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五章 殖民地的價值
但是中國不會與德國簽訂軍事同盟也不會在太平洋地區進行共同攻防,在中國堅決不肯參與戰爭的情況下,中國政府開出了最好的條件,
可以說這變相的對施佩中將保證他的艦隊只要在北太平洋不被別人發現就相當於進了保險櫃,這也算是中國對德國的一種鼓勵。
而中國這樣的幫助會讓中的的友誼繼續延長,中德關係需要長時間的延續下去,而不是一次性衛生筷用完就扔,德國強大的復原能力會給予中國外交生存空間以重要的外援支持作用,
出於這種考慮,中國在利用德國方面要變現的體面一些,不能將利用德國這一點表現的太過顯眼。
此外中國既然決定不加入協約國的,那麼就必須要爲戰爭之後做好鋪墊,防止自己面對戰後老牌列強的孤立和敵對。
當然,無論戰爭的結果如何,最大的贏家永遠不是歐洲的各大豪強,遠東中國和北美新大陸的崛起已經勢不可擋。
斯佩中將最終決定與德國政府再進行一次討論,所以這一場談判他並沒有給M先生什麼準確答覆,
不過斯佩中將也表示,中國政府提出的條件,他本人很滿意,並願意接受這樣一份君子協議。有斯佩中將的表態,德國政府最終很可能會接受這樣的條件。
而就在斯佩中將與中國特使在香港結束首場談判後,得到德國政府授權的德國駐華大使哈豪森也準備與唐紹儀就出售殖民地問題展開磋商。
哈豪森已經得知了斯佩中將與那位M先生的所有談判細節,並推斷出了中國政府的底線,他現在很清楚,德國政府心中期望的買賣是不會成功的。
如果德國堅持將出售殖民地和中國加入同盟國聯繫起來,那麼中國最終會放棄購買這些殖民地,並且讓中國產生厭惡,最終連中國的友誼都可能保不住。
由於即將會見唐紹儀,哈豪森已經沒有時間在拍電報回國請求政府的底線,所以他決定充分利用政府給他的授權。
在前往中國外交部的路上,哈豪森直接將“以殖民地換取中國加入同盟國”相關的條件全部刪除,隨後更改爲換取德國緊缺的物資以及永久中立等條件。
他清楚德國的財政並不是能夠無底線透支的,在戰爭開始後,德國的財政將會向戰爭方面傾斜,而帝國馬克肯定也會快速貶值,急缺的原材料德國肯定不能全部用真金白銀去買。
德國需要通過其他的方式來買走急缺的原材料和工業品,殖民地就是一種能夠保值的貨幣,雖然德國在太平洋的大部分殖民地經濟建設都不怎麼樣,但是地理位置足夠重要。
中國可以利用這些殖民地來構築對美國的防禦線這一點哈豪森是清楚的,從戰略價值出發,這些殖民地肯定能夠換回不少對德國有用的物資。
但哈豪森的助手對哈豪森的舉動大喫一驚,他很是驚慌的詢問道:“您已經得到陛下和外交部的授權了嗎?”
“陛下和大臣已經給了我一切需要的授權,我會按照最符合帝國利益的方式與中國政府進行談判。”
哈豪森的話讓助手沉默了,外交大臣雖然給了哈豪森一切必要的授權,但是並沒有授權讓哈豪森直接修改殖民地的價值,這是哈豪森私自做出的決定。
“時間會證明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對帝國有利的。”
哈豪森最終也輕聲喃喃了一句,似乎是在爲自己的行爲辯解,又好像是在爲自己打氣。
等到了中國外交部大門口後,哈豪森收拾好自己的情緒,隨後帶着那個塞滿了談判條件的公文包走下了汽車,在外交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進入了待客室。
唐紹儀現在正忙着與日本和朝鮮兩國的大使討論中國總統訪問的細節,在軍演結束後,王啓文要訪問兩國,表明亞洲今後的中立地位不可動搖,防止兩國在私下裏進行一些不利於中立的行動。
哈豪森在待客室落座,然後思索着見到唐紹儀後該如何開口,但沒幾分鐘,外交部的工作人員又領進來了兩人。
哈豪森定睛一看,這兩人是英國大使朱爾典和法國大使馬士理,面對這兩個死對頭,哈豪森的眉頭不自覺的皺了一下,而英法大使也同樣如此。
雙方禮節性的打了聲招呼後便不在說話,待客室的氣氛變得尷尬起來,朱爾典和馬士理不時掃一眼哈豪森的公文包,猜測着裏面的東西,
而哈豪森也同樣如此,雙方已經意識到對方都是來拉攏中國人的,而手裏的公文包內裝着的就是他們開出的條件。
半個小時後,哈豪森被外交部工作人員領去了唐紹儀辦公室,等到哈豪森走出待客室後,朱爾典馬上對馬士理說道
“德國人已經開出了他們的條件,現在我們必須保留自己的底牌,在試探出德國人給中國的條件之前我們需要謹慎行事。”
朱爾典對自己的條件很清楚,他不認爲協約國給出的條件能夠完全讓中國滿意,如果試探不出德國人開出的條件而貿然暴露自己的底牌,協約國在中國與德國的競爭將會變得更麻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