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七章 第二次巴爾幹戰爭爆發
這一點讓包括奧斯曼在內一些巴爾幹國家感到不滿,他們向德國提出請求希望中國能夠不在向塞爾維亞提供物資。
德國出於自己的利益考慮,最終還是通過非官方渠道向中國提出了這個請求,協約國的部分目的達到了,他們就是打算用這樣的方式讓中國在巴爾幹問題上的“中立”更加顯眼。
如果能夠讓德國在這件問題上與中國產生裂痕那麼就更完美了,不過協約國的這一願望很難實現,中德都是大國,不會因爲這麼一點小事而產生什麼間隙。
中國繼續在巴爾幹追求利益,而同盟國依舊極力促使反塞同盟成立,協約國則想辦法阻止同盟國的企圖。
最終更會玩弄外交的英國人佔了上風,他們成功利用超無畏艦和希臘與奧斯曼在歷史上的過節將希臘拽到了自己一邊。
隨後英國促使希臘和塞爾維亞聯合起來,在英國的監督下,塞爾維亞向希臘承諾未來如果保加利亞主動挑起戰端,那麼他們將無條件支持希臘,戰後保加利亞佔據的馬其頓地區完全歸希臘所有。
正好希臘對保加利亞希望吞併整個馬其頓地區的言論十分不滿,外加保加利亞與奧斯曼帝國靠近直接導致希臘沒有在剛結束的戰爭中達到自己的目的。
在多重因素的影響下,希臘與塞爾維亞簽訂了祕密條約,兩國將放下恩怨,應對正積極調兵遣將的保加利亞。
這是同盟國在與協約國競爭中的第一場失敗,隨後,羅馬尼亞也在俄國和英國的外交攻勢下與保加利亞鬧掰了。
羅馬尼亞與保加利亞因爲領土上本就有就仇,而保加利亞在南多布羅加問題上沒有滿足羅馬尼亞的利益,經過協約國勸說後,羅馬尼亞認爲保加利亞不值得信任。
這一次失敗過後,德國外交部慌了神,在第一次巴爾幹戰爭結束後就開始準備新同盟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裏就被協約國破壞了,同盟國的有利局勢一去不復返了。
德國外交部這個時候選擇緊緊抓住奧斯曼帝國,如果奧斯曼帝國因爲舊仇在與保加利亞決裂,那麼保加利亞即便再強也改變不了他們被徹底孤立的情況。
好在奧斯曼在倫敦簽署完停戰條約後立刻加入了同盟國陣營,這讓德國對奧斯曼的影響力進一步加大,外加奧匈帝國的勸說,奧斯曼最終決定聽從德國的建議。
在1913年6月20日希臘和塞爾維亞簽訂反保條約,同時,保加利亞和奧斯曼帝國也簽訂了互助條約,根據這份條約規定,奧斯曼帝國與保加利亞簽訂了條約。
根據條約規定,奧斯曼帝國將保證保加利亞的領土完整和對馬其頓地區的要求,並對他們提供支持,而簽訂條約之後奧匈帝國更是直接給予保加利亞貸款支持。
但是奧匈帝國不加入戰爭,奧斯曼也不會與保加利亞結成攻守同盟,這是同盟國,準確的說是德國的要求,德國不想破壞和協約國之間的默契,
現在雙方都沒有準備好發動戰爭,如果同盟國陣營中的國家親自下場打擊親協約國的巴爾幹國家,尤其是塞爾維亞,那麼俄國肯定不會坐視塞爾維亞被消滅,這樣很容易讓協約國和同盟國直接開戰。
自詡武力強盛的保加利亞對兩國不加入戰爭到也沒多說什麼保加利亞沙皇費迪南一世對手下的將軍們說道:
“作爲巴爾幹地區最強大的國家,我們有能力僅靠自己就扯碎塞爾維亞小偷脆弱的包圍圈,他們會爲自己的偷竊付出代價。”
費迪南一世根本不相信塞爾維亞的這個同盟能過夠對他造成什麼傷害。
在費迪南極度自大的講話過後,羅馬尼亞也在6月底加入了這個祕密針對保加利亞的同盟之中,準備對保加利亞進行打擊,巴爾幹新的同盟出現了。
第二次巴爾幹戰爭無法避免了,在德國和奧匈帝國的極力煽動下,保加利亞決定發起主動進攻,現在唯一讓他們暫時保持和平狀態的理由就是中國通過蘭芳出售給他們的那一批飛艇還未抵達本土。
但是這依舊捆不住保加利亞人的手腳,他們已經不想再等待還未過蘇伊士運河的飛艇了,於是在與奧斯曼帝國進行磋商後,他們從奧斯曼拿到了一批飛艇,隨後就準備投入戰鬥。
1913年7月11日,自信滿滿的保加利亞對塞爾維亞和希臘主動發起了進攻,第二次巴爾幹戰爭全面爆發,而此時距離上一次巴爾幹戰爭此時還不到三個月。
面對保軍的突然襲擊,早有準備的塞爾維亞和希臘很快就與保加利亞在馬其頓地區和塞保邊境爆發激戰,保加利亞速戰速決的計劃破產。
雙方的戰線陷入了僵局,而看到保加利亞的進攻在一開始就被遏制之後,在背後的羅馬尼亞也向保加利亞捅了一刀,羅馬尼亞向保加利亞宣戰了。
在很短的時間裏,巴爾幹半島就又打成了一鍋粥,各大國也紛紛加強了對該地區的干預,尤其是奧匈帝國,他們很早就想除掉塞爾維亞了。
保加利亞在面對三個國家的進攻時立刻顯出疲態,被給予厚望的陸軍沒能夠完成任務,大量部隊被牽制,而北部邊境地區的保加利亞邊防部隊也不是羅馬尼亞的對手,
宣戰後不久戰火就燃到了保加利亞境內,保加利亞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就顯現出了疲態這讓第二場巴爾幹戰爭充滿了不確定性。
也許,這將是一場歐洲一直夢想的快速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