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八章 武裝中立
小毛奇已經公開表示“這是(巴爾幹戰爭)前奏,戰爭最好在兩年內爆發,這對我們最有利。”
提爾皮茨對此表示謹慎的支持,他仍然堅持宣戰時間要考慮法奧港的局勢,不過他也清楚英國的造艦產能超過德國,如果拖得太久,英國將以絕對優勢的艦隊體量徹底壓垮德國。
同時,在提爾皮茨的要求下,與中國談判的準備工作也開始了,他們要出售太平洋的殖民地。
此外歐洲對戰爭的態度也讓中國決定加強自己的軍事實力,以保證未來戰火不蔓延至亞洲區域,在1913年5月結束療養後,王啓文向東亞同盟國家發出邀請,召開一次同盟內部的會議。
這次會議召開的目的是增強亞洲的整體防衛能力,包括中國在內的所有國家都必須擴充一定的軍力,爲武裝中立打好基礎。
對此蘭芳共和國表現的很積極,他們現在的位置最危險,蘇門答臘島西邊的印度洋如果開戰就註定是戰場,如果不依靠武力維持中立,他們的主權和領土完整肯定會被協約國和同盟國肆意踐踏。
而除了依靠同盟的整體力量外,蘭芳共和國也在極力加強自身的軍隊建設,之前在中國的幫助下,蘭芳共和國陸軍已經由可憐的2萬餘人增長至10萬人,
其中骨幹軍官多是在中國軍校進修過的,一部分乾脆就是退役的中國軍官。
現在蘭芳決定加強海軍的建設,而這也得到了中國的支持,中國提供了一筆貸款讓蘭芳共和國買走了一艘已經退役的寧海級裝甲巡洋艦,艦員的培訓也由中國負責。
但是這依舊不能讓蘭芳政府感到安全,爲了進一步提高蘭芳的防衛能力,蘭芳政府最終援引中國和蘭芳簽訂的椰城條約,將軍隊的指揮權直接交給了中國,由富有經驗的中國高級軍官指揮蘭芳軍隊。
雖然這遭到了蘭芳憲政派的堅決反對,但是他們在議會中沒有佔據多數席位,而手握大筆優良資產的華人家族也認爲在世界處於戰火邊緣的時候,安全是第一位的。
最終,蘭芳還是通過這個議案,由中國直接控制蘭芳軍隊。
而除了中朝日蘭芳四個國家外,暹羅也對東亞同盟表現出了相當的興趣,這個依靠殖民者矛盾才勉強維持主權的國家也嗅到了空氣中的火藥味,迫切的需要抱住一根足夠粗的大腿。
暹羅駐中國大使表示,他們希望能夠加入中國主導的這個亞洲防衛組織中,爲亞洲和平出一份力。
對此中國政府並沒有貿然答應,暹羅地理位置敏感,國內政治勢力大多是列強代理人,如果貿然拉入同盟中,會影響中國在南洋的戰略。
所以最終中國政府表示暹羅可以向位於天津的同盟總部提交申請,然後成爲觀察員國最後在一個合適的時間加入同盟。
至於這個合適的時間是什麼時候,中國政府對此並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但是這明顯帶有敷衍意味的回答並沒有讓暹羅轉過頭,他們還是提交了申請,希望儘快成爲一個同盟國家。
暹羅的這個舉動以及蘭芳突然購買軍艦增強實力,讓世界各國意識到在歐洲之後,亞洲也在積極的備戰。
考慮到亞洲尤其是中國可觀的軍事實力,協約國和同盟國覺得如果亞洲作爲一個整體加入到同盟國中,那麼他們的實力將得到極大的加強,
兩方現在又動起了拉攏中國的心思,只要能夠拉攏住中國,那麼整個東亞同盟就都會站在他們一邊,
但是美國卻不希望這種事情發生,準確的說,美國不希望中國站在協約國一邊,現在美國國內的孤立主義情緒依舊佔據着主流地位。
這就讓美國在一兩年內很難主動介入到同盟國和協約國的問題中去,如果中國這個時候改變中立地位進入協約國,那麼他們必然會以亞洲和太平洋主導權作爲條件。
而英法考慮到中國以及中國手底下一幫小弟的戰鬥力說不定會立刻同意,支持中國在西太平洋的主張。
現在美國好不容易在東南亞摻和了一腳,佔據了一些經濟利益,如果中國得到英法支持,美國退出亞洲的局勢就不可避免。
而那個太平洋勢力範圍劃分美國肯定也要喫虧,今年剛剛登上美國總統寶座的威爾遜要求幕僚向他提供一份中美太平洋實力報告,並分析中國放棄中立對美國的影響。
最終威爾遜拿到了一份不怎麼對美國有利的預測,雖然大部分白宮幕僚都不相信中國會主動放棄中立政策,
但是他們又認爲中國從沒有在外交場合宣佈自己會恪守中立宣言,而剛剛結束的巴爾幹戰爭也說明中國有強烈的干預世界局勢的野心,
所以如果未來局勢發生重大變化,嗅到利益氣味的中國也是存在加入協約國或者同盟國的可能。
要是中國加入協約國,那麼美國在太平洋的勢力將大踏步推後,中國在協約國的支持下很可能會放棄現在堅持的那個以馬里亞納羣島和中途島中間海域爲緩衝地帶的主張,轉而提出更苛刻的要求。
協約國將利用中國達到牽制美國的目的,那樣的話,美國將失去更多獲取世界權力的機會,在即將到來的大變局中,美國將只能夠縮在美洲旁觀世界島完成洗牌。
這一點對於任何有野心的美國政客來說都是不能接受的,所以,爲了避免出現這樣的情況,威爾遜認爲眼下無論如何都要讓中國保持中立,否則美國利益將受到傷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