氛更加的熱烈。
“總統先生,看到貴國工業發展的速度,我感到欣慰,您和您的國民向世界展示了一個古老東方文明的再次崛起,
現在,已經沒有任何國家敢輕視中國的工業實力了,許多人都認爲,中國的工業展度完全可以稱之爲奇蹟,而這個奇蹟在歷史上從未出現過。”
哈豪森的誇讚很是肉麻,這讓一旁的一些外國外交官表情十分的古怪,但他顯然並不是很在乎。
“大使先生謬讚了,我國的工業能取得如此成就也離不開貴國的鼎力幫助,貴國政府無私的幫助將成爲世界歷史上的一段佳話。”
王啓文客氣了一番,然後又提起了中德友誼的話題,在互相吹捧了一番後,王啓文帶着各國外交官在展會裏參觀。
這個交易會裏展出的不光有工業品還有各種農產品,參加的各國外交官和商人挑選他們中意的商品然後大量訂購,其中尤其以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帝國最爲大手筆。
不過奧匈帝國的注意力主要在豬鬃等緊俏的戰爭原材料上,而奧斯曼帝國則是大量購買中國的武器,尤其是價格低廉的武器。
奧斯曼帝國現在已經嗅到了意大利身上散發出的戰爭氣味,他們迫切的想要武裝更多的軍隊以此保衛北非行省。
在這件事上英法和德奧都無法對他們提供有力幫助,因爲他們雙方都在試圖拉攏意大利,不想因爲這些小事將意大利推倒敵對一方。
而除了大量購買商品的使節和商人外,還有許多國家的外交官很關心中荷戰爭的善後事宜,雖然中國已經在緊鑼密鼓的扶持傀儡政權,恢復那個被滅亡的蘭芳共和國。
但是中國官方從來沒有正式宣佈這個決定,如果中國政府不開口承認,那麼實際被中國佔領的東印度羣島政治地位就還沒有被確定。
各國的外交官打算趁着參觀展銷會的機會向中國總統探聽一下虛實,在滿足好奇心的同時,也爲本國政府制訂應對未來亞州局勢的政策出一份力。
“諸位,身爲總統,我制訂政策也需要徵求內部意見的,所以,我無法回答諸位的問題,
不過有一點是很明確的,那就是,中國之所以參加戰爭,並不是爲了奴役南洋的人民,也不是爲了戰爭而戰爭,中國人一向是性格平和的,
我們熱愛和平反對戰爭,但是當僑民以及海外同胞遭到敵國粗暴對待的時候,我們也會動用一切手段爲他們爭取合法的權利。
此次戰爭之後,任何國家在對待華僑和華人時都必須記住一點,那就是在中國政府眼裏,國民利益高於一切!僑民利益高於一切!
至於今後蘇門達臘、爪哇等地區的政治地位問題,我認爲可以交由東南亞和平委員會討論,要充分尊重當地人民的選擇,這也是現代政治文明展的必然道路。
我國外交部將負責與東南亞和平委員會接觸並處理相關事宜。
其實這番話各國外交官心裏大概都能猜到些,政客是習慣於撒謊並將謊言當做華麗外衣的,在外交官看來,這場南洋戰爭與傳統的殖民戰爭在本質上沒有什麼不同,
都是對地區霸權的爭奪,都是對海外勢力範圍的爭奪,可是偏偏沒人承認這場戰爭的骯髒目的,中國人、美國人、荷蘭人都堅持他們在這場戰爭中的正義性。
而且無一例外都認爲他們纔是南洋地區居民的守護者,他們嘴上說的總是光鮮的,但背地裏在琢磨什麼,只有他們自己知道了。
朱爾典也很關心這個問題,在忽略掉那些關於“正義性”的廢話後,他分析出了一點其他的東西,中國完全是可以直接繞過那個基本沒任何作用的委員會獨自做出決定的,
但是他們在有這個能力的前提下依然將這個委員會拉出來,這就說明中國政府想要利用這個委員會達到其他的目的,
也許他們就是想和在東南亞有着巨大利益的國家進行一筆交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