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六章 巴爾幹同盟
在朱爾典的建議下,兩國決定趁着中俄談判準備重新恢復北方各商貿口岸的機會進一步讓兩國和解。
兩國政府宣稱他們願意爲亞洲和平出一份力,並拿出了一份建議,希望中俄兩國進一步和解。
而面對英法兩國的建議,中國表現的很冷淡,中國政府不願意進行和解。
王啓文在面對朱爾典和馬士理兩人時直接表示“如果俄國不首先表示誠意將西伯利亞方面軍的駐軍進一步減少,那麼中俄之間就沒有進一步和解的基礎。”
俄國政府表達了相同的觀點,他們認爲中國一直在暗處資助俄國境內的革命以及***勢力,中國必須承諾完全放棄這種敵對行爲,並且做出保證後,俄國纔會進一步的縮減西伯利亞的軍隊規模。
但是對於俄國的指責,中國政府概不承認,王啓文強調中國在1900年已經就此問題進行了解釋,中國不會接受俄國人的無端指責。
中俄雙方的矛盾依舊很大,朱爾典試圖勸說中國首先減輕邊境的軍隊規模,因爲中國從外蒙,外西北以及赤塔方向有超過20萬大軍一直保持着一級戰備姿態。
而在這20萬人背後還有預備隊,隨着多條鐵路線貫通,中國能在第一時間投入接近25萬對俄國進行打擊。
朱爾典的意思是中國減輕邊境的兵力部署,將赤塔方向的部隊從現在的4個師七萬餘人減少到2個師三萬餘人。
英國政府和法國政府保證將在中國駐軍規模減小後讓俄國也做出緩和姿態,但是這一點被王啓文一口否決,並表示他不信任俄國人。
並反過來建議英法兩國讓俄國政府先縮減部隊規模,因爲俄國在西伯利亞方向保持的兵力比中國更多。
朱爾典對此狡辯稱俄國西伯利亞方面軍是同時應對中國三個方向上的部隊,與中國部署在赤塔一線的部隊性質不一樣。
但是王啓文府無論如何都不接受這樣的說辭,他強調北部邊境的和平不能只苛求中國一個國家,在國家安全都不到保證的情況下,中國會按照自己的利益行事。
英法的首輪調解就此宣告失敗,但是他們並沒有放棄,反而尋求更容易讓雙方接受的解決辦法,與此同時,英法也開始在近東方向爲俄國人提供幫助,
英法兩國在1911年聖誕節之後突然宣佈尊重巴爾幹地區人民意願,並宣佈會爲了該地區人民的獨立自由提供必要的援助。
俄國政府緊隨其後,宣佈將提供軍事保護在內的一切援助,意大利在巴爾幹的外交攻勢因爲兩個集團之間的博弈而成功了。
巴爾幹各國在看到這個情況後心思又開始活泛起來,他們開始藉着地區局勢不穩頻繁接觸,準備組建反土聯盟,
保加利亞和塞爾維亞率先邁出第一步,兩國在1912年1月13日初簽訂了《塞保同盟條約》雙方互相保證各自國家的獨立和領土完整,
如其中一方遭到他國侵犯時,另一方應全力予以支援;雙方還約定,當任何大國企圖兼併巴爾幹領土時,雙方應以全部武裝力量彼此援助,而這個大國不止是奧斯曼還有奧匈帝國。
巴爾幹同盟開始組建,這比歷史上早了整整兩個月,而希臘和門的內哥羅也積極響應,並尋求加入到這個同盟之中來。
隨後保加利亞希臘兩國簽訂了《希保防禦同盟條約》條約規定當奧斯曼攻擊締約國的一方領土或者破壞根據條約或國際法基本原則所享有的權利時,雙方以它們的一切武裝力量彼此幫助。
門的內哥羅和塞爾維亞,保加利亞也達成共同對土作戰的協議,至此,以保加利亞爲核心的巴爾幹同盟遂告形成。
巴爾幹國家這一系列行動讓奧斯曼帝國異常警惕,也招致了奧匈帝國的強烈不滿,奧匈帝國皇帝佛朗茨·費迪南表示巴爾幹同盟的建立是協約國的一次進攻,他們在試圖壓縮同盟國的生存空間。
在這種情況下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的聯繫反倒緊密了起來,他們找到了共同的敵人,在費迪南的幫助下,奧斯曼帝國從同盟國拿到的幫助更多了。
爲了表示自己對於守住領土的強烈信念,奧斯曼帝國在1912年再一次向中國發去了大筆訂單,一口氣購買了能夠武裝4個步兵師的單兵裝備以及大量的炮彈。
同時鑑於中國戰列艦的出色表現,奧斯曼帝國還想要從中國購買一艘戰列艦,不過考慮到自己的資金有限,奧斯曼沒有能力再購買一艘恆山級戰列艦或者更新的超無畏。
他們將目光投向了泰山和嶽山兩級戰列艦,這兩級戰列艦在中國海軍中已經落後,但是她們的戰鬥力在面對意大利以及巴爾幹幾國時依舊足夠。
更重要的是,因爲是中國服役並且參加過激烈海戰的老艦,她們的價格也較便宜。
奧斯曼在中國再次下達訂單讓意大利更着急了,他們擔心中國的進一步支持會讓北非遭受更大的恥辱性失敗。
爲了避免這種情況,意大利一邊與英法等國合作儘可能讓巴爾幹同盟各國進款挑起對奧斯曼的戰爭,一邊繼續往北非增兵。
意大利人打算將北非的陸軍兵力增加到十萬人,並且加強了對奧斯曼各港口的封鎖,避免他們的海軍出來搗亂。
而對於中國意大利人心裏實際上很清楚,中國政府根本不懼怕他們的威脅,他們也沒能力阻止奧斯曼與中國的軍火貿易,甚至英法也阻止不了。
於是他們開始在後面與英法俄三國一起支持巴爾幹國家做奧斯曼在軍火買賣中的競爭對手,尤其是在至關重要的戰列艦方向與奧斯曼帝國競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