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八章 1917年

作者:硬糖先生
時間來到1917年,整個世界已經在戰亂中呻吟了兩年多,歐洲發生的大戰幾乎讓一代年輕人的血流盡。

  而俄羅斯帝國最終在1917年初迎來了她最大的生存危機,施肇基端着咖啡杯站在使館的窗戶邊,擡起手拉開窗戶的插銷,然後向窗外望了過去。

  現在街面上現在是冷冷清清只能看見一些俄羅斯帝國的軍警在街上巡邏,而那溼漉漉的地面上還可以看到血跡,以及一些條幅,而條幅上“打倒戰爭!麪包和與和平!”的口號還能依稀辨認出來。

  自從3月被得格勒生總罷工以來,這座城市就完全陷入了恐慌與無助之中,而就在昨天,俄羅斯帝國的軍警就在那條涅瓦大街上向舉行遊行示威的俄羅斯工人和他們的家屬開槍射擊,

  俄國政府製造了一次新的“流血的星期日”就如同1905的那次“流血的星期日”一樣,這次生在彼得格勒的流血事件再一次將俄羅斯帝國的政治、社會與經濟的全面危機推向懸崖邊緣。

  可悲的是,這一次流血星期日爆發的原因正是俄羅斯民衆爲紀念1905年的流血星期日而舉行的罷工和示威。

  而俄國的這場危機其實早有預兆,在1905年至1907年俄國爆發起義失敗後們雖然轉入低潮,但是民主革命的任務並沒有從日程上取消,起義的土壤依然存在。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俄國出現新的革命高潮,羣衆性革命鬥爭的規模已經接近1905年,其組織性和覺悟性已經大大提高了。

  在彼得格勒、莫斯科及其他城市的工人罷工鬥爭不斷髮生,根據官方公佈的數字,在1912年參加罷工的有72萬5千人,而在1913年有88萬7千人。

  實際罷工的人數大大超過官方公佈的數字,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革命運動的發展才暫時被中斷。

  但是戰爭並沒有向尼古拉一世期望的那樣轉移人民的視線,俄國軍隊屢遭失敗,本來就很落後的經濟遭到了極大的破壞,戰爭的災難引起了廣大人民的強烈不滿。

  此外俄國機器製造業,化學工業薄弱,沒有汽車製造業,許多機器和武器都仰賴外國供應。

  戰前,俄國進口的機器佔37%,重要的設備、車牀的自給率不到三分之一,戰爭削弱了俄國同國外的商業聯繫,機器的進口大幅度下降。

  1914年至1916年,俄國機器工業雖有所增長,但其產品絕大部分都被戰爭消耗掉。

  據統計,這期間123個大機器製造業的產品從20030萬盧布增加到95460萬盧布,平均軍工生產每年增長13倍多,而民用生產只增長40%。

  1916年,農業機器產品只有戰前的五分之一,機車、車廂的生產明顯減少,機車減少16%,車廂減少14%。機器、車牀嚴重不足,又影響礦石、煤炭、石油開採量的下降。

  由於缺乏燃料、原料,高爐停火,許多工廠不得不關閉。戰前靠進口棉花生產的紡織廠停產,1916年,彼得格勒有20%的織機不能開工。

  在前線,俄軍武器彈藥嚴重不足,俄軍每月需要6萬支步槍,而1914年8月至12月只造出13萬4千支步槍。

  每月需要機槍800支,而1914年下半年總共才製造機槍860支,交通和運輸嚴重阻塞,鐵路承擔不了急劇增長的運輸任務。

  1916年最後5個月,鐵路爲軍隊運送的糧食只能滿足需要量的61%,以至於不得不依賴王佔元的公司,因爲他的公司有着朝鮮和中國軍方的支持,擁有大量的飛艇和大型運輸機。

  在王佔元的公司承擔起俄軍的後勤保障任務之前許多俄軍傷兵幾天領不到食物和紗布,在彼得格勒、莫斯科和其他工業城市糧食匱缺,但在西伯利亞、烏拉爾、裏海、伏爾加河和頓河一帶卻有大量糧食、肉、魚爛掉。

  1916年,儲存變質的糧食達15萬車廂,波羅的海、黑海航線也早被德國、奧斯曼帝國所封鎖。

  俄國和盟國的聯繫幾乎完全依靠北冰洋,但是,內地和摩爾曼斯克之間沒有鐵路,從阿爾漢格爾斯克到沃洛格達之間的鐵路是窄軌運輸不便,

  結果大批貨物被堆積在港口,無法運入內地。在阿爾漢格爾斯克,煤堆得像一座座山,沿碼頭堆着一箱箱供兵工廠使用的車牀。

  在摩爾曼斯克,船隻等待卸貨要等幾星期、幾個月,迫於無奈,俄國只能完全依靠中國的援助,英法等國的物資也選擇將物資運輸到中國,隨後通過西伯利亞大鐵路轉運到俄國。

  大戰爆發後,農業生產受到嚴重影響,應徵入伍的有勞動能力的人口達1500萬,主要來自農村,糧食收穫量減少四分之一。

  運輸的困難又使城鄉聯繫實際中斷,在市場上,糧食、肉、糖和其他農產品日見短缺,地主、富農和商人卻掌握着大量生活必需品,囤積居奇,投機倒把。

  廣大人民處在飢餓線上,不得不起來鬥爭,1915年因飢餓引起的農民暴動達684起,1916年頭5個月,民衆暴動達510次。

  而在各交戰國中,俄國的戰線最長,戰爭在5萬平方公里的俄國領土上進行,300萬難民無家可歸,缺衣少食。

  很多人在戰爭中斷送生命、受傷致殘和死於瘟疫,到1917年3月30日止,俄國共損失840萬人,許多士兵的家庭無人撫養,生活非常痛苦。

  俄國國內民衆慘烈的生存狀況讓施肇基都在感慨,“俄國民衆生活在地獄中”而施肇基每月都忘國內傳遞的消息也讓國內更深刻的瞭解到俄國目前所遭受的災難。

  但是對於施肇基來說他也僅僅是感慨,作爲一名中國外交官他的首要責任是爲中國爭取一切能爭取到的利益,俄國民衆的生存狀況他雖然有些不忍心,但是他同樣明白,如果俄國沒有這樣的災難降臨,那麼中國的復興之路將會更加的困難。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